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Omnicom Group 奧姆尼康
1891 年, George Batten 在紐約成立 Batten 傳播公司。 1919 年, Bruce Barton 與 Roy Durstine 在紐約成立 Barton & Durstine 。 1920 年, Barton, Durstine 與 Alex Osborn 合并; 1928 年, Batten 傳播公司與 Barton, Durstine Osborn 合并成立 Batten, Barton, Durstine & Osborn(BBDO ,中文名為天高,大陸地區(qū)與中廣聯(lián)成立的合資公司叫天聯(lián) ) 。
1949 年,名列《廣告時代》 "20 世紀最有影響的廣告人 " 第一位的藝術(shù)廣告派代表―― Bill Bernbach 和 Ned Doyle 離開 Grey ,與 Mac Dane 共同創(chuàng)建了 Doyle Dane Bernbach (DDB) 。 1982 年 Bernbach 去世后, DDB 的繼任者開始把目光從藝術(shù)轉(zhuǎn)移到了資本運作上。 1986 年, DDB 與 Needham, Harper & Steers 合并成 DDB Needham 。 1986 年, DDB Needham 與 BBDO 合并,建立了 Omnicom 集團。
1968 年, Jay Chiat 和 Guy Day 建立了 Chiat/Day 廣告公司。 Chiat/Day 一直崇尚放蕩不羈的創(chuàng)意,它因此贏得了許多客戶,也失去了許多客戶。 1994 年,試圖降低運營成本、提供工作效率的 Chiat/Day 又出驚人之舉,把原的辦公室改成倉庫,讓員工拎著筆記本、手機回家,實行虛擬辦公!但事與愿違,虛擬辦公導(dǎo)致了工作效率更低、大批員工離職。 1995 年, Chiat/Day 被 Omnicom 收購,并與 Omnicom1993 年時收購的 TBWA 合并,形成現(xiàn)在的 TBWA/Chiat/Day (李岱艾)。
(二) Wire & Plastic Products Group ,WPP
1987 年, Martin Sorrell 以 5.66 億美元收購著名的智威湯遜公司,及其下屬的公關(guān)公司 Hill & Knowlton (偉達)。 1989 年,以 8.64 億美元收購了廣告教皇――大衛(wèi)?奧格威創(chuàng)建的奧美廣告公司。 2000 年以不可思議的 47 億美元收購了揚?羅比凱廣告公司及其旗下的博雅公關(guān)、品牌形象設(shè)計公司―― Landor (朗濤)。除了這三大國際性的廣告公司,在不同國家、地區(qū) Martin Sorrell 還收購了一些與廣告相關(guān)的公司,其中包括:位于 2002 年世界十大廣告集團之列的博報堂(擁有該集團 25% 股份)、旭通(擁有該集團 20% 股份)以及 Cordiant 傳播集團、 2002 年 6 月收購中國本土公關(guān)公司西岸咨詢(以奧美公關(guān)名義入股 60% )、 2003 年 7 月 28 日與日本博報堂( WPP 有 20% 的股份)入股上海廣告公司( WPP 與博報堂各占 25% ,中方東浩集團占 50% )等。
(三) Interpublic Group ,IPG
1902 年, Alfred W. Erickson 成立; 1911 年, H.K. McCann 成立; 1930 年,兩家公司合并為 McCann-Erickson (麥肯公司現(xiàn)在的全稱)。 1960 年, McCann Erickson 在 Marion Harper Jr. 的帶領(lǐng)下成為了股份公司,公司也改名為 Interpublic ( IPG ),并在 1971 年上市。 IPG 下一步就是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靈獅成為了第一個獵物。
1928 年,聯(lián)合利華( Unilever )下屬的廣告公司―― Lintas ( Lever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Services ,靈獅)成立。 Frank Lowe 在 1981 年在倫敦創(chuàng)建 Lowe 集團, 1990 年該集團被 IPG 收購。 1999 年, Lowe & Partners 與 Lintas 合并; 2000 年改名為 Lowe Lintas & Partners Worldwide ; 2002 年 1 月,又改名為 Lowe & Partners Worldwide (勵富)。
2001 年 3 月,在經(jīng)過了與 Havas 的一番角逐后, IPG 以 21 億美元收購 True North 傳播集團。世界廣告史上的元老之一的 FCB (美格)正式被納入 IPG 的帳下。
(四) Publicis Group 陽獅
Publicis 初期是巴黎一家專做平面的廣告公司,于1926年由Marcel Bleustein 創(chuàng)建,后來隨著業(yè)務(wù)的擴展成為了全面代理的廣告公司,并在 1946 年后進入英國、德國、美國等市場。陽獅在創(chuàng)辦人 Bleustein 的帶領(lǐng)下穩(wěn)步前進、在資本運作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動作。 1996 年, Bleustein 謝世,列維( Maurice Levy )上任,陽獅開始興風作浪了。陽獅先是在 2000 年 2 月收購了美國的 Fallon , 2002 年3月7日又收購了擁有李奧貝納( Leo Burnett )、達美高( D'Arcy )的 Bcom3 廣告集團。
在 BCom3 被陽獅收購之后, 2002 年 10 月,陽獅正式宣布關(guān)閉達美高公司。達美高擁有寶潔、可口可樂、百威啤酒等知名客戶,在全球擁有超過 6000 名雇員,是 2001 年全美第 11 大、世界第 14 大廣告公司。達美高在中國市場以較小的投入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在 2001 年香港 4A 廣告公司中營業(yè)額排名第 8 位。但因為在陽獅的全球戰(zhàn)略中,達美高所擔負的作用有限,就這樣,一個有著驕人業(yè)績的百年老店被資本湮沒了。
1970 年, Maurice Saatchi 、 Charles Saatchi 兄弟與 Tim Bell 創(chuàng)立 Saatchi & Saatchi 公司。 1995 年,因為公司股票在股市大跌,發(fā)行的巨額的可轉(zhuǎn)換債券又使公司雪上加霜, Saatchi 公司董事會忍無可忍,趕走了創(chuàng)始人Saatchi 兄弟。兄弟二人又建立了 M&C Saatchi 廣告公司分庭抗禮。同年,為了擺脫 Saatchi 兄弟的陰影, Saatchi & Saatchi 改名為 Cordiant 。 1997 年, Cordiant 管理層決定把公司分隔為 Cordiant 傳播集團(主要包括達彼斯)和 Saatchi & Saatchi 兩個獨立運作的公司分別上市。 2000 年, Saatchi & Saatchi 被陽獅收購。
(五) Dentsu 電通
1901 年 7 月,電通的前身――日本廣告和電報服務(wù)公司( JATS )成立,提供新聞和廣告代理服務(wù); 1936 年,新聞業(yè)務(wù)從公司剔除。 1955 年, JATS 正式改名為電通( Dentsu )。 1980 年代,在亞洲與揚?羅比凱成立電揚廣告,并在 1986 年成為首位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廣告公司。雖然電通已經(jīng)控制了日本 30% 的廣告市場和 40%-50% 的電視廣告市場,但相比其他國際廣告集團,其在國際市場的資本運作相對謹慎,并且收益甚微。集團 95% 的收入都來自于日本本土。
(六) Havas 哈瓦斯
1835 年, Charles Louis Havas 建立 Havas 新聞和廣告代理公司; 1940 年,法國貝當傀儡政府命令哈瓦斯的新聞業(yè)務(wù)必須從廣告業(yè)務(wù)中獨立出去;獨立出去的新聞業(yè)務(wù)成為現(xiàn)在的法新社,廣告業(yè)務(wù)在 1958 年構(gòu)成了 Havas Conseil 。 1987 年,法國政府把在 Havas 的股份全部售出。
1975 年, Havas Conseil 重組為 Eurocom 股份公司; 1982 年,與 Goulet 集團合并。 1991 年 10 月, Eurocom 收購了法國廣告集團―― RSCG ,組建靈智全球; 1996 年,靈智全球改名為哈瓦斯廣告公司( Havas Advertising )。
1997 年,維望迪( Vivendi )的前身――法國自來水公司 CGE 購買了 Havas 30% 的股份。 1998 年, CGE 集團改名為維望迪,并買斷哈瓦斯。 1999 年,維望迪把哈瓦斯戶外廣告業(yè)務(wù)賣了出去; 2001 年,維望迪把哈瓦斯廣告的股份全部拋售出去。 2003 年 5 月,哈瓦斯廣告公司從維望迪那里以 450 萬歐元購買了 “哈瓦斯 ”這個名字,公司名字正式改為“ 哈瓦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