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幫我拍張照片吧
你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嗎?
我們或多或少在同齡人面前吐槽過自己的父母。嫌他們get不到我們的梗、在社交媒體發(fā)布不合時宜的評論、轉(zhuǎn)發(fā)令人尷尬的謠言和心靈雞湯。
他們對新生的事物或多或少地抗拒,哪怕在你看來司空見慣的小事都做不好。
比如,拍照。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四周色彩氛圍剛剛好的時候,想讓父母幫你拍一張照片好po在ins或朋友圈,你擺好pose,等了大半晌卻聽父母無措地擺弄著手機(jī):“我該按哪里啊?”頓時感覺自己浪費表情。
或者拍出來一看,構(gòu)圖詭異表情猙獰身材還是五五分,直把你氣到興致全無。
雖然是小事,卻無形中加深了你們之間的距離感。
其實,父母又何嘗不想拍出自己的孩子最美的一面,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相片里留下美好的記憶呢?
來自泰國的AP和CJ WORX Bangkok通過PARENTOGRAPHER創(chuàng)立了有史以來首個針對老年人的攝影課程,旨在用“拍照”這件小事聯(lián)通兩代人。
泰國廣告相當(dāng)擅長以情感人,這支三分多鐘的廣告,也實實在在地戳中了我的點。
人到老年,實在是一件頗為傷感的事。
他們似乎已經(jīng)被世界遺忘,與世界脫節(jié)。各種最新、最潮流的東西撲面而來目的都是要抓住年輕人,年輕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這里熱鬧、生動、充滿活力。
新一代似乎能接受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的一切,唯獨不能包容老去的父母,就好像這里的眾聲喧嘩只配青春擁有。
互聯(lián)網(wǎng)上少有能與父母溝通的話題,也沒有能和父母一起完成的事。你們無法享有共同的空間。
“如何重建家人之間的紐帶?”、“怎樣才能有一個父母也能參與的活動?”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思考,于是,我們看到,PARENTOGRAPHER帶來了這樣的話題:#CapturedByMom(媽媽捕獲的瞬間) #CapturedByDad(爸爸捕獲的瞬間)
讓父母成為你的攝影師。
也許父母真的需要一個攝影培訓(xùn)。
不僅是為了給你拍照,也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孤單地遠(yuǎn)離世界。
告訴他們做好一件事并沒有那么難。
也許我們會因此看到許多啼笑皆非的作品——
好不容易擺的帥氣pose卻被手指擋住鏡頭(帥到?jīng)]有臉?);
對焦錯誤導(dǎo)致身后巖石的比你的臉還清楚;
夜景中的你在絢麗的霓虹燈光下仿佛意外入鏡的路人;
謎之抓拍能力總能抓到你最奇怪的瞬間。
這些爸媽拍照中最容易發(fā)生的窘境在這支短片里一一出現(xiàn),但鏡頭內(nèi)外,所有人都笑得十分歡快。在那一刻,最重要的當(dāng)然不再是風(fēng)景,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屬于你們的獨家記憶。
他們可能不懂構(gòu)圖,不懂得ins上流行的濾鏡,毫無“這樣拍顯腿長”“這樣拍顯臉小”的攝影技巧。
但他們最走心、最用心,他們真誠地想捕捉你最美的那一刻,他們可以不厭其煩地等你換一個又一個的pose。
我們可以完完全全地信任他們。
“被他人需要”,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但十分重要的感受。
他們也從中獲得了被漸行漸遠(yuǎn)的孩子們信任的快樂。
他們唯一缺少的,可能就是那么一點技巧。
但是相信他們,他們會很快上手,甚至比你想象的還要快。
在#CapturedByMom #CapturedByDad 里留下獨屬于你們的回憶,又何嘗不是幸福呢?
正如視頻結(jié)尾所說:
When we share the space together, any space is home.
當(dāng)我們共享這片空間時,處處即是家。
我有一張家人至今提起還會笑得停不下來的照片,那是初中畢業(yè),老爸摁著心不甘情不愿的我和一尊大佛合影,那時old-school的老爸還用著膠片機(jī)。
等照片洗出來一看,OK,fine,照片上是一個完完整整、笑口常開的彌勒大佛,而最下方,是我倔強(qiáng)不屈、孤零零的一顆腦袋。
至今我已記不清拍照的地方具體是在哪里,但腦海中清晰的是全家人看到這張照片的開懷大笑,老爸不好意思但假裝淡定的神情。
看原片時真的非常有感觸了↓↓↓
“嘿,老爸老媽,給你們報了個攝影班,下次出去玩,多給我拍幾張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