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Beazley年度最佳設計入圍(節(jié)選):世界的設計
日前,倫敦博物館公布了2017年Beazley年度設計大賽的入圍名單,過去12個月里的世界,無論是復雜殘酷的政治動亂,人文進步的社會事件,還是生活里又一新創(chuàng)新,一一都被以獨特的“語言”描繪記錄。
建筑提名
作品名:Port House
出品:Zaha Hadid Architects
地區(qū):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港
建筑設計界“女魔頭”Zaha Hadid的遺作之一,迸發(fā)著古典與現(xiàn)代碰撞的張力美。不僅按要求保留舊消防局建筑,而且新港口的辦公建筑外墻設計成切割狀的玻璃體,既有水波的元素,也是對安特衛(wèi)普“鉆石之城”綽號的新詮釋。
安特衛(wèi)普港總裁Marc Van Peel:“我相信,這將代表著安特衛(wèi)普下一個黃金年代的到來”。
作品名:Il Fondaco Tedeschi
出品:OMA
地區(qū):意大利威尼斯
這座首建于1228年、位于知名的 Rialto 橋腳下的酒店建筑,是威尼斯最大、最知名的歷史建筑之一,先后在15、18世紀遭遇兩次被毀重建,是威尼斯商業(yè)時代的象征。這次OMA改造特色在于不是對過去的懷舊重建,而是巧妙強調(diào)歷史建筑的珍貴亮點。此后,它將作為城市商場及公共文化、社交活動場地對公眾開放。
“一座城市豐碑的煥醒,當然公眾寄予的期待、要求也將更高。”
作品名:Wind and Rain Bridge
出品:Donn Holohan
地區(qū):中國福建培田村
培田村位于福建山區(qū)中,2014年洪水將村中的路網(wǎng)毀斷。香港大學建筑系學生團隊以傳統(tǒng)工木及數(shù)學技術結(jié)合打造了這座橋梁,同時它還兼作村子的社區(qū)空間。這座橋沒有使用任何接連件,是當?shù)貍鹘y(tǒng)的嵌合式全木結(jié)構(gòu)。
“傳統(tǒng)工藝的天然美感。”
作品名:Warka Water
出品:Arturo Vittori
地區(qū):埃塞俄比亞
特殊的垂直結(jié)構(gòu)設計,可以從大氣的雨霧露水中收集飲用水,裝置中沒有任何電力設備,只依賴重力,進行冷凝、蒸發(fā)處理。旨在解決目前全球四分之一人口面臨安全飲用水缺乏的狀況。
“解決生存問題,兼顧環(huán)保,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
數(shù)字提名
作品名:Refugee Text
出品:K?reMSSolv?g、Caroline Arvidsson、Ciarán Duffy
地區(qū):丹麥哥本哈根
通過人工智能為難民提供關于政策變化和實用信息的實時更新服務,難民可以通過短信、網(wǎng)站或app獲取信息,目前在德國,丹麥和瑞典三個國家進行測試。
“如果身體注定背井離鄉(xiāng),那精神就更需要名為 ‘希望’的庇護。”
作品名:Professional Women Emoji
出品:Agustin Fonts、Rachel BeenMark Davis、Nicole Bleuel、Chang Yang
為了滿足年輕女性使用需求,反映女性在世界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組女性職業(yè)Emojid在去年被開發(fā)出來,預計在今年年底將上線使用。
“小姐姐們都很可愛呢,給設計師們加雞腿?!?/p>
作品名:Meet Graham
出品:Patricia Piccinini
地區(qū):澳大利亞墨爾本
獲得今年戛納獅子獎互動類全場大獎之作,唯一一個能在道路上承受住意外帶來的傷害而活下來的“人”。旨在展現(xiàn)人類在交通意外中脆弱性的交互雕塑。
“人類所不能承受的痛?!?/p>
時尚提名
作品名:Pussy Hat
出品:Krista Suh Jayna Zweiman、Kat Coyle、Aurora Lady
地區(qū):美國華盛頓
特朗普入職第一天,50萬人頭戴粉色毛線編織的“Pussy Hat”在華盛頓進行大游行,抗議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關于歧視女性、排斥移民、種族主義等言論,要求新政府尊重公民平等權(quán)利。
“一個特朗普上臺,有千千萬萬個姐妹站起來!”
作品名:Nike Pro hijab
出品:Nike
Nike為穆斯林女運動員設計的運動蓋帽,該產(chǎn)品設計過程耗時13個月,最終產(chǎn)品將在2018年春季發(fā)售。雖然這個產(chǎn)品的廣告在中東地區(qū)推出后引發(fā)熱議,但它著實為未來更多年輕的阿拉伯婦女在傳統(tǒng)文化和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平衡的解決嘗試。
“每個女性,都應擁有自由發(fā)展人生的權(quán)利?!?/p>
作品名:The Upcycling the Oceans project
出品:Ecoalf
地區(qū):地中海
這個大型項目旨在消除地中海的海洋廢物,并創(chuàng)造出100%的回收材料。Ecoalf與漁民們合作清理海洋中的廢物,這些搜集回來的廢物將通過回收處理后制成紗線,用以生產(chǎn)不同織物產(chǎn)品。目前已有來自萊萬特11個主要港口的165艘船參與到項目合作中。
“新時代的變廢為寶?!?/p>
圖片提名
作品名:Finding Her
出品:IC4 Design
地區(qū):埃及
聯(lián)合國婦女署全球婦女運動的平面廣告運動,讓大家在三個不同工作場景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找到唯一的一名女性。旨在提醒埃及男性主導行業(yè)中女性缺席的現(xiàn)狀,呼吁女性以平等機會參與工作。
“現(xiàn)實版大家來找茬,但生活卻總比游戲棘手多了?!?/p>
作品名:The Refugee Nation flag
出品:Yara Said
由難民組成的隊伍在參加里約奧運會時所用的國旗,其顏色和設計元素均自著救衣生。“這是所有跨越海洋的人尋求新的國家的團結(jié)象征。”
“苦難中總能見人性的自強不息。”
作品名:Real Review magazine
出品:REAL、OK-RM
一本關于建筑和空間實踐的雙月刊雜志,希望為讀者提供關于住房問題、環(huán)境危機等問題的深刻專業(yè)評論,探索空間設計如何塑造人們的日常生活。
“批評是時代最不能缺少的聲音?!?/p>
作品名:Me & EU postcards
出品:Nathan Smith、Sam T Smith
地區(qū):歐洲
這組創(chuàng)意明信片是為反映2016年6月的歐洲公民投票結(jié)果而設計的,明信片正面是用圖像設計對結(jié)果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背面則有各種評論文字。
“只能說世上沒有后悔藥。”
產(chǎn)品提名
作品名:Avy
出品:Paul Vastert, David Wielemaker, Christian McCabe、Patrique Zaman
地區(qū):迪拜
Avy公司為16年穿越地中海的難民們開發(fā)的救援無人機,可以檢測船只,并且提供衣物、食物、藥品等物資下放任務。
“冰冷的科技,帶來的溫暖力量?!?/p>
作品名:Alphabet of Light
出品:Bjarke Ingels Group
地區(qū):丹麥
BIG與意大利照明品牌Artemide合作,在2016年米蘭設計周展示的字母定制體LED照明系統(tǒng),壁掛式,磁鐵連接, 不同尺寸的六種組件組合,讓人們可以自由隨心進行組合創(chuàng)作,每單個組合的元件長度最長距離為5米。
“設計師的腦洞,永遠超乎我們想象?!?/p>
作品:Nimuno Loops
出品:Anine Kirsten、Max Basler
一款讓積木玩具可以在任何平面上搭建的柔性鑲嵌膠帶,帶有可重復使用的粘合劑背襯,可以粘附到任何光滑的表面,而不帶粘性的另一面則設計為齒孔,可以和積木玩具拼接,可適用于Lego、Mega Bloks、Kreo等積木玩具元件。
“可以考慮在天花板上來個酷炫的作品!”
運輸提名
作品名:Olli
出品:Local Motors
地區(qū):美國
世界上第一輛3D打印的無人駕駛公交車,最多可乘載12人,裝載的人工智能除了驅(qū)動駕駛之后,還能與乘客互動。
“照這趨勢,3D打印智能社區(qū)不是夢啊?!?/p>
作品名: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
出品:CRRC
地區(qū):株洲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研發(fā)的世界首列智能軌道快運系統(tǒng)(ART),是株洲打造多制式城市軌道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該電車共有三節(jié)車廂,不僅能在虛擬軌道上行駛,同時設計上為雙向駕駛,前后共有兩個駕駛室,既可人工操作,也可以實現(xiàn)無人智能駕駛。目前,ART一期示范線預計年內(nèi)建成,屆時將免費對外開放。
“這‘綠巨人’跑在路上也是相當拉風?!?/p>
作品名:Light Traffic
出品:Carlo Ratti
紅綠燈出現(xiàn)150多年,但堵車現(xiàn)象似乎也越來越嚴重了,麻省理工學院城市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嘗試用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用智能交叉路口取締紅綠燈,通過動態(tài)投影進行交互控制,實現(xiàn)車流的無縫控流。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當然必須強調(diào)的一點是,這項技術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智能車輛全面普及的基礎之上的,簡單來說,就是把城市交通的一切(包括自行車、行人)數(shù)據(jù)都輸入城市系統(tǒng)里,讓“大數(shù)據(jù)”來進行調(diào)控。
“全面智能生活似乎真的離我們不遠了?!?/p>
以上只是部分入圍作品的展示,六類提名的獲獎者將會在明年1月份公布。
意大利現(xiàn)代主義設計師 Massimo Vignelliu曾說:
“風格來來去去,好的設計是一種語言,而不是一種風格。”
這些作品,是過去一年,設計師們對世界的訴說與自我表達。
當然創(chuàng)作也依舊在繼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