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條命,是喜劇給的!
就在今年的7月20日至30日,加拿大多倫多一家小眾喜劇俱樂部“ The Corner Comedy Club”準備籌辦一場盛大的喜劇慶典: THE NO REFUNDS COMEDY FESTIVAL,名曰地下&獨立喜劇節(jié)日,為此,他們還專門委托多倫多的廣告公司“ Cossette Toronto”制作了一支影片,用前衛(wèi)的方式制造出一場看起來好像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大規(guī)模喜劇事件。
較早之前,The Corner Comedy Club的建立初衷,在于讓喜劇起到為患病者減緩痛苦的積極作用,而此次的喜劇節(jié)與這家俱樂部歷來舉辦的合家歡劇場不同,一改當年的slogan:“笑是最好的藥”,變成“這不是‘治愈’現(xiàn)場,這是喜劇現(xiàn)場!(嚴肅)”。這一次,他們不是為了治愈你,而是讓你致郁……(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模仿醫(yī)生手寫的處方單海報:
如果你的癥狀沒有減輕,那你沒救了,放棄治療吧
如果你的癌癥還沒治好,記得每天增量兩只慘叫雞……
看著我歪歪扭扭的字跡,我想今天準是上頭了……
為了準確傳達這一定位,Cossette在這一則影片里,夸大表現(xiàn)笑是救助病人的唯一方式,像是有意惡搞曾經的slogan“笑是最好的藥”。急救室的緊張氛圍,以及毫不相關的冷笑話,搭配成了這次喜劇節(jié)獨樹一幟的風格……
比如首發(fā)的急救措施:聞5分鐘的飛機餐(難吃到爆的飛機餐簡直是酷刑)
再來發(fā)強效藥:快回想起來吧,你家那不隔音的墻到底是種怎樣的存在(別說了就讓我這么去了吧……)

試試最新的特效藥:你聽說了嗎?聽說了嗎?最近無人駕駛車的墜毀事件?(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實在不行,只能放大招了…… (一臉的尼克揚:WTF?)

正片在此:
在看到這條片子時,小編不禁想起久遠前的課堂上,曾經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當悲劇的發(fā)生環(huán)境足夠真實,事件本身的更改和替換,就能制造喜劇——這也是最初西方戲劇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模仿某種現(xiàn)象,抒發(fā)戲虐效果,以博取眾人的注意力,達到某種目的(引導輿論/為慶典制造氛圍等)。
然而在各種“強烈的刺激”下,都不能挽救回小伙的性命,一如那句slogan隱含的戲虐成分,果然一點都不合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