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扇子,都是在暗處發(fā)力
人人都會羨慕Aha時刻,諸如花朵綻放、煙花升空、全壘打滿貫、長跑撞線、扣人心弦的小說最后一章。
當它們出現(xiàn)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收住嫉妒目光,投之以祝賀的語氣。停一停,您先收收這顆泡進酸檸檬的心。殊不知在這些看似漂亮的moment的后面,少不了不為人知的巧勁兒。
下面這把留住夏日蔭影的扇子,就為我們現(xiàn)身說法:要想贏得漂亮,要在暗處發(fā)力。
這只團扇由日本設計師Kotoko Hirata和具有1500年歷史的傳統(tǒng)手工紙廠杉原商店聯(lián)手打造。據(jù)說制造過程相當繁瑣,極盡匠心,但是成品卻如下。

遠觀平平無奇,扇面橢圓,沒有繁瑣的色彩和裝飾;近看也是有點寡淡,紙面素白,保留了質樸的手工紙紋路。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這把扇子就不服氣。當你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恭喜你碰開了扇子里的機關。清風姍姍來遲之前,隱藏在扇子里的陰影露出那刻,眼睛就先碰到了涼意。此時觸覺、聽覺、嗅覺,這一切感官都得了微妙的滿足。

它讓人想起夏日蟬鳴陣陣中,陽光如細碎的銀子,從枝葉之間灑落,碰在地面上,落在扇子里,就碎成一片影影綽綽的夏天。

這種清涼的舒適感,在日語中還專門有一詞概括,木漏れ日(komorebi)。它指的是葉隙間撒落的陽光,常在春夏的早晨到黃昏時段出現(xiàn)。這把扇子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是受到komorebi之美的啟發(fā)。除了樹葉陰影,它們還有楓葉、牽牛花葉面款式。

扇揮風動,清涼徐來,留光陰流逝中的木漏れ日(komorebi)在一方小扇之上,讓原本不起眼的扇子,藏著著各種玄妙,想起被我們忽視的小細節(jié),聯(lián)想到每一個為了躲避太陽直面“烤”問,拼命在人行道里尋找樹蔭的夏天。
從這把小扇子,再到陶藝、枯山水、茶道,它們都展示了在日本人一脈相承的“侘寂美學”??雌饋聿黄鹧?,藏鋒納芒,有些克制。常常需要靜下心欣賞,才能發(fā)現(xiàn)它們豐富細膩的質感,諸如山本耀司的衣服詩歌、安藤忠雄的光影建筑,柳宗理的日用手作,這大概就是日本設計的內功所在,讓細節(jié)愛好者們收獲成倍感官體驗。
這種驚喜,就像是你見到寶貝之前,需要一層層親手打開包裹在外的風呂敷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