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頭涂鴉遇到了性冷淡涂手怎么辦?
文/Illusion@TOPYS
反之則火!
涂鴉文化最初就起源于一些窮得響叮當?shù)娜嗽诠妶龊闲骨榫w,不僅窮,還窮得有才華,色彩鮮活風格明朗,會寫會畫一樣都不落下。如今那些張狂的文字還形成了字體,方便后代學習與延續(xù)香火。小編年輕的時候也去摸黑涂過墻,無奈英語太渣一直沒給自己取個響亮的英文名,于是剛剛開始就在tag的創(chuàng)作上一蹶不振……
Tag是涂鴉里的基礎術語,畫完墻都簽個名吧,這樣你才有名滿天下的機會。然而那些字體之間相互串聯(lián)扭曲在一起,普通人真的看不懂到底寫了什么[微笑]。
Mathieu Tremblin這位強迫癥傾向的法國少年就很看不慣魚龍混雜的tag墻,索性把難辨認的tag墻修理一番,一一替換成印刷體!位置不變,顏色都還給你,狂拽酷炫瞬間變得神清氣爽!
Tag不就是為了讓別人記住你們嗎?小哥幫你們明晰了,請大聲喊出我的名字!
自導自演表演Before & after
涂鴉里還有個術語叫Slash,專指去覆蓋(玷污)別人作品的行為。這可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啊,小哥祝你平安!
網(wǎng)友們此狀況又紛紛來討論了——:
之前它看起來只是面臟壁,這下我們可以清晰地一目十行了。
這貨不是涂鴉??!藝術感被狗吃了!
好多了,不過當心出門會被追殺6666
方便警察叔叔找人了呢!
對此,你持什么態(tài)度?
不羈與性冷淡,兩種水火不容的風格,卻讓人眼前一亮。如果牛皮癬也貼得這么有設計感,說不定我們還能欣然接受它。不知道topys有木有資深的涂手,你遇到這種(比你更有想法的)事會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