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譽設計大獎,該被重新定義了?
國譽,你對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你一定使用過至少一本(甚至很多本)他們家的Campus或Gambol筆記本。
1975年誕生的Campus筆記本應該算國譽旗下最為大眾熟知的產(chǎn)品之一。
在文具愛好者眼中,這一日本百年文具品牌不僅代表著簡潔實用且兼具設計感的產(chǎn)品,由他們創(chuàng)立的“國譽設計大獎”(Kokuyo design award),更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靈感庫,自2002年創(chuàng)立至今,不斷向市場輸送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產(chǎn)品。
2019年初,作為唯一受邀的海外媒體,TOPYS出席了在東京舉辦的2018國譽設計大獎頒獎典禮。
今年,共有1289件來自全球的設計作品參與角逐,在較早公布的10強名單中我們看到,有三組來自中國的作品。
1月的東京,天氣格外好。我們提早了一些抵達會場,以期能早些見到這最終10強。
參觀完所有作品后的第一感受是“無意外,有驚喜”:大部分設計秉承了國譽設計大獎一貫的簡潔實用風格,但同時也有五顏六色的《Palletballet》,以及令人有些困惑的《Sound of Drawing》。
典禮現(xiàn)場10強展中的Palletballet(上圖)及Sound of Drawing。
當上一屆國譽設計大獎選出了一個不太“文具”的全場大獎后,今年在“Beyond Boundaries”(跨越界限)的大賽主題下,他們會選出什么樣的設計來代表自己對這個行業(yè)的思考和態(tài)度,令人期待。
2017年國譽設計大賽全場大獎獲得者《Eatool》是一套可以吃的“文具”。
概念致勝的全場大獎
2018年國譽設計大獎的主視覺,巨大的藍紅色塊交界上,是一個穿西褲戴禮帽的迷你小人奮力翻越的背影。他顯得有些吃力,但仍舊努力試圖攀爬過面前的紅墻,形象詮釋了今年的主題“Beyond Boundaries”。
直至頒獎典禮當天,全部入圍的10個候選作品才在典禮現(xiàn)場,顯露真容。參觀展覽的觀眾可以為最喜愛的作品投上一票,選出最受觀眾喜愛獎。
這一設定,或許是為了同時照顧大眾喜好與專業(yè)理解,而今年這兩方達成了一致:最受觀眾喜愛獎及全場大獎,均由作品《Sound of Drawing》獲得。
來自中國的入圍作品之一Riverstone Eraser,出自東莞生活設計工作室的三位大四學生之手。他們的作品是枚雨花石橡皮擦,美好的圖紋隱藏在普通的外表里,隨著使用過程中的消耗,便顯示出如雨花石一般的橢圓體。
入圍作品:Handwriting Practice Book for Everyone
入圍作品:CY-BO
入圍作品:BGM
《Sound of Drawing》是個乍一看有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設計:通過一個小小的“擴音器”,放大鉛筆書寫過程中和紙張產(chǎn)生的摩擦聲,讓鉛筆的功能性不再局限于視覺呈現(xiàn),而是延展至聽覺。這一巧妙的跨界構思,很好地契合了“Beyond Boundaries”這一主題。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很多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都曾在這一領域做過文章——放大聽覺感官,在繪畫這件平常事務中,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體驗。比如,澳大利亞的Polyglot Theatre在2013年就開展過一次名為“Sound of Drawing”的項目,讓孩子們能聽到他們繪畫時,蠟筆和紙張摩擦的聲音,看他們能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怎樣的作品?!?/span>
但是,此前許多類似嘗試,大都依賴科技輔助,而國譽全場大獎《Sound of Drawing》的設計師山崎卓馬(Takuma Yamazaki)則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設計,實現(xiàn)了這種“實驗性創(chuàng)作”的日?;?。評審之一的鈴木康広就說:“這個創(chuàng)作并沒有通過IT技術,而是采用了非常簡樸的方式,我覺得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p>
就切題而言,山崎更多將自己的設計視為一種跨越聲畫界限的“工具”。他在設計產(chǎn)品期間,曾邀視障人士使用,希望這是一個能幫助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學習書寫和繪畫的的工具:“文具不僅是以留下視覺方式為目的的,還可以是樂器,我將其重新定義為繪畫聲音的創(chuàng)意工具,希望這樣的鉛筆能為視力不正常的人提供全新的創(chuàng)作體驗?!?/p>
山崎卓馬于現(xiàn)場講解自己的作品。
同為評審的WHATEVER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及首席創(chuàng)意官川村真司(前PARTY合伙人之一)毫不掩飾對《Sound of Drawing》的喜愛,認為這是個“美妙且各方面都令人驚喜”的設計。他透露,在全場大獎的最后評選中,大家在《Smart Double Clip》和《Sound of Drawing》中猶豫,前者更接近一個完整產(chǎn)品,但后者勝在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產(chǎn)品概念:“長尾夾的設計考慮了市場需求,每個人都說自己會為這樣的產(chǎn)品買單;擴大書寫聲音的鉛筆,市場上顯然還沒有它的位置,但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產(chǎn)品類別,這是為什么我們最后選擇了它?!?/p>
概念與功能性間,有“界限”嗎?
通觀今年所有獲獎作品會發(fā)現(xiàn),當國譽試圖通過全場大獎來講述不一樣的文具故事時,優(yōu)秀獎依舊不失“傳統(tǒng)”:《Smart Double Clip》通過對普通長尾夾的小小改造,讓翻頁更順暢;《Monochrome Notebook》以國譽經(jīng)典Campus筆記本為靈感,將紙張轉變成灰色,讓你可以使用黑白兩色的筆來區(qū)分重點、創(chuàng)作光和陰影的插圖等等;而來自印度的《Palletballet》,則設計了一套沉浸式繪畫工具,鼓勵孩子們自由創(chuàng)作……
優(yōu)秀獎獲得者之一:Smart Double Clip
優(yōu)秀獎獲得者之一:Monochrome Notebook
所有獲獎者與評審合影
回憶整個評審過程,川村真司說自己一直在找尋平衡點:“我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少過分考慮市場,但國譽設計大獎要最終要將勝出產(chǎn)品投入市場,所以我一直在藝術和產(chǎn)品這個邊界上游走?!?/p>
這好似在回應今年大賽的主題,也似乎是目前國譽正嘗試跨越的那個界限——當16年的大賽已將功能和實用性推向極致,人們對國譽設計大獎的勝出作品開始有了既定概念,這一產(chǎn)品設計大賽,是否到了突破那條刻板印象的界限的時候?
或許,可以用鈴木康広闡釋大賽主題時的一段話來小小回應:界限的存在,對我們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但要意識到它的存在卻是非常困難的事。當我們發(fā)現(xiàn)界限時,不是要把它消滅,而是通過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的形式,去跨越它,同時,把它作為一個平臺或跳板,去觸達更高的高度。
這大概是國譽,也是所有在產(chǎn)品設計上有追求的設計師,希望去實現(xiàn)的。
國譽,要改變嗎?
今年,國譽設計大獎將步入第16個年頭(注:2010年,國譽設計大獎曾停辦一次)。
與同為企業(yè)創(chuàng)辦的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或雷克薩斯設計大獎(LEXUS Design Award)相比,國譽設計大獎一直非常強調市場——它不只是一個概念大賽,而能將獲獎者的設計轉化為產(chǎn)品,實實在在投入市場。因此,過往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無論是優(yōu)秀獎還是全場大獎,于外觀設計外,都非常強調實用性領域的巧思。
但是,這一亮點,似乎也正在成為一種掣肘。
當戴森設計大獎不斷強調對新一代設計師的培養(yǎng)和提拔,當雷克薩斯設計大獎總是給人一種濃濃的未來科技感時,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設計大獎正將他們的品牌和“未來市場”緊密聯(lián)系,它們象征著企業(yè)的先鋒性及在行業(yè)中的領路人地位。
而更著眼細節(jié)、重視當下市場的國譽設計大獎,在小而美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行業(yè)前瞻的宏觀視角。
這一點,國譽自己大概也有所察覺。因此,自2017年開始,雖然優(yōu)秀獎延續(xù)著過往獲獎作品的氣質,但最重頭的全場大獎,則開始呈現(xiàn)不一樣的面貌,開始更具概念性和實驗性。
2014年國譽設計大獎全場大獎是一把透明的剪刀,它讓你在剪東西的時候能更容易看到剪子兩側的內(nèi)容。
現(xiàn)已投入市場的Word Block是2015年的全場大獎獲得者,它是一款非常便捷且實用的隨身小筆記本。
2016年全場大獎Raw Stationery,是可以隨意截取長度的鉛筆、尺子和橡皮。
從可以吃的《Eatool》,到可以聽的《Sound of Drawing》,摘得國譽設計大賽全場大獎的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再是驚喜的“哇”,而更多有了些困惑的“hummm”;而大賽的主題,也從更聚焦當下的“NEXT QUALITY”、“Beautiful Lifestyle”,轉變至更抽象且具探索性和想象空間的“New Story”及“Beyond Boundaries”。
國譽設計大獎,似乎正開始嘗試突破,為文具尋找全新的價值和表現(xiàn)形式,也為品牌本身,找尋著立足未來行業(yè)的底氣。
對于這種轉變,評審川村覺得很“國譽”。他視國譽為一個非常開放的品牌,因此在他眼中,創(chuàng)造“大家沒見過”的產(chǎn)品,是理所應當?shù)慕Y果:“今年的全場大獎確實沒那么具功能性,但它存在很多可能性。功能性不是唯一,產(chǎn)品的情感價值也應被重視?!弊鳛橐幻旧斫?jīng)常在創(chuàng)造“奇怪產(chǎn)品”的設計師,川村將所有看似瘋狂、怪誕或不太好理解的創(chuàng)作,都視為一種全新而有趣地看待世界的角度。
頒獎典禮之后,本屆評審于現(xiàn)場逐一點評本次入圍的作品。
而在鈴木看來,功能上再有巧思的設計,所能帶來的巨大喜悅感都是短暫的:“當一個東西被每天使用 ,它就會變得理所當然,它的便利,以及那種喜悅不再那么強烈了,所以要不斷從中找出變化?!币虼?,一些“沒有用”的作品,有時會像一股新鮮的空氣,吹進大家漸漸習慣的麻木狀態(tài)中,激發(fā)新的喜悅感。
設計中的“無用之美”與市場所需的“功能性”如何平衡?該不該鼓勵年輕設計師們開啟實驗性創(chuàng)作?這間百年文具老字號品牌或許還沒想清楚這所有的問題,但嘗試想要“跨越”邊界的第一步,或許有些東西就在無形中悄悄發(fā)生了。
采訪鈴木先生結束往回走的路上,全程接待我們的國譽方代表星剛先生笑著對我們說:“鈴木先生的話是不是有點抽象難懂?我們會選擇跟鈴木先生一樣的設計師合作,也會有其它性格迥異的設計師,但我們從不給自己設限。這就是國譽?!?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