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 | 滅霸的下巴、烏木喉的鼻子、鋼鐵俠的戰(zhàn)甲,復聯(lián)3幕后細節(jié)都在這
過去一周,《復仇者聯(lián)盟:無限戰(zhàn)爭》無疑是各大院線最大贏家:上映10天,國內(nèi)累計票房超19億。
這部具里程碑意義的影片,為漫威十年布局做了個階段性總結,在滅霸一聲響指后,漫威宇宙將進入全新階段;而其炫目的特效更是錦上添花,從令人眼花繚亂的打斗場景,到造型獨特的“甜甜圈”飛船,再到滅霸存在感十足的下巴,林林總總,都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近日,Topys聯(lián)合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有幸訪問了參與這部電影的兩大特效團隊,Digital Domain及Framestore,大家關心的《復聯(lián)3》幕后細節(jié)——主要關于本片主角滅霸及其極惡軍團,也有你們愛的小蜘蛛和鋼鐵俠——都在這里了!
Digital Domain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創(chuàng)立的電影特效公司,IMDb資料顯示,曾參與130多部電影的制作,包括《死侍》、《速度與激情8》、《雷神3》、《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是《復聯(lián)3》中滅霸的主要創(chuàng)作團隊之一。
Q:滅霸可以說是《復聯(lián)3》的絕對主角,談談他的設計和制作吧,他紫色的皮膚和男人味十足的下巴都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呢。
Digital Domain:關于滅霸的外形設計,我們起初收到漫威外形塑造部門寄來的人物雕像?;?D雕像及大量精美的2D概念圖,我們開始創(chuàng)作滅霸。我們略微調(diào)整了眼睛比例等細部特征,嘗試在3D原型和我們設計的滅霸形象之間找到平衡點,同時融入演員喬什·布洛林(Josh Brolin)自身的特點。
我們的兩位技藝高超的藝術家Jeremy Buttell和Chris Nichols承包了滅霸外貌的初步制作。前者負責初始測試工作,后者則在測試基礎上完成后續(xù)工作。他們創(chuàng)造了惟妙惟肖、細致入微的皮膚質(zhì)感和新奇的色彩差異,有效實現(xiàn)了所有模型之間的平衡。隨后,我們會對這些設計進行檢測,并轉(zhuǎn)交燈光團隊。
經(jīng)過燈光方案的測試后,我們認為,與單色光相比,使用略微復雜的多色照明技術反而強化了滅霸嘗試傳達的視覺觀點,暖色或高光彌補了滅霸本身膚色的欠缺。由于我們負責的畫面多為陰暗且憂郁的色調(diào),因此這種方法非常奏效。
至于滅霸那個存在感滿滿的下巴,我們和其他視效制作團隊交換了多種處理意見。滅霸是“永恒者”的一員,他所攜帶的 “變異者”基因使他看起來既好戰(zhàn)又丑陋。
漫畫中的滅霸
永恒者由“天神”所創(chuàng)造,而天神喜歡探索物種進化的過程,由于他們整天研究物種進化,滅霸的下巴因此被塑造得像“椰子鞋”的后跟。在詳細觀察演員布洛林的嘴部動作之后,我們最終決定保留皺褶形狀的下巴以更好地還原他的面部表情。
Q:制作這位“漫威史上最強boss”最困難的地方在哪里?
Digital Domain:首先,滅霸是一個復雜的角色,并非一個單純的大壞蛋。片中他其實有很多細膩的情感和情緒,因此需要特別注重演員布洛林在表演中的細微表情,讓觀眾能感受到這個角色的復雜性和豐富性。
此外,和滅霸對戲的大多為真人演員,因此必須確保形象的真實性,讓他與一切現(xiàn)實世界的互動看起來毫不突兀。
Q:那你們?nèi)绾螒獙Φ哪兀?/span>
Digital Domain:我們打造了一套全新系統(tǒng)——“Masquerade + Direct Drive ”——專門處理滅霸的面部動畫。我們稱這個新系統(tǒng)為“兩步系統(tǒng)”。
Masquerad是一套全新的獨有應用程序。相較于任何我們曾經(jīng)見過或使用過的解決方案,這套程序限制條件少、靈活度高,極大提高了我們從演員身上可記錄、捕捉、挖掘的內(nèi)容的質(zhì)量和細節(jié)。通常情況下,我們從頭帶式攝像系統(tǒng)中提取畫面,隨后針對演員進行精確的面部掃描。而Masquerade采用機器學習的方式采集先前得到的跟蹤數(shù)據(jù),同時將動作捕捉獲取的150個面部數(shù)據(jù)點轉(zhuǎn)化為約40,000個3D形態(tài)且高分辨率的演員面部動作數(shù)據(jù)。在它問世之前,根本無法在演員現(xiàn)場表演時同步獲得高分辨率、準確的面部數(shù)據(jù)。
Direct Drive是這套新系統(tǒng)的第二個流程:從Masquerade中汲取數(shù)據(jù),并通過創(chuàng)建演員與片中人物之間的映射,將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角色。“復聯(lián)3”復聯(lián)3中,演員喬什·布洛林向滅霸的轉(zhuǎn)換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Direct Drive應用案例了。
對Digital Domain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讓人驕傲的時刻,我們因此擁有了更多控制手段,以確保熒幕上的角色盡可能地再現(xiàn)真人演員的表演情緒。
Q:全篇40多分鐘滅霸的戲份都是你們制作的,哪一場戲是最具難度的?
Digital Domain:應該是在沃彌爾星上的那段。在這場戲中,滅霸作為一個“大惡魔”首次出現(xiàn)了征服、囂張、憤怒之外的復雜情緒——悲傷、不舍,甚至些許掙扎,而且這些展示情緒波動的連續(xù)鏡頭大多采用近景拍攝,對捕捉演員的微表情表演要求極高。
此外,我們還需協(xié)調(diào)整體環(huán)境,讓實拍鏡頭和數(shù)字元素無縫銜接,比如在巴西和冰島取景的空中鏡頭和實際布景,都要和特效制作的暴雨天氣以及周邊的山地環(huán)境等完美契合。
Q:關于“滅霸”,有什么是觀眾可能不會注意,但你們希望他們知道的“小彩蛋”嗎?
Digital Domain:那就說說那個讓所有人為之揪心的響指吧。雖然它引發(fā)了一系列令人心碎的結果,但我們挺喜歡響指過后出現(xiàn)的一個細小但非常重要的畫面——我們把它叫做“形而上學的停頓”。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才挖掘出這個創(chuàng)造了夢一樣抽象場景的創(chuàng)意點。如果仔細感受,這個停頓絕對算得上漫威電影宇宙的神來之筆:時間暫時停止得以讓滅霸(和觀眾)抽出時間反思之前的所作所為。這瞬間的停頓卻仿佛集聚了所有“憋大招”的可能性,后續(xù)的響指特效和意想不到的結局也因此更為震撼。
不得不說,布洛林在此處的表演淋漓盡致,我們也盡了最大努力確保他微小的表情在滅霸身上真實再現(xiàn)。
Q:漫威以防劇透著稱,此次《復聯(lián)3》更是傳聞使用了各種“防劇透”招數(shù)。作為貫穿全片的主要角色滅霸的制作者,Digital Domain是怎么被“防劇透”的?你們什么時候知道真正的結局?
Digital Domain:我看過一些導演的采訪,從采訪來看,給到演員的劇本存在改編成分,但根據(jù)我所了解的信息,他們拿到的劇本事實上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必須的,因為演員需要演繹各自的故事情節(jié)。
這和視覺特效工作室的情況類似,我們得知的部分情節(jié)可能被改編了,但需要熟悉和處理的所有信息都是正確的。“必要知悉”是基本要求,為了呈現(xiàn)完美的視覺效果,我們需要了解足夠的信息。
Framestore :創(chuàng)立于1986年的老牌特效公司,總部位于倫敦,是歐洲最大的視覺特效公司,曾參與《哈利·波特》系列、《大偵探福爾摩斯》、《蝙蝠俠:黑暗騎士》、《銀河護衛(wèi)隊》等電影的特效制作。在《復聯(lián)3》中,主要負責黑曜獵手和烏木喉,并打造了極惡軍團的Q-ship。
Q:《復聯(lián)3》中,除滅霸外,他的極惡軍團也讓人印象深刻,在制作中,他們各有什么側重點?
Framestore:在啟動后期制作前,我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設計極惡軍團每個成員的特征,還設立了專職的動畫小組為這些角色制作動畫片段,用于日后的電影中。而到后期,我們重點負責了烏木喉(Ebony Maw)和黑曜獵手(Cull Obsidian)的制作。
先說說烏木喉吧,這是個非常陰險而強大的角色,這種設定意味著他的舉止在自信中又有些微妙的動作,同時這種特質(zhì)還要呈現(xiàn)在面部表情上,特別當他說臺詞時,那種自負自傲、狡黠狠辣,都要靠面部表情來呈現(xiàn),而當這個角色沒有鼻子時,一定程度增加了制作難度。為了讓他的角色特質(zhì)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面部動畫小組”。
而說到黑曜獵手,作為滅霸最強壯的孩子,他是極惡軍團的肌肉擔當。這是我們較早開始開發(fā)的角色,他身材魁梧,腰部纖細,大腿粗壯,還有一堆武器。因此,對動畫師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你如何將一個擁有玩具特質(zhì)的角色做得很有威懾力和重量感。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nèi)趸私巧妮喞瑥娀碾哦^肌和骨骼,同時讓部分骨骼從他粗厚的皮膚上隆起。
Q:除了角色,極惡軍團的Q-ship也非常搶眼,這個“甜甜圈飛船”是如何制作的?
Framestore:這是個浩大的工程。Q-ship完全采用CG技術完成,我們需要做好實拍鏡頭與CG環(huán)境的互動,小心翼翼地打磨各種細節(jié)。Q-ship降臨紐約的畫面中,所有建筑和環(huán)境都由CG制作,而那個Q-ship懸浮在紐約市上空的鏡頭中,城市大場景是實景拍攝的,再通過后期將二者結合。
Q:蜘蛛俠和鋼鐵俠也是你們參與制作的角色,這二者的制作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
Framestore:首先,蜘蛛俠的制作還是很令人興奮的,但他的難點在于,過多地擺弄炫酷pose不僅會導致操作和造型上的問題,還會讓角色感覺太過CG。我們對湯姆·赫蘭德(Tom Holland)做了大量研究(真令人羨慕),把他一些獨特的行動方式與特效相結合。
另外,資深漫威迷會發(fā)現(xiàn),鋼鐵俠以全新形象在無限戰(zhàn)爭中亮相,我們花了大量時間為他和蜘蛛俠的服裝選取合適的顏色和材料。我們與漫威用了兩年時間為鋼鐵俠設計全新的戰(zhàn)甲——馬克50號“血邊戰(zhàn)甲”(bleeding edge)。
這套戰(zhàn)甲采用獨特的納米技術,如何更好地呈現(xiàn)它的質(zhì)感,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zhàn):它的穿脫要呈現(xiàn)一種任意生長和收縮的姿態(tài),兼具生物感和機械感,既要顯得很堅硬,又要很靈活。在這二者間找尋平衡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
FX的團隊使用了定制的FX設備和Houdini(三維圖形軟件)來完成多層次模擬和組件渲染,讓戰(zhàn)服看起來就像鋼鐵俠的第二層皮膚。(這里提到的FX,是參與鋼鐵俠特效的另一家公司Base FX)
據(jù)Digital Domain透露,僅圍繞滅霸這一角色,他們制作了超過600個聯(lián)動鏡頭,其中513個用在了最終成片中;整個制作過程中,電腦處理時間約6600萬個小時,相當于7500年。
特效團隊們在這部電影中的投入可見一斑。
相信,由漫威開啟的“彩蛋文化”,也是希望觀眾有更多機會去認識、關注這些幕后團隊。如果少了他們的加持,漫威宇宙對普通大眾的吸引力,恐怕會大打折扣。
后記:TOPYS因為MINDPARK認識了很多朋友,比如Digital Domain和Framestore。由于當時復聯(lián)3還沒有上映,我們憋著沒問。看完首映之后我們立刻用把我們的疑問都丟了過去,害怕不夠全面,拉上了在影迷圈很有話語權的公眾號第十放映室。全程郵件溝通,我們感受到兩家公司的認真和誠意。
由于幾方跨洋溝通、來回翻譯等等原因,推送出的時候,漫威英雄們的頭七都過了,請大家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