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十個,設計真膽色-Alexander Girard 亞歷山大.吉拉德 | The Designer's Designer [38]
The Designer's Designer專欄簡介:
設計師們的心里都有一張名單,上面密密麻麻地(又或許只有一兩個)布滿了對他們設計路上曾有啟發(fā)或影響的名字。
名單上的人也許家喻戶曉,又或名不見經(jīng)傳。他們也許沒有追求過世界定義的成功,但卻活出了波瀾壯闊的人生。他們的作品與人生的哲學,都緊緊地抓住了那些夢想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們的心。

國際旅游的機會看似再度近在咫尺,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上飛機,奔向魂牽夢系的旅游目的地。至于可能遇到與度假心情不成正比、灰暗又別扭的飛行體驗嘛,似乎可以幾經(jīng)衡量之后拋諸腦后。 (好吧如果你坐的是頭等艙或私人飛機,那以上皆不成立。)
飛機艙的設計,在客用飛機開始營運后,幾乎就沒怎么改變過。甚至可以說長年累月下,為了追求經(jīng)營效率和安全性能,飛機客艙比起初的舒適度更低。60年代,有一個設計師曾嘗試從微小的細節(jié)去改善客艙體驗;雖然這個計劃在獲得了短暫的成功后就被擱置,可是他為航空界創(chuàng)出的這個傳奇,他的斑斕美學帶來的影響,到現(xiàn)在仍在業(yè)內(nèi)為人津津樂道。


在這個航空公司品牌更新計劃內(nèi),他一個人就包辦了現(xiàn)今可能要一整個、甚至是好幾個設計公司才能合辦完成超過17000個元素的100余項設計。有人說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中葉設計風格的代言人,但他的名聲至今遠不如與他并肩合作的伙伴們。據(jù)說他個性有點害羞,亦不太熱衷于個人推銷;比起穿梭于社交場合,他更擅長埋首工作,或是與妻子一同沉醉于他們走盡世界角落搜集而來、不被傳統(tǒng)藝術界所待見的民間藝術品的奇趣色彩當中。因此直到現(xiàn)在,亞歷山大·吉拉德(Alexander Girard)的名字還是不太為大眾熟悉。

被朋友們親切地叫作“桑德羅(Sandro)”的吉拉德與近代美國設計史的發(fā)展相互糾纏,連他的出身背景也是移民大國美國的縮影。吉拉德1907年出生在紐約,小時候移居意法混血父親的出生地佛羅倫薩,并在羅馬和倫敦接受建筑教育培訓。會說五種語言的他,于受訓時曾被派往歐洲大陸各地,參與巴塞羅那、佛羅倫薩、斯德哥爾摩和巴黎等地的建筑項目。這些豐厚的跨國經(jīng)歷決定了吉拉德日后那錯綜交織的設計美學,地域工藝、裝飾藝術的影響與不同的建筑風格相輔相成,充滿視覺刺激卻又毫不突兀。

充滿幻想的孩童們總有一兩個如幻似真的幻想朋友或是自己的夢幻國度。異于常人的是,吉拉德的幻想國度完成度很不一般:不單有不同地域的國旗、貨幣,還有護照、完整的地圖分布、郵票、盾徽、地方歷史記載以及足足24本記載著不同詞匯、文法、語言的圖冊。

小時候的幻想訓練可能是他長大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跨越無數(shù)設計領域的原因。吉拉德非常難被歸類,因為他在每個領域都有表現(xiàn)出色、傳頌后世的作品。除了之前提到的航空公司設計之外,還有房屋、百貨公司、時髦的餐廳、不那么時髦的餐廳、標志設計、材料設計、企業(yè)形象、博物館設計、街道改造、字體設計、家具、餐具、玩具等等。

假若要嘗試了解吉拉德的作品,有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那就是紡織品。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他制作了超過300種獨特的圖案——這些標志性的奪目圖案,成為了他作品的迎賓窗口。不知道吉拉德名字的人,至少應該于伊姆斯(Charles and Ray Eames)或伯托亞(Harry Bertoia)設計的家具上看過吉拉德設計的面料。


1951年,吉拉德被任命為美國著名家具生產(chǎn)商Herman Miller的新興紡織部門負責人,與同期的設計總監(jiān)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與設計師查爾斯·埃姆斯(Charles Eames)一同開啟了現(xiàn)代設計史上最繁榮的時期之一。雖然他在公司的最初幾年主要是擔任輔助角色,但到了50年代后期,吉拉德的全面才華已得到展現(xiàn)。
吉拉德對現(xiàn)代主義最被公認的貢獻,也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主線,就是他對色彩和圖案的無畏態(tài)度。在那個年代,奪目的原色與幾何圖案并不受習慣復雜裝飾的大眾歡迎。從紡織品和壁紙項目開始,現(xiàn)在被視為視覺設計不能缺的各種飽和色——紅、黃、翠綠、紫、橙——成為Herman Miller公司代表詞匯的一部分,日后也逐漸被設計界融會貫通。

在采訪中他曾說過:“任何復雜的圖案,如果是要用在在折疊或懸垂的織物上,都會被扭曲而變得令人不安,因此幾何圖案更適合懸垂的織物。另外,我也反對某些面料適合某些特定用途的概念——比如粉色適合女孩,藍色適合男孩?!睂聛碚f,有些事情就算看似毋庸置疑的常理,只要愿意仔細察看思考,也許也還是有探討進步的空間,大膽地去嘗試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說不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對世界更友好的新常理。


他總是說:“藝術只有與生活同存時才算是藝術?!?所以不難得知吉拉德的一個重要靈感來源是他在墨西哥、印度、埃及等國旅行時積累的大量民間藝術品,總計有10萬多件。其中許多物品被吉拉德用于他的室內(nèi)設計項目或設計展覽。 1982年,他居住的圣塔菲國際民間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以他與妻子的藏品為題的展覽,由吉拉德親自設計和裝裱,至今已成為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

吉拉德無疑是一位身體力行創(chuàng)作整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的設計師。他包辦了Irwin Miller住宅除建筑外的全部設計,并因此發(fā)明了“對話坑(conversation pit)”,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模仿者;他設計了自己在圣達菲的房子;紐約的傳奇餐廳La Fonda Del Sol和L'Etoile,鼎鼎大名的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也被內(nèi)裝吸引,成了餐廳的常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十年代,吉拉德為Braniff航空重新開發(fā)了整套的企業(yè)設計,將他特有的視覺標簽——鮮艷的色彩和活潑圖案運用于小到牙簽、機票、垃圾袋,大至休息區(qū)、公司總部、甚至飛機機身上。

然而同時他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簡單直白、規(guī)模小得多但同樣影響力的作品,比如他設計的"LOVE "圖案,以及積木人玩具等,至今仍被放在世界各國時尚的家具店中,依然搶眼,令人過目難忘。

他相信愉悅感官與實用的設計功能同樣重要,簡明扼要地稱其為“審美功能主義(aesthetic functionalism)”。他巧妙地將表面上的對立面結合,精致的手工藝與工業(yè)制造在他的作品中并駕齊驅,流行文化與小眾高雅共冶一爐,俏皮的裝飾配搭巧妙的刪減。
雖然種類繁多到有點令人震驚,但越研究他的作品,越會發(fā)現(xiàn)其差異性越小,而吉拉德特有的吉拉德言也越來越清晰好理解——天真大膽,色彩斑斕,細致入微,和諧卻又充滿小小的似是矛盾的驚喜。他還很喜歡在作品中隱藏彩蛋,在比如1936年,他開始使用"Sansusi "這個詞組作為他和妻子蘇珊的簡稱,他為此制作了一個纏繞的雙心的情侶LOGO,此圖案在后來的紡織圖案中總是反復出現(xiàn)。

給世界帶來了新美學的他,不單給予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們勇敢實驗的精神;冒險借鏡當時看似不入流的民間藝術,也在提醒人們不該被固有概念困住,不要懼怕實踐種種似是逆主流的思想靈感。交錯碰撞之后,說不定下一個能帶動世界的就是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