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好奇世界富豪們都在讀什么書嗎? | 清單
在做自我年終回顧的時候,我常常會覺得懊惱,這一年看得書太少。
但今年也總算看了幾本一直想讀完的書,《金瓶梅》(非插圖版)就是我今年精讀的一本書。東吳弄珠客就曾說過:“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可見一本書,不同的人讀過之后感覺也大相徑庭。
每個時代永遠都不缺偉大的心靈,他們通過書本將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或傳以后世,讓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界;或傳遞開來,讓當代讀者明白吾道不孤。書本是平等的,它們不會看人下菜碟,傳遞出來的信息量都一樣;但它們又是不公的,因為閱歷的多寡,不同的人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士之一,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公布他的書單。在承前啟后的歲末年終,我們就來看看他的書單里有什么好書。不過我先得提醒大家,他的這份年終書單關注的議題非常具有美國特色。為了讓大家有所收獲,我還加入了幾本其它企業(yè)家們推薦過的書。好了,不多說了,大家來瞅瞅吧。

《新種族隔離:種族盲時代的大規(guī)模監(jiān)禁》
The New Jim Crow: Mass Incarceration in the Age of Colorblindness

喬治·弗洛伊德的那句“我不能呼吸”,點燃了早已劍拔弩張的美國種族議題。作為一位中產(chǎn)出身的白人,蓋茨在面對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的肆虐時,也會有自身認識的局限性。而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的這一本《新種族隔離:種族盲時代的大規(guī)模監(jiān)禁》就讓他大開眼界,重新了解到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是如何不公平地針對有色人種群體。
用證據(jù)說話,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結合歷史事實對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進行批判。蓋茨在讀完這本書之后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更加公正的宣判方式,并進一步加大對有色人種群體的投入?!?/p>
這本書也讓我想起近期我在讀的《故土的陌生人—— 美國保守派的憤怒與哀痛》(阿莉·拉塞爾·霍赫希爾德 著),自我認知為偏自由派的我一直難以理解很多美國保守派的思維方式,而這本書很好地解釋了某些保守派(或者說茶黨)人士的行為動機。或是傲慢,或是偏見,我們總會或多或少地帶著預設立場去認知事物。也許,嘗試去理解就是改變傲慢與偏見的第一步。

《跨能致勝:為什么通才才能在專業(yè)化的世界中取勝》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企業(yè)到底是需要專才和通才?這是困擾眾多管理學家的一個命題。
不能怪管理學家們不夠聰明,我們的社會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每一個社會崗位對于雇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總得來說,在中國似乎有一門過硬技術的專才更吃香,而博而不精的通才貌似不那么受歡迎。不信,你看看每年各個專業(yè)的就業(yè)率。
大衛(wèi)·愛潑斯坦(David Epstein)就在這本書里提出:雖然這個世界對專業(yè)化人才的需求似乎越來越大(比如職場中),但實際上我們真正需要的,則是更多的人“起步時涉獵廣泛,并且在不斷的進步中接受不同的經(jīng)驗和觀點”。也許,“先通再精”才是正道?
蓋茨認為愛潑斯坦的觀點甚至有助于解釋微軟的一些成功,“因為微軟雇傭了兼具專業(yè)領域和跨領域知識的人才。”

《輝煌與邪惡:閃電戰(zhàn)期間丘吉爾、家人與反抗的傳奇》
The Splendid and the Vile: A Saga of Churchill, Family, and Defiance During the Blitz

如果你對二戰(zhàn)史感興趣,這本書會給你新的角度。
從普通市民到一國首腦,埃里克·拉森(Erik Larson)用鮮活的筆觸敘述出1940年和1941年身處二戰(zhàn)當中英國人的生活。當時由于德國試圖通過轟炸的方式逼迫英國屈服,導致英國公民幾乎每晚都蜷縮在地下室和地鐵站里,而書中記錄下的情況似乎也能讓我們想起來2020年那漫長而反復的居家隔離政策。

《間諜與叛徒:冷戰(zhàn)時期最偉大的間諜故事》
The Spy and the Traitor: The Greatest Espionage Story of the Cold War

蓋茨介紹這本書“這部紀實文學作品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位是成為英國雙重間諜的克格勃特工奧列格·戈爾迪耶夫斯基(Oleg Gordievsky),另一位是可能出賣了戈爾迪耶夫斯基的美國叛徒奧德里奇·埃姆斯(Aldrich Ames)?!?而他推薦的理由也很平易近人——“這本書和我最喜歡的間諜小說一樣精彩?!?/p>
看看,再有錢的人獲得快樂的途徑也可能和你一樣。
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是特別對冷戰(zhàn)期間的間諜故事特別著迷。美劇《美國諜夢》(The Americans)我刷了好幾遍。因此,看到書單里的《間諜與叛徒:冷戰(zhàn)時期最偉大的間諜故事》之后,我便將它加入了我的明年書單。

《鹽呼吸:致命的遺傳性疾病、科學新紀元以及改變醫(yī)學的患者和家庭》
Breath from Salt: A Deadly Genetic Disease, a New Era in Science, and the Patients and Families Who Changed Medicine

熟悉蓋茨的人應該都知道,由蓋茨夫婦設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會。該基金主要在包括全球人的健康在內(nèi)的各方面提供援助。蓋茨夫婦對于健康議題一直頗為重視,而這本書在他的推薦名單里,就并不奇怪了。
這本書記錄了一個非凡的科學創(chuàng)新故事,告訴大家這項創(chuàng)新技術是如何改善幾乎所有囊狀纖維化癥(Cystic Fibrosis,是西方白人常見的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多汗、生成過多黏液等癥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這本書從病人、家庭、醫(yī)生、科學家和慈善家的角度講述,透露了人類在戰(zhàn)勝這種疾病的道路上,經(jīng)歷過不少科學和醫(yī)學上的第一次,也對遺傳學和醫(yī)學的未來進來了一次迷人窺視。

《一生的旅程》
The Ride of a Lifetime: Lessons Learned from 15 Years as CEO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一生的旅程》是迪士尼CEO前任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的自傳,令人倍感欣喜的是這本書不光介紹了他的商業(yè)歷程,同時也讓人看到殘酷商場的溫情一面。
毋庸置疑,艾格是一個真誠的人,而這一點在爾虞我詐的商業(yè)世界中極其少見。他在自傳中沒有對他的成功歷史大書特書,而是不斷地強調(diào)“理性認識、感恩意識、共情能力”,站在一個謙卑地角度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字里行間,雖未見面,卻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王家衛(wèi)在《一代宗師》里提到的這八字箴言,其實也蘊含著迪士尼成功的秘密。迪士尼之所以能有眾多成功的IP,靠的就是“不忘初心”。蓋茨在夏季書單里推薦了這本書,“無論您是要尋找商業(yè)見解還是只是想找有趣的閱讀,我認為任何人都會喜歡他在迪士尼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時期之一管理迪士尼的故事。”

《長日將盡》
The Remains of the Day

亞馬遜的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佐斯的閱讀喜好就比比爾·蓋茨的要稍微休閑那么一丟丟。他推薦的第一本書是黑石一雄的《長日將盡》。第一次了解這本書的故事是從1993年的同名電影《長日將盡》(又名《告別有情天》)里,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艾瑪?湯普森精致而生動的表演,為原本精彩的故事又添上了一絲感性。
從管家史蒂文斯的視角出發(fā),雖然他的專業(yè)上無可挑剔,但為了保持這種專業(yè)性,他對自身的情感十分的壓抑。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他的生命里充滿的遺憾與錯過。但通過讀這本回憶錄,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一個普通人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能看到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以小觀大,由此可見。
貝佐斯的推薦理由是:“你將發(fā)現(xiàn)自己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思考。我剛花了十小時的時間去體會書中他人的生活。從中我體會到生活與遺憾?!?/p>

蠅王
Lord of the Flies

“特斯拉之父”馬斯克(Elon Musk)推薦威廉·戈爾丁的《蠅王》,原本就已經(jīng)名聲在外。但他的力薦,卻讓讀者們可以從他的角度來解讀這本書。從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兩個主要人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很可能塑造了他一生的使命: 拯救人類。
而這本書中生動的情節(jié),也讓他不止一次地思考書中情節(ji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聯(lián)系。他曾公開談論過人工智能在人類手中的危險,也曾在一場演講中曾提闡述了自己的有關火星和未來居民將如何避免重蹈《蠅王》的覆轍.可以說,這本書塑造了他對于科技與未來的觀點。

源泉
The Fountainhead

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長拉里·埃里森推薦了艾因·蘭德的《源泉》。
想必在這個世界若想獲得成功,多半需要一點英雄主義的情結來推進。蘭德筆下的英雄,是一個因為其能力和獨立性格而與社會產(chǎn)生沖突的人,但卻依然奮斗不懈朝他的理想邁進。霍華德·洛克就是這樣一名癲狂的建筑師。
而這本書也給埃里森帶來的巨大的影響,他說:“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想成為一名建筑師。但那是在我讀這本書之前,讀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比建筑行業(yè)收入更低的職業(yè)了。”
看來,這本書陰差陽錯地改變了世界的進程。如果沒有這本書,這世界上可能會缺少甲骨文公司,而多了一名痛苦的建筑師。
問問大家,在2020年你讀到了什么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