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車時死死盯著導航的人啊,真希望你能看看窗外
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估計都聽過竇唯為周迅寫的《窗外》:
遠處飛過 / 無緣到村落 / 日落船又歸
看那天邊 / 白云朵朵片片
就在瞬間 / 你出現(xiàn)在眼前
每個句讀都充滿詩意一首歌。每次聽都想去抓一把窗外才冒出頭的綠葉,伸出手卻又發(fā)現(xiàn)根本夠不到。

「窗外」就是這么奇妙,這個詞天生就有一種被觀看的審美距離,又暗含了從遐思到真實發(fā)生的無限可能。隔了一個框,卻會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在場感。
韓國最大的網(wǎng)約車平臺TADA和dosi工作室合作了一個campaign。在習慣了vlog、plog等表達的當下,發(fā)起了一種改良版的「MOVELOG」,把目光從駕駛者、出行者以及載體這些實在的主體上移開,而看向了窗外。這個項目準備了十個月,以從首爾等城市街頭的日落黃昏進行的影像采樣為基礎,試圖引導人們?nèi)リP注“熟悉之路上的陌生發(fā)現(xiàn)(??? ???? ?? ??)”。

網(wǎng)約車一般給人的聯(lián)想是疾馳的城市節(jié)奏中的一個解決方案,專業(yè)、快速但人情味不足。TADA似乎想彌補這一印象缺失。除了在影像中偶爾露出帶有l(wèi)ogo的產(chǎn)品和辨識性車型之外,更著意輕描淡寫地傳遞一種悠閑舒適的品牌氣質(zhì)。TADA認為,在移動時看著窗外,也許能在每天看到的街道中收獲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和觀看一部風景不斷流逝的慢節(jié)奏電影一樣。也許每一個乘客,都可以試試抱著這樣的心情前往目的地。

理念很好,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個campaign的執(zhí)行。網(wǎng)頁提示非常簡單,除了簡介之外,僅有標簽(hashtag)和時間軸(timeline)。標簽內(nèi)含許多與移動出行和窗外所見相結合的場景,如晴天、雨天、晚霞、下午兩點、下班后;而勾選時間軸,還可以移動不同時間里風景的碎片,去找到你最想看到的那扇“窗外”。




找到你鐘意的風景之后,會進入一段慢鏡頭的畫面,也許有立交橋和車,也許有云朵和會飛的鳥,也許有摩天大樓和霓虹搖曳……而右上角的BGM按鈕被做成了一個展開的菜單欄,你還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調(diào)節(jié)名為“城市”“公園”“雨聲”的白噪音比例,讓它與畫面結合,成為一段只有此刻的你才能感受到的聲畫記憶。也很方便社交,支持定制文字和分享,可以約上好友一起共享車窗。(我猜你也想試試看,那么戳戳這里吧。)


那些打車時,死死盯著手機上的導航、依然把自己繃成一根弦的人啊,真希望你也能從對司機繞路的擔憂、塞車或堵車的煩惱、嚴格的行程表里偶爾走走神——窗外,可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