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不在江湖,依然slay全場丨清單


設(shè)計/Sherry@TOPYS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到最近的劇太難看了。
人物刻畫太扁平,腳本設(shè)計太單薄。拿刷屏的小甜劇來說,全身搭配總價最低的必定是女主,眉間拿熨斗都熨不平的是男主沒跑,前女友警惕生僻英文名。光看服化道已經(jīng)能把劇情摸個七七八八,那看劇是為了個啥,對答案?
而還有一種作品與之完全相反,AKA“不看完你還真不知道誰是主角”。
這些貫穿全文的“主角”從未登場,任憑你翻爛劇本也不知道TA長啥樣。但偏偏就有本事,以一種「退出者」的姿態(tài),在他人的人生故事中掀起腥風血雨。
主角不在場,戲還怎么唱?別急,聽我們娓娓道來。
#戲劇
《等待戈多》
??他也許會來,他也許不會來。

《等待戈多》是愛爾蘭現(xiàn)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悲喜劇,表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也沒有發(fā)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故事。在劇目的第九分鐘,“戈多”這個名字出現(xiàn)了:
——“我們走吧”——“不行,因為我們要等待戈多”
——“他沒說他準來,萬一他不來呢”
——“咱們明天再來,然后后天再來,只等到他來為止”
環(huán)顧舞臺,只有兩個落魄者和一棵光禿禿的樹。兩人的容貌不甚干凈,卻有著莫名的執(zhí)拗,一個嫌對方脫靴的方式不夠紳士,一個看準另一個紐扣扣得錯亂而略帶譏笑。除了兩人一來二去的對話和偶有爭執(zhí),基本再無任何情節(jié),他們在打發(fā)時間,為了熬過一場漫長的等待——關(guān)于也許會來,也許不會來的戈多。
為什么要等待戈多而不是其他人?戈多,到底是誰?這個關(guān)于“主角不在場”的疑問從1953年首演延續(xù)至今。
當年第一次從《外國文學理論》書上,看到這個劇目時,就引起了我的強烈好奇。然而臨到戲劇排演,有人選《俄狄浦斯王》,有人選《偽君子》,有人選《圣誕頌歌》,卻唯獨沒人選《等待戈多》——平鋪直敘地照搬對白,怕挑戰(zhàn)觀眾的耐心,拿不到一個好分數(shù);而若是憑借個人的理解,去詮釋劇情中大量的反復和刻意的留白,又顯得妄自尊大。
《等待戈多》所描繪的正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它可以被無限解讀,是對救世主的期待,抑或是困于無意義人生的自我說服,如同一面鏡子,投射出你心中秘而不宣的答案。但又根本不需要什么答案,就像戈多存在與否都是一個謎團一樣,也許我們靜靜地旁觀人生這出荒誕戲碼,什么都不做,就會像什么都做了一樣。

#電影
《蝴蝶夢》
??還有哪個“不在場”,比得過夢魘般的Rebecca?

她完美如皎月,也陰冷如蛇蝎;她是讓男人沉醉的白日夢,也是他們鐫刻入骨的夢魘。她是Rebecca。
《蝴蝶夢》的故事一開始十分簡單,貧窮善良、長相普通的姑娘(雖然瓊·芳登意味著這個女主角無論如何不可能普通),贏得了曼德利莊園英俊多金男主人Maxim的青睞。但這是希區(qū)柯克,意味著一個看似尋常的“灰姑娘”式的故事,也能帶來濃烈的驚悚與壓迫感。
《蝴蝶夢》原名《Rebecca》,正是曼德利莊園前任女主人的名字。她像是古老宅邸中不朽的幽靈,用她生前的房間、海灘上的廢棄的房屋、無處不在的“R”、以及所有家庭成員談及她時的詭異態(tài)度,折磨女主角,也折磨著觀眾??刂朴麡O強的Rebecca,在死后依然將這片莊園牢牢罩在她的陰影之下。每一次屬于Rebecca的特征被強調(diào),都引起戲里戲外一陣心悸,她是全部戲劇張力的凝結(jié)點。
她從未出現(xiàn)。但女主角的裙擺飛揚間隱隱有她的風姿綽約,海邊小屋中有她冰冷輕蔑的笑意,樓梯層層旋轉(zhuǎn),好似她對所有人命運的拿捏。

#清宮劇
《甄嬛傳》
??“不過是莞莞類卿罷了?!?/strong>

你以為《甄嬛傳》的女主角是嬛嬛?呵呵,錯了!《甄嬛傳》隱藏的女主角應該是純元皇后。
仔細數(shù)數(shù),在《甄嬛傳》當中有幾人受寵不是因為與純元皇后有那么一點兩點關(guān)系?嬛嬛自不必說,相貌酷似純元皇后,一句“莞莞類卿”就讓“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皇后朱宜修能做一輩子的皇后,也是因為純元在死前“不可廢后”的托付。安陵容受寵是因為她的歌聲美妙有著純元六七分相似,沈眉莊受寵是因儀態(tài)和純元相似,端妃的琵琶得純元的真?zhèn)鳎村軐櫴且驗樾郧橄窦冊粯訙赝?,哎呀呀,何止“莞莞類卿”,宜修、容兒、眉姐姐……誰又不是成為了純元的“平替”呢?
這位隱藏的女主角是四郎心上的白月光與紅玫瑰,也讓其他人成為了白飯粒與蚊子血。但有誰又甘心成為移情的幻影,而不是真實的自己呢?說到底,《甄嬛傳》里的腥風血雨,多半也都是因皇上對她的癡情而起。所以你說,純元皇后這位活在別人嘴里的女性,是不是當之無愧的女主角?
不過要我說,純元之所以能成為女主角,不是因為什么別的,而是在于下線早,還沒來得及將各種惡行惡態(tài)暴露出來。要不然,按照四郎那個大豬蹄子的德行,從“相看兩不厭”到“兩兩都生厭”恐怕也不難。所以呀,何必去尋豪門王府公子哥的愛情,和鄰家小伙老同學處處對象也挺好,至少,不必當那前任的影子,久癢不停的舊傷疤。

#歌曲
《漢娜怎么說》
??當普通人淪為平庸的惡

雖然歌名為《漢娜怎么說》,卻沒有提及誰是漢娜?漢娜說了什么?如果要深入理解這首歌的含義,那就必須認識這位漢娜是何人,因為這謎語般的歌詞背后,是陳珊妮對于二十世紀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提出的“平庸之惡”的現(xiàn)代詮釋。
漢娜·阿倫特將阿道夫·艾希曼作為納粹“最終解決方案”的執(zhí)行者致使猶太人犧牲的罪惡行徑稱作“平庸之惡”。在納粹思想的控制下,艾希曼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道德感,毫無覺知地進行屠殺,對自己的罪惡不以為然。
陳珊妮在這首《漢娜怎么說》中把現(xiàn)代社會中的網(wǎng)絡(luò)言語霸凌隱喻為“平庸的惡”,指出最大的惡意可能不是行為的殘酷,而是不加以思考的烏合之眾。橫行在網(wǎng)絡(luò)世界的“鍵盤俠”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和其他嚴重的后果就如同艾希曼當時犯下滔天大罪,看似人人都有話語權(quán)的網(wǎng)絡(luò)時代,只要以愛為名、人多勢眾、“政治正確”,任何不滿、憤怒、指責都可以理直氣壯地、不計后果地宣泄。
他們都說自己感同身受
他們都說自己為之動容
世上有某種愛來自人多勢眾
太美麗的謊言豈敢任意戳破
陳珊妮一句句低吟“我想知道漢娜怎么說”,漢娜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研究中回應了:平庸的惡是最可怕的,我們難以探查其中的動機和原因,因為施害者沒有思考能力。平庸的惡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我們習慣于冷漠與旁觀,我們都極有可能成為其中一份子。
名為漢娜的歌,其人及觀點卻在弦外之音。應該為社會公共事件發(fā)聲但卻失語的我們,這種“不在場”就是一種“平庸之惡”。

#小說
《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
??“絕望是紅色的以太,希望是藍色的以太。”

也許你現(xiàn)在回看青春期發(fā)過的牢騷,或是眼淚滴過變得凹凸不平的日記紙,以“中二病”或“矯情”一笑而過。但這又未嘗不更可悲,當時自認千瘡百孔的情緒和始終無法治愈的頑疾,即便是如今的自己也不能理解,又怎能指望他人支援。
《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困在青春期里痛苦的少年們,無法自救,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尋找一個信仰,它是莉莉周,也是以太。
莉莉周長什么模樣,這本書中只字未提,除了音樂之外,一切都是傳聞。而以太是什么,無人說明,只是心照不宣地被認為是一種奇妙的介質(zhì)。它隨著心的漂浮變幻顏色,有時是眼前的暮色沉沉,有時是流動的情色。少年們跟著莉莉周重復著「I wanna be」的念白,但能夠或者即將成為什么,他們也不知道。
雖然電影非常有名,但我認為巖井俊二撰寫的同名小說才更能體現(xiàn)其作為“青春殘酷電幻物語”的性質(zhì)。電影不及之處就在于拍得太美了,湮沒在綠色田野中低頭聽walkman的市原隼人,電線塔下想飛的蒼井優(yōu),黑暗中抽煙的忍成修吾,雖然鏡頭中的他們脆弱到仿佛下一秒就會消失在空氣中,但也因此容易讓人忽視他們身上極度掙扎后的抓痕。
而在小說中,一切都顯得更為旁觀。故事在莉莉周歌迷的網(wǎng)站「Lily holic」中展開,采用了BBC發(fā)帖的形式。現(xiàn)實中唯唯諾諾的少年蓮見是Satie,而跋扈叛逆的少年是青貓。網(wǎng)路空間模糊了他們的外在形象,讀者沒有預設(shè),只能由著發(fā)帖的語氣、回帖的推進逐步獲取信息。透過偽飾的言語和背后的情緒去體會人物,得出自己的答案,關(guān)于為什么星野會漸漸變成一個冷眼的欺凌者,為什么懦弱的蓮見會拿起刀刺向那個拿青蘋果的人。
也許翻到最后,你會覺得所有線索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青春就是一場發(fā)生在自己世界中的海嘯,能與自己共鳴的,也許真的只有隱匿于故事之中的“莉莉周”和時刻存在的“以太”了吧。

#歌曲
《打錯了》
??“喂,瑪格麗特不在家?!?/strong>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那個用電話的時代。對,我說的不是手機,更不是微信,而是那一個你需要記住一個七位數(shù)甚至八位數(shù)電話號碼的時代,偏差一位,迎接你的便是“打錯了“三個字。
2001年,王菲發(fā)布了她的同名專輯《王菲》,里面的金曲不少,但那首《打錯了》一下就抓住了我的耳朵。羨慕那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姑娘,分手之后,依然有個癡情的男子打電話找她??雌饋?,應該不是不歡而散,他都“緊張得想哭”,應該是想要再續(xù)前緣吧。這位瑪格麗特姑娘就像一位不在場的主角,讓我們這幫菲迷通通化身為癡情漢,尋找她的各種蛛絲馬跡。有人說,瑪格麗特說的是寫《情人》的杜拉斯;也有人說,瑪格麗特不過是作詞人的化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王菲的嗓子雖然熱烈,但卻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我甚至懷疑,王菲就是那個冷酷的瑪格麗特姑娘,且不說“就算我和她同名同姓又如何”的幾率有多大,就說王菲斷言“她知道你很著急一定很快樂”的篤定,就知道她至少認識這位瑪格麗特姑娘。
小伙子呀,不必擔心。打錯了又如何?換個號碼多打幾次,就像《向左走,向右走》那樣,在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打錯了”之后,有情人終會相逢。

#日劇
《錢斷情始》
??主角不在場,但他音容宛在。

如果說本篇清單以上的作品讓主角“消失”都是一種內(nèi)容上的設(shè)計,那接下來要提到的這部作品,很遺憾地說,主角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了。《錢斷情始》是已故日本演員三浦春馬(Miura Haruma)的遺作。
顧名思義,《錢斷情始》是一個與男女主角金錢觀有關(guān)的故事。因成長背景而節(jié)儉度日的女主角遇上了奢華浪費的富二代男主角,兩個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人卻誤打誤撞開始了同居生活。有人唏噓不已,無法理解haruma為什么在浪漫歡樂的愛情喜劇中離開了我們;也有的人慶幸,他最后留給我們的是播出的前三集里那個坦率、可愛的猿渡慶太,因為偷吻女主角而害羞得“落荒而逃”。
主角不在場,屬于他的故事也落幕了。本劇是2020年的秋季檔日劇之一,原本劇集長度為八集,當時許多觀眾擔心劇方會把該劇的男主角換人繼續(xù)拍攝,但劇方最終決定僅播出四集便完結(jié)了。而且許多haruma的粉絲和觀眾還是能看出來第四集的劇本雖不盡完美,但卻是劇方承載對故人的懷念制作出來的結(jié)局,劇中人物的一言一語看似是對主角的嘮叨,實際上無不是對haruma的思念與不舍——
“總是打擾我工作的人,今天翹班了而已?!?/p>
“他今天早上出門后就一直沒回來?!?/p>
“能讓人綻放笑容的天賦,這是與生俱來的?!?/p>
“那孩子,做自己就夠了?!?/p>
“現(xiàn)在說不定已經(jīng)找到了新住處?!?/p>
“他很快就會回來了,回來對我們嘿嘿地笑?!?/p>
主角不在場,但他一直活在我們心里。對很多人而言,haruma的離開不僅是失去了《錢斷情始》的主角,還意味著我們再也見不到這位陪伴我們無數(shù)人青春歲月的主角了。而他的笑容永遠停留在了2020年鐮倉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