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光: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選
編輯/Spiral@頂尖文案Topys
Instant Light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收集了塔可夫斯基于1979至1984年之間,在前蘇聯(lián)和意大利所拍的69張照片。
這本拍立得攝影集,背后有段曲折復(fù)雜的故事。1981年,塔可夫斯基已名聲遠播,受邀和妻子至意大利工作,繼而計劃定居異國。此舉觸怒蘇聯(lián)當(dāng)局,于是將其兒子扣押,一家分隔兩地,塔氏不得返回俄國。這本攝影集的前半部,包括大量塔可夫斯基在俄國時期的家庭、妻兒、及生活快照,后半部,則是他至意大利后的影像素寫。除了他一貫的詩意與神秘氣質(zhì)外,里面諸多故土與愛子照片,之后變成流亡異國的導(dǎo)演魂牽夢系的執(zhí)念,這些影像后來變成電影,就叫做《鄉(xiāng)愁》(Nostalghia)。直到塔氏病痛纏身,即將離世前夕,其子才獲準前往意大利,一家擁抱。(豆瓣讀書)
圣葛雷哥里歐 San Gregorio 1983年8月15日
圣葛雷哥里歐 San Gregorio 1983年11月24日
圣葛雷哥里歐 San Gregorio 1983年11月24日
圣葛雷哥里歐 San Gregorio 1984年6月24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0年9月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8月28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8月28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9月26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9月26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9月26日
麥思諾耶 Myasnoye 1981年10月2日
莫斯科 Moscow 1980年8月3日
莫斯科 Moscow 1981年5月1日
莫斯科 Moscow 1981年5月10日
莫斯科 Moscow 1981年5月10日
奇維塔韋基亞 Civitavecchia 1982年3月19日
蒙特拉諾 Monterano 1982年4月28日
蒙特拉諾 Monterano 1982年4月28日
巴紐·維紐尼 Bagno Vignoni 1982年11月
皮恩察 Pienza 1982年11月6日
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摘
——一個人去偷東西是為了以后永遠不用偷,他仍然是個小偷;沒有任何曾經(jīng)背叛自己原則的人,能夠與生命維持單純的關(guān)系。因此,當(dāng)一個電影創(chuàng)作者說,他要先拍一部賺錢的電影,如此才有力量、財源拍攝自己夢想的電影時,這純?nèi)皇且环N欺騙,甚至更糟,是一種自欺。他今后將永遠不會去拍他自己想拍的電影。
——我認為當(dāng)代最令人悲哀的事情,莫莫過于人類對于一切美的感受力已被摧毀殆盡。以“消費者”為訴求對象的現(xiàn)代大眾文化和加工文正摧毀著我們的靈魂,使得人類不再探索其存在的決定性問題,不再意識到自己為性靈的實體。
——導(dǎo)演工作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雕刻時光。如果同一位雕刻家面對一塊大理石,內(nèi)心中作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片片地鑿除不屬于它的部分——電影創(chuàng)作者,也正是如此:從龐大、堅實的生活事件所組成的“大塊時光”中,將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拋棄,只留下成品的組成元素,確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
——人們?yōu)槭裁慈タ措娪??什么理由使他們走進一間暗室,花一兩個小時去看電影在布幕上的行動作戲?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某種麻醉劑?世界上的確到處充斥著娛樂片,以及拓展電影、電視、以及其他各種視像的機構(gòu)。然而,我們的出發(fā)點卻不在于此,而是在于電影的基本原則,關(guān)乎人類駕馭及了解世界的需求。我認為一般人看電影是為了時間:為了已經(jīng)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擁有的時間。他去看電影是為了獲得人生經(jīng)驗;沒有任何藝術(shù)像電影這般拓展、強化并且凝聚一個人的經(jīng)驗——不只強化它而且延伸它,極具意義的加以延伸。這就是電影的力道所在,與“明星”,“故事情節(jié)以及娛樂都毫不相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