Lullaby Factory:吟唱記憶中的搖籃曲
文:則迴響
編輯:Illusion@頂尖文案TOPYS
一個集體意識在美學經驗方面的成長軌跡,可以從街頭文化、媒體、以及城市生活的routine里看出端倪。 而其中, 最為顯著的標竿就是公共藝術的建設。你可以很輕易地從一個城市的公眾藝術里讀到它專屬的美感語匯。
只是往往, 很少人會注意到,公眾藝術所帶來的意義,應該遠大于裝飾性價值。 一個矗立在車水馬龍之中的巨大鳥籠算不算藝術? 人來人往逽大廣場里的許愿噴泉又算不算藝術?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方法,只是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項創(chuàng)作, 讓我心里由衷地舉起兩個大拇哥。
倫敦街區(qū)巷內一所老舊醫(yī)院的南棟大廈,因為年代久遠, 加上早期規(guī)劃未盡良善。新新舊舊的外露式管線和廢棄鍋爐, 變成南面兒童病房的委屈窗景 。
意外地,這樣的落魄景致, 經過Studio Weave 團隊的巧手后竟化身成病院兒童的奇幻冒險舞臺。而這出劇本就叫做"Lullaby Factory" 靜謐工廠的搖籃曲 。
恍如踏入了Dr. Suess 的瘋狂國度一樣 ,密密麻麻的管線像藤蔓般占據了樓面,開出了喇叭花 ,一朵朵的金銅花兒對著孩童病房內的小朋友搔首弄姿。
拆除重建,不比學習如何在尊重里相互共生。沒有不是的風景, 只有更好的可能性,Studio Weave 如此相信著。
利用這些廢棄的管線,轉化為現成的立體喇叭,定時放送古老電臺里輕柔的搖籃曲 ,為病房里的孩童傳遞一分不經意的溫暖。
別看那一朵朵喇叭花趾高氣昂驕傲的樣子,其實他們的聲音, 非~~~~常地小聲 。病房里的小朋友們,必須要將耳朵貼在管線旁才聽得到。其余時候, 只會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音樂低鳴 。
這樣的回憶,像是一份與病童之間交換的秘密禮物。天時,地利,人和 。我說,即是最美的藝術 。
via:1b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