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馬58主視覺海報,重新審視「對焦」
前兩天,第58屆臺北金馬影展(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公布了此次的主視覺海報。
本次的視覺主題為「重新對焦,調整和世界的距離」,邀請到了曾任金曲獎典禮視覺影像設計、金點設計獎視覺統(tǒng)籌的劉耕名導演擔任視覺總監(jiān)。他率領Bito團隊,以白、藍、黃為主色調,打造了三款以電影鏡頭為靈感、充滿動態(tài)感的主視覺系列海報。

在延伸視頻中,主視覺“動了起來”。
隨著單一鏡頭和連續(xù)鏡頭的推進軌跡,局部由模糊向清晰顯現(xiàn),文字「金馬」以及數(shù)字「58」宛如立體雕塑般緩緩浮現(xiàn)。不斷調整鏡頭焦距的動態(tài)感,對應了人們探尋外部世界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深刻認知的過程。同時,據(jù)官方說明,細致背光的處理,還象征著幕前幕后的電影工作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
劉耕名表示此次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于疫情沖擊下,他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電影之間的關系的思考。他用了一個浪漫詩意的表達:假若從旁邊視角來看,仿佛每個人都在一部描寫人類共同命運的電影里,不管是居家、封城或是經(jīng)濟停擺,鏡頭都依然在不休不止地轉動之中。疫情制造了一種距離感,又將我們引入更深的羈絆之中,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各種關系。于是金馬58,他希望通過視覺構建一個「重新對焦」的概念,希望我們要與世界重新對焦,也要校準內心的焦距。
在金馬58的主視覺之中,除了前衛(wèi)的設計風格之外,還體現(xiàn)了Bito團隊人文主義的思考方式和關注現(xiàn)實的設計觀念。每年金馬的主視覺海報都會引發(fā)一番討論,因為它不耽于影視這個圈層,而是試圖讓我們看到超越電影本身的東西。值此契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近五年的金馬主視覺,看看其中審美風格和內容關注的流變。
金馬57:TAKE ONE

主題:TAKE ONE 前往明天的路上
設計團隊:JL DESIGN
「TAKE ONE」是電影人熟悉的拍攝術語。所有的電影拍攝都將從「Shot1,Take1(一鏡一次)」開始,可能一次就OK,也可能綿延至無數(shù)次。因此,這個主題強調了每一個我們存在的此刻,都應該被珍惜,都是未來故事的開端。
金馬57的主視覺海報由此意義出發(fā),向社會征集了上半年的生活攝影,同時還邀請到了曾入圍金馬的影視人員參與其中。最終通過照片的拼貼,構成了“金馬”二字的剪影。同時,海報還將參展電影中出現(xiàn)的場景、人物、情節(jié)、對白、物件等手寫筆記,與拍攝現(xiàn)場的大力膠等痕跡轉化成為視覺元素融入其中。
也許在「TAKE ONE」視覺概念里,注定了它需要用看似繁雜與瑣碎的元素來反映大眾生活,并以此進行包裝設計。但看慣了金馬既往簡潔明晰的風格,乍一看這張海報還是覺得稍微有點“要素過多”。
金馬56:尋找黑馬

主題:尋找黑馬
設計團隊:JL DESIGN
如果說金馬57稍顯“繁復”,那么極有可能是JL DESIGN想和上一年簡潔而充滿力量感的設計風格有所區(qū)分。
在描述金馬56的主視覺設計理念時,創(chuàng)辦人羅申駿表示:“在電影世界里,人們永遠期待新的可能性出現(xiàn),如同一匹匹橫空出世的黑馬:是一部作品、一群影人,也可能是一個嶄新的時代,訴說未來的故事,傳遞真實情感的力量?!币虼耍襾砹嗣绹鴶z影師Randal Ford鏡頭之下的“黑馬”,并以此進行了延伸設計。
這張海報用大面積的黑色調暗示了影人在黑暗中追光的一種摸索與堅持,“金馬”二字的字體設計表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蒼勁有力。在海報中,沒有萬馬奔騰的畫面,但對黑馬骨骼、鬃毛和紋理的聚焦,傳遞了一種動勢與力量之美。
金馬55:配角

主題:配角
設計團隊:方序中團隊
說實話,金馬55的主視覺海報是近五年中我最鐘愛的,不僅僅是出于對“方序中”這個名字的自動默認。
設計師方序中從“面對電影,每個人都是配角”這一概念出發(fā),邀請到代表金馬四大主軸的李安、侯孝賢、鞏俐和小野參與拍攝工作。他們的側臉輪廓,組合成層巒疊嶂的山峰。以金色、黑色和深藍為主色調,這幾張為大眾所熟知的臉像在或明或暗之中起伏,這種光線相生的關系暗示了電影的主角與配角、幕前與幕后。也傳遞出一種觀念:任何光體的耀眼,其實都需要背后影子的厚實推動,這是各部分分工的推動,也是時間和過程的堆棧。
金馬54:春光乍泄

主題: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設計團隊:方序中團隊
金馬54發(fā)生于2017年,而在20年前,王家衛(wèi)憑借《春光乍泄》獲得了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這也是方序中作為影迷獻出的一份情懷之作。
金馬54共有兩款視覺海報,分別為「影癡版」和「粉絲版」。方序中表示:“對我來說,電影就像一場夢,而主視覺中出現(xiàn)的那個瀑布,就象征著夢境。在創(chuàng)作時我將自我投射成主視覺中的人物,而瀑布代表著夢想的世界,兩者從小到大,建構出完整的電影感。”方序中將經(jīng)典的瀑布畫面投射在形態(tài)不一的幕布之上,最終得出了一些恍若流動的線條,再將這些線條通過曲直結合、放射開展轉換的方式組合成為了54 Logo。(好浪漫!)

而「粉絲版」,則選取了張國榮和梁朝偉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天臺上的身影。試圖表達電影布幕亦如飛毯,可以帶你至世界盡頭,也能在愛與離別中,咫尺天涯。
金馬53:電影之光

主題:電影之光:回看來時,照亮前行
設計團隊:黃海團隊
出生于福建的設計師黃海,曾操刀《黃金時代》《一代宗師》等電影海報。金馬53,他以楊德昌榮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靈感,聚焦張震飾演的男主角小四抬頭望天、拿手電筒探照暗處的身影制作了主視覺海報。
彼時,適逢《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問世四分之一個世紀,并透過數(shù)位修復得以“重生”。黃海以此為素材,除了向經(jīng)典致敬,也帶出“回看來時,照亮前行”的期許。從經(jīng)典走向未來,電影之光,不滅不熄。
臺北金馬影展(原名:金馬獎)自1962年創(chuàng)辦至今,展映了許多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每一年頒獎儀式,都是電影人的狂歡。而為人所稱道的歷屆視覺設計也都邀請別具想法的知名設計師操刀,以求恰如其分地指引觀眾一起進入最前沿的影視世界。
這么多屆主視覺海報,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不管是畫面的驚艷,或是情懷的表達,讓我們一起重溫那種“一擊必中”的感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