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在水中央
在很多超現(xiàn)實主義攝影中,人們都會與“水”發(fā)生關系。或是漂浮于湍急的河流之中,或是站立于海平面之上。涉水而過的非日常性,一方面反映了人們想與水域接近的心,一方面又帶著一絲對自然的天然畏懼。
俄羅斯藝術家Gregory Orekhov在莫斯科河(Moscow River)上架起了一座“橋”,命名為「十字路口」(Crossroads)。

這個裝置由涂著標線漆的聚碳酸酯(又稱PC塑料)制成,橫跨河流,似乎沒有盡頭。
裝置細節(jié)是這樣的,河水漫過底部,人的腳步和水聲融為一體:


藝術家想以此表現(xiàn)選擇和命運的轉折:走在河面,仿佛在與空間和時間對抗;而到了對岸,最終走向生活注定的道路。
起霧時,更讓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十字路口”指的是關于圍繞著過度發(fā)展而展開的社會、道德和環(huán)境行為問題,藝術家利用這一裝置將我們置于了寧靜、多霧的自然世界和即將到來的災難之間的十字路口。藝術家說,如果一味追求機械的飽和,我們將永遠失去紀念場所、最喜歡的建筑立面、樺樹林和延伸到無限遠的田野。

我個人非常喜歡Gregory Orekhov的創(chuàng)造物,他的作品里有顯著的自然主義和文學性,從不執(zhí)著于高深莫測的概念,而是引導人們走進去,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自己的感受增強文本的說服力。
譬如之前提到過的,為了紀念俄羅斯畫家、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修建的同名黑色廣場,也和這個藝術裝置有異曲同工之妙。(點此回顧)
最后放上藝術家本人和數(shù)位攝影作品的合影,不難看出,這位偏愛的時尚風格也是非常free的。

版權聲明: 本文系TOPYS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注冊/登錄 TOPYS發(fā)表評論
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by 變身7
4 評論
55 贊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