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字型] Swift — 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生的字型(一)
文/許瀚文
許瀚文,香港中文字體設(shè)計師,現(xiàn)于Monotype任職 高級字體設(shè)計師。
“一期一字型”內(nèi)容源于每日午飯放空時對字體的思考和想像的總結(jié),是透過字體設(shè)計尋找結(jié)緣的起始。
字體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它之于平面上多了一份實用性。舉例子說,海報是一個相對虛浮的平臺,可以供藝術(shù)家和設(shè)計師發(fā)揮感興,或進行扎實的視覺溝通;;字體則是工具,在指定的場合作為語言的廾體傳遞信息(information),達致溝通和營造氛圍。
為什么它不是單純把東西用漂漂的裝飾品喔?如果跟你多談好幾套字體背后的概念,或許會深刻改變你對字體的看法也不定。這次想介紹一下 Swift 字型。
Swift 是荷蘭字體大師 Gerard Unger 先生的代表作。以雨燕作為名字,因為他從荷蘭長長的海岸線在快速飛翔的雨燕得到線條和力量的靈感,進而構(gòu)想出 Swift 那充滿張力、流線型的強大造型。然而 Swift 的設(shè)計不完全是了了帥,更多是要解決報紙文字印刷和閱讀的問題。
在八十年代字型還沒有很多的時間,老派報紙字體像 Times 一直占據(jù)版面,卻因為使用泛濫而讓讀者感覺了無生氣、千篇一律。Unger 先生從這里發(fā)想,考慮到八十年代時報紙紙張粗糙、墨滲厲害、印刷也快速而導致淺色難看,所以特地設(shè)計了 Swift——特大的 X-Height 讓字型在同一大小下看上去比較大、所以特別清晰,細部也比較不會黏在一起;巨大、呈幾何的襯線設(shè)計是為墨滲預留空間讓它可以自然化開成圓型襯線;較低的對比讓它看起來感覺比一般報章字型較粗;窄、 寬的字重也為不同的報紙標題長度而設(shè)計。可以說,Swift 是一套完全從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出發(fā)的字型,它推出后也受各大歐洲報章所歡迎和采用。
今天報章印刷素質(zhì)已經(jīng)大大改善,像蘋果日報的印刷清晰美觀,圖片對比大字體的細節(jié)也可以清楚看到,紙張素質(zhì)提高下墨滲效果也不復見。Swift 那帥氣、充滿特色的造型則轉(zhuǎn)型成為今天想營造強而有力氛圍的品牌字型選擇。而 Swift 也成為其他報章字型得到靈感,像 Commercial Type 著名的 Guardian 字體系列,,便是從 Swift 處得到靈感,從報章到品牌以類似的問題解決方式替衛(wèi)報解決從品牌更新到報章字型的選擇,,效果卓悅。
我們在日常中切牛排有一種刀、切生魚片有一種刀、切紙也有一種刀,如果把刀想象成字體,說「字體是工具」大概就是這意思了。
—
延伸閱讀
Swift 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