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腦洞:如果18世紀有微信instagram……
文/Illusion@TOPYS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設想,如果說蒙拉麗莎的畫像就是古人的藝術照,那靜物畫就是在富人在曬美食咯?!沒相機沒網(wǎng)絡的18世紀,記錄靠畫,傳播靠吼,如果你要完成一次完整的“飯前曬美食”,那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強迫癥畫家死摳細節(jié)(一張照片用了幾百種濾鏡)
半夜送信義不容辭(Instagram/facebook/微信/微博提醒有新的消息了)
沒有大餐吃的窮孩子(轉發(fā)點贊)
喧鬧的廣場(這應該是做了粉絲頭條吧。。。)
王子的終極贊([驚訝][驚訝][驚訝]被大V點贊是種怎樣的體驗?)
It’s eat a meal.Not a competition.吃個飯而已,又不是搞比賽。非要妻離子散才能讓你有所覺悟嗎?
不拍會死的網(wǎng)友大喊“拍美食是生活態(tài)度,你懂啥!”受夠了刷屏的網(wǎng)友怒贊“宜家你又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評論兩極分化,圍觀的人笑掉了下巴,對于這種現(xiàn)代人的通病討論總是孜孜不倦,但在熱點上再生熱點,宜家總能創(chuàng)造出驚艷作品并經(jīng)得起時間的回味。
既然著力打造“宜家=家”的品牌理念,那一切有違背于溫暖與輕松的家庭氛圍的,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意的出發(fā)點。比如:爸爸上夜班,媽媽不過圣誕,沙發(fā)太破了,沒有女朋友……其實,去年臺灣宜家推出的黑科技“好好吃飯餐桌”就與這支新的TVC異曲同工之妙,關于揶揄低頭族這件事人家已經(jīng)是熟絡得hin了——
溫馨提示:飯點發(fā)微博都沒人看的好嗎,要達到social的目的應該在夜深人靜寂寞來襲加班沒伴的時候,小手一抖美食圖發(fā)了出去,聊表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