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進入“黃金時代”?也許是,也許不是 丨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周
最近十年里,“設計”開始更頻繁、廣泛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2010年,擁擠的上海世博會讓不少普通民眾,第一次集中感受到了建筑設計的豐富和有趣;同年,iPhone4發(fā)布,迅速引爆中國市場,蘋果風、喬布斯的設計理念、“l(fā)ess is more”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再近一些,從日本的蔦屋到中國的方所,空間設計成為實體書店的新競爭力,而KWAS和優(yōu)衣庫之間,不知道是誰在幫助誰登上熱搜頭條……
一個設計的黃金時代是否就此到來?我們也許有一個更近的觀察站。
1996年創(chuàng)辦以來,作為一個從單一家具展到集家具、軟飾、住宅一體的綜合性展會,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周暨深圳國際家具展覽(下簡稱“家居設計周”)一路見證了設計在中國的萌芽、成長及快速發(fā)展,看到從行業(yè)到社會,設計力量的日益蓬勃,但同時也看到,這個行業(yè)的制度、觀念、設計體系等等,都尚有值得探索的空間。
明年,家居設計周將移師新落成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迎來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展覽,帶來更豐富的“設計故事”:設計將如何重塑生活和工作,技術的發(fā)展會把行業(yè)引向何方,跨行業(yè)的合作還有什么可能性……
在這個巨大的映照著時代特性的“設計秀場和試驗場”拉開帷幕前,我們想和試驗場上的品牌與設計師先聊一聊,聊聊這個時代和它正在拋出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他說:建筑設計,
不存在“黃金十年”
關于中國的建筑設計行業(yè),有一種論調指其早已走過了一段金色時代,但在建筑設計師眼中,“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設計行為,參與到社會發(fā)展中,同時表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那我覺得每天都是‘黃金時代’。”
董灝,建筑設計工作室Crossboundaries創(chuàng)始人,在明年舉辦的家居設計周上,他將展出一棟“移動學?!保后w量小,沒有圍墻,融辦公、社交、學習、生活為一體……通過這座學校,董灝將為你呈現他對于未來教育的思考。
思考建筑中人的感受和體驗,建筑與社會議題的關系等等,放在今天仿佛都很“正常”。但實際上,建筑的人文關懷,是近些年才逐漸在國內的建筑設計話題討論中站上C位。
這是董灝從業(yè)多年的切身感受,他回憶,2003年回國之時,感覺國內很多甲方的在建筑的人文關懷上,并沒有太多關注:“也是受經濟發(fā)展的束縛吧,那時我們在建筑設計上更多考慮的是堅固、耐用等實用性問題,而在心理感受、情感關懷、公共性等方面,并沒有那么多側重?!?/p>
愛慕時尚工廠,是董灝2004年啟動的一個輕工業(yè)項目,當時他們便十分強調功能性和人文性的平衡。他回憶,設計方案剛提時候客戶覺得挺震驚,但在溝通、消化過后,理解并認可了他們的設計思路。?Crossboundaries
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被認為“很難生存”的Crossboundaries的不斷成長和發(fā)展證明,整個行業(yè)和社會的進步,正在為如董灝這樣有想法、有思考的設計師,提供土壤。
社會對設計的包容度及認可度都在提升,大家在建筑設計的公共性、體驗感和人文關懷等方面,都有了更多需求:“比如一個工廠想要讓員工工作環(huán)境更舒適,可能十年前大家覺得種點花草,加點座椅就可以了,但今天大家能想象的程度已絕不僅限于此?!倍瓰缡墙忉?。這是他的感受,相信也是很多建筑設計師的經歷。
江蘇省阜寧縣政府委托Crossboundaries為其下轄的碩集設計的一所公立幼兒園,其“外部圍合、內部自在”的空間,正是當下日益被重視的“兒童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攝影師吳清山
誠然,中國建筑設計行業(yè)正在成長,它甚至被認為已經走過了一段狂飆突進的“黃金十年”。但問及對這樣一段高速發(fā)展期有何看法時,董灝卻直言其“不存在”。
“我認為從設計的角度看,并不存在這種劃分,我不是從市場份額和數字增長等方面在思考這個問題?!彼忉尩溃骸拔艺J為,建筑設計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會在歷史中被記憶的工作。我做為建筑師,還是希望我設計落成的建筑,能給使用者留下更有溫度,被思考的感動。”
因此,此時此刻,即使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滯緩,讓行業(yè)普遍覺得建筑設計進入了一個相對艱難的階段,但在董灝看來,未來很樂觀:“過去,錢當然很好賺,但我覺得現在當國家經濟及行業(yè)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大家開始對質量和創(chuàng)意有了更多要求,這對行業(yè)來說其實是更好的。”
“如果你能通過自己的設計行為,參與到社會發(fā)展中,同時表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那我覺得每天都是‘黃金時代’。”
他們說:能靠家具設計養(yǎng)活自己的獨立設計師,
有5個左右了
從北歐風到日本風,再到如今滿目的獨立設計家具,家具設計走入春天了嗎?可以說是吧,畢竟“過去能完全依靠設計家具養(yǎng)活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可能一個都沒有,現在大概能有5個了?!?/span>
明年,在家居設計周的全新板塊“設計東西”上,你將有機會看到包括李希米、劉知禮、李科貝等國內著名獨立家具設計師為包括南洋迪克、顧家家居、左右家私等家居品牌設計的“特別產品”。
“設計東西”是家居設計周專為企業(yè)和設計師搭建的平臺:邀請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資深設計師,圍繞固定主題,為參與項目的指定企業(yè)進行產品設計,力求最終促成企業(yè)和設計師的合作。在它背后,是商業(yè)品牌對獨立設計的日漸渴望,以及優(yōu)秀設計師希望有機會接觸更多企業(yè)、獲得更多市場認可的需求。
參與“設計東西”的設計師之一李希米,在2007年前往米蘭理工大學攻讀家具設計的碩士學位,他說那時這個行業(yè)在大家眼中完全沒有前景。因此,他大概也沒想到,從他出國學習家具設計,到最終回國創(chuàng)立自己的獨立品牌及工作室URBANCRAFT,中間只相隔短短九年。
這就是這個行業(yè)正在經歷的“速度”,它前進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有時候讓身處其間的設計師,都時不時感到意外。
就像李希米,2016年創(chuàng)立URBANCRAFT時他預計,URBANCRAFT作為獨立家具設計品牌需要5年時間才能開花結果,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大概要走10年。不過,也許是時代的紅利,發(fā)展速度有些“超出預期”。在2018年底,品牌首款產品“嫁妝jiazhuang”系列被上海知名的國際家具買手店CasaCasa“相中”,讓URBANCRAFT迅速打開了市場,收獲了更多買手店的代理需求。
“嫁妝jiazhuang”系列產品之一 ?URBANCRAFT
李希米指出,近三年左右,一線城市的很多年輕人開始更愿意為好的設計和審美買單:“和很多國際上的品牌相比,我們的價格其實并不便宜,但他們愿意為它買單,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p>
在他看來,消費者的需求正在變得多元、獨特,過去那種在一個品牌買全套家具的消費習慣正在發(fā)生改變,人們開始喜歡從不同品牌挑選中意、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產品進行拼搭:“現在的年輕消費者,他們知道品牌歷史,產品用料,也會關注設計師,這跟老一代消費者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
?URBANCRAFT
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群體審美的提升以及對設計風格、設計師的了解等等,都在為獨立設計提供更好的土壤。與此同時,很多大的商業(yè)品牌,也正在遭遇“同質化”設計帶來的瓶頸,它們開始找尋能為自己的品牌提供新表達、新創(chuàng)意的設計師,這也讓原創(chuàng)設計的重要性和價值進一步顯現出來。
站在這個角度,雖然坦言大環(huán)境上對設計的重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場已經足夠支持那么多獨立設計師,但李希米還是覺得,那個大家口中的設計“黃金時代”,正在到來:“還需要一些時間,不過,畢竟過去能完全依靠設計家具養(yǎng)活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可能一個都沒有,現在大概能有5個了。”
大家說:機會,
是他們看到最多的當下
“后生可畏”,是每個行業(yè)既令人緊張又讓人興奮的事。當我們期待一個行業(yè)有光明的未來時,必定希望當中每滴新鮮血液都覺得“我們有很多機會”。
年輕設計力,一直是家居設計周非常關注的話題,從設計爬梯到造星計劃ddx,力求以更多元的形式,為優(yōu)秀的青年設計師提供向上的助力以及自我展示的平臺。每一年,大量年輕設計師來到這里,并通過這個平臺走上更大的舞臺。
年輕力量在一個行業(yè)的崛起,無疑是很多人判斷設計行業(yè)正在進入一個更好時代的標準,因為有那么多的后輩開始參與其間,并早早做出了可觀的成績。
陳福榮,家居日用品牌wuu的創(chuàng)始人,2015年《安邸AD》評選的“最佳中國設計新星”,英國設計雜志Wallpaper* 連續(xù)三年報道了他的品牌WUU的作品。明年,他將參與到家居設計周“設計東西”板塊,和其他十余位國內外優(yōu)秀設計師一起,通過與七家家居領頭制造企業(yè)的精準對接,探索設計與家具的商業(yè)邏輯,打開設計與制造深度對接的大門。
上圖:WUU的STARGAZER吊燈(斜掛版)。 ?WUU
下圖:Wallpaper*于2018年6月刊中展示了來自WUU的STARGAZER吊燈。
創(chuàng)業(yè)之初,陳福榮說自己并沒有太多關于市場或商業(yè)的考慮,僅憑著純粹的熱愛,便做起了自己的品牌。他性子很慢,一個產品可能要“磨”幾年才能出來,這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來說,無疑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今天的市場,回應了他這份執(zhí)著,即使沒有“大量”的出品,陳福榮和wuu依舊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我們做不到商業(yè)品牌那種‘快’,雖然我們一直在平衡”,陳福榮說:“不過,人們現在對設計的接受度很高,包容性也更強,大家的審美教育在提升,樂于接受新事物,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
同樣感受到這種機遇的,還有來自臺灣的設計師林宇賢。
2017年,在米蘭多莫斯設計學院獲得產品碩士學位后,僅一年,林宇賢便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工作室Yuhsien Design studio,并最終選擇常駐上海。
“在米蘭工作時,就有很多接觸內地項目的機會”,問及為何選擇到上海,林宇賢如是回答:“那時候發(fā)現國內很多品牌和廠商,都萌生了尋找更多原創(chuàng)設計的想法。同時,內地也有更大的內需市場,設計周期相對國外也更短,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嘗試不同的設計語言、新材料,接觸不同的族群等等。對年輕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機會?!?/p>
雖然很年輕,但Yuhsien Design studio接觸的客戶卻并不“小”,星巴克、大疆都是他們的合作對象。林宇賢說,工作室剛開始一年里,確實時不時會遭遇經驗不足的質疑,但他也同時指出,現在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品牌,愿意和年輕設計師合作:“對于一些很成熟的設計師,客戶可能已經能想象他們的風格,因此他們會希望能從年輕設計師這里,獲得不同的想法?!?/p>
Yuhsien Design studio出品的花瓶Bubble(泡沫)。 ?Yuhsien Design studio
結語
當我們討論行業(yè)的“黃金時代”時,我們并不是要粉飾當下。
我們看得到,這個行業(yè)尚有空間,甚至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都讓生存其間的設計師們感受到壓力和挑戰(zhàn),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這種“不足”,帶來的不是意志消沉或逃離,反而是出奇一致的信心和樂觀態(tài)度,是無數的伴隨挑戰(zhàn)而來的機會,和更多的新鮮血液。
什么是“黃金時代”?當人們對這個行業(yè)有想法、有期待時,它便是一個好時代。
家居設計周與這個行業(yè)共同走過了二十余年里,我們之所以敢說,設計正在迎來黃金時代,不在于我們覺得當下便是“最好”,而在于我們看到它正在不斷進步、上升,從割裂走向融合,從融合走向跨界,它在自我完善之余,不斷吸收新元素,不斷拋出新的可能性供我們探索、嘗試、突破。
這也是為什么,家居設計周可以一直保持活力,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模式、概念和設想,不斷與整個行業(yè),乃至社會一起,去無限趨近那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