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場已經(jīng)全球化,那么創(chuàng)造力也應如此|TOPYS專訪Gisella Borioli

作為米蘭設計周最受矚目的展區(qū),意大利米蘭Superdesign Show 2022即將于托爾托納地區(qū)拉開帷幕。為了能夠探索未知的領域,預測需求和趨勢,以及將 "可持續(xù)性 "一詞轉化為具體的方案,今年的Superdesign Show的主題被確定為「展望未來」(Looking Ahead)。

圍繞著“國際化”的核心,本屆展會的重點關注之一是來自亞洲地區(qū)的設計。在「亞洲影響」(Asian Impact)單元,從傳統(tǒng)美學與科技的結合,到跨文化合作,來自日本、泰國、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的設計為米蘭帶來了新的觀點與視角。除此之外,對女性創(chuàng)造力與女性設計師的關注也是本屆活動的重點之一。你可以在「女性與設計」(Donne & Design)單元了解更多Maria Cristina Carlini、Carla Tolomeo等12位女性設計師的作品與設計理念。

除了「亞洲影響」與「女性與設計」主題,今年活動還有如下單元:
「超級綠色」(SuperGreen);「智能之家」(Home Switch Home);「舒適的范例」(Case Cozy Cosi’);「藝術與設計交互」(Art&Design Interaction);「材料與可持續(xù)」(Materials Sustainability);「女性與設計」(Donne & Design);「意大利大師」(Italian Masters);「電力未來」(Future is electric);「第三維度」(Third Dimension);「夢想家」(Dreamers);「建筑之旅」(Architect-Tour);「對話與見面」(Talk&Meet)。
(更多介紹請訪問Superdesign Show官網(wǎng):點擊跳轉)

今年的藝術總監(jiān)同樣是吉塞拉· 博爾米奧利(Gisella Borioli)與朱利奧·卡佩利尼 (Giulio Cappellini)。自2000年以來,他們的參與使得Superdesign Show在意大利乃至全球范圍內(nèi)成為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設計界活動。趁此機會,我們與Gisella Borioli聊了聊今年的Superdesign Show,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T:TOPYS;G:Gisella Borioli)

1# 設計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展望未來」
T:盡管去年的Superdesign Show規(guī)模由于疫情而有所縮減,很高興聽說今年又將恢復到疫情前的規(guī)模。疫情期間的工作經(jīng)歷對你個人與團隊的工作有什么影響嗎?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您在籌備今年的活動時的感受,并告訴我們更多關于今年的主題 "展望未來"?
G:過去的兩年,我是在疫情和城市封控之中度過的,充滿了悲傷、痛苦和不確定性。就我個人而言,我失去了許多朋友;而從工作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空白的時期,沒有活動,因此也沒有什么工作。我試圖用新的想法和新的項目來填補這種空虛。

比如,我出版了《Design Super Show》一書,其中講述了Superstudio這二十年來的設計,這些設計改變了人們看待和呈現(xiàn)設計世界的方式;還有Superstudio Maxi的啟動,這個全新、可持續(xù)、前衛(wèi)的場所位于米蘭的Via Moncucco;以及Flavio Lucchini 藝術博物館的開幕,這是一個時尚藝術博物館,收藏了我丈夫Flavio Lucchini,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總監(jiān)與Superstudio Group的創(chuàng)始人的藝術作品(繪畫與雕塑)。

設計與我們生活的世界
T:在過去的幾年里,疫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如居家隔離和社交距離等。這些改變是如何影響設計行業(yè)的?例如,在今年的單元中,「Case Cozy Cosi」關注“真實的生活”(the real living),「Super Green」關注戶外產(chǎn)品以及露天家裝。這些關注是否在某種程度上與疫情有關?
G:疫情導致的隔離以及無法旅行使我們越來越愛和享受我們的家、圍繞著我們的物件、家庭間的情感,還有那些“小確幸”。我們曾有(現(xiàn)在也仍有)將這個每天都歡迎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更好看、更舒服、更加實用的愿望。
我們學習發(fā)展科技,嘗試智能工作,試圖與我們真正的朋友更加親近,了解自己,學習,購物,玩樂,看演出或電影。

需求就在這里:需要舒適的扶手椅,需要愜意且靈活的環(huán)境以使得分享成為可能。不過,偶爾我們也需要與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距離,擁有自己的時間。
由于無法外出或離開家,我們把“綠色”帶到我們身邊:在陽臺上,在露臺上,在花園里;創(chuàng)造綠洲,讓我們盡可能地在戶外生活。這種時候,舒適的戶外家具就展現(xiàn)出了你不曾料到的重要性。

對東方設計的關注
T:今年的單元之一是 「Asian Impact」,重點關注了一些來自日本、泰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設計。近年來,來自亞洲的設計是否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你對近幾年的亞洲設計有什么印象?與十年前相比,它們有什么變化?
G:Superdesign的(同時也是我個人的)鮮明特征是永遠展望未來,嘗試識別趨勢,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并且最重要的是——觀察那些尚未被理解和強調的事物。
我們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對遠東國家的關注:我們觀察到亞洲的年輕一代是如此的國際化,對新聞如此渴求,如此樂于接受,如此具有實驗性,而且他們經(jīng)常在國外接受教育;因此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他們在技術和品味方面的成長有多快。

十年前,我們舉辦了第一次中國家具的大型展會。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些家具是如此美麗、新穎、制作精良、精致,甚至對全球受眾都有著吸引力。
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時尚領域。如果市場已經(jīng)變得全球化,那么創(chuàng)造力也是如此;全球各地都有有趣的新人才,但在東方這一點尤為明顯。

2# 從「小編」到「大師」
Gisella Borioli的“頭銜”很多,企業(yè)家、時尚記者、藝術總監(jiān)、創(chuàng)意顧問、作家、第一所時尚新聞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而她涉及的領域也從時尚界、設計界、藝術界,到出版界、影視界,甚至教育界,不一而足。
雖說她如今可以說是一位在業(yè)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曾在Vogue、L’Uomo Vogue、Lei/Glamour、Donna、Madame Figaro Italia等著名雜志供職,后來又與丈夫Flavio Lucchini共同創(chuàng)立了對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的Superstudio Group,但在許多年以前,她也是一個初入職場的小小雜志編輯。
也許是在年輕時候受到前輩與大師們的諸多照拂與提攜,她站在高處也不忘為新人打傘,為他們指路。在她的眾多工作中,支持年輕的夢想家們永遠是重要的一部分。

支持那些年輕的夢想家們
T:你似乎對年輕設計師和學生特別關心,比如今年關注年輕設計師的單元「Dreamer」。與年輕人一起工作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哪些優(yōu)勢讓這些年輕設計師脫穎而出?你在尋找什么樣的人?最近有哪些新銳設計師是你比較關注的?
G:年輕血液總是令我著迷。在這個似乎把一切都變得簡單和平凡的世界,發(fā)現(xiàn)新鮮人才不是一件易事。
不過,一旦你遇到一個“特別”的人(TA也許還是一個學生,或者只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外行人),這會是一種巨大的喜悅,我立馬就會生出幫助TA嶄露頭角的心思。

這就是為什么多年來我們設立了“隱藏的英雄”(Hidden Heroes)和“發(fā)現(xiàn)”(Discovering)的單元,以及今年“夢想家”(Dreamer)這個以簡單直白的想法命名的單元。在這里,我們以一些特定條件,或免費為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展示的空間,許多人在這里首次亮相后就獲得了成功。我記得這些人中有Marcel Wanders、Nika Zupank、Elena Salmistraro、Ilaria Marelli等?,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Leonardo Talarico、Daniele Papuli、Luca Gnizio、Anita Morvillo,以及來自烏克蘭的Kateryna Sokolova非常有趣。
從小編,到大師
T:你似乎樂于發(fā)掘有潛力的新人,一些著名時尚雜志的主編曾經(jīng)都當過你的助手。這是否與你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是否也遇到過在你的職業(yè)道路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人?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這個故事嗎?
G:自從我成為一個記者、雜志編輯,以及之后成為許多時尚設計、藝術、書籍、電視等領域的活動的藝術總監(jiān)以來,我一直保持著對年輕人的關注,并且擁有一種把握人才的特殊直覺。
我一直嘗試成為我助手們的好老師,我相信對于許多人來說,我也確實如此。我記得與Franca Sozzani一起工作的經(jīng)歷,她是《Vogue Italia》的著名編輯,幾年前離開了人世。她是作為我的助理開始的,她當時對時尚和出版一無所知,她在我身邊待了9年,學習所有必需的知識后,她獨自一路飛向了最高的山峰。

我同樣也有優(yōu)秀的導師。
我很感謝 Bob Noorda,他是我在《Ottagono》的第一位藝術總監(jiān),這個設計雜志是由Sergio Mazza和Giuliana Gramign主導的,我就是從這里開始的。Giancarlo Iliprandi,另一位偉大的視覺藝術大師,也是培養(yǎng)我的視覺傳達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我的丈夫 Flavio Lucchini,他使我成為了現(xiàn)在的我。Ettore Sottsass,一位經(jīng)常合作的大師和朋友。還有年紀很大了的Man Ray,在一個非常遙遠的巴黎的午后,是他為我打開了當代藝術的大門,那時我還很年輕。
如果沒有他們,我的命運將會不一樣。

與媒體打交道
T:你在時尚傳播/時尚新聞領域耕耘了很多年,作為一個前媒體行業(yè)工作者,你認為設計師/藝術家/創(chuàng)作者(尤其是那些尚未出名的)要怎樣才能與媒體建立一種更好、更穩(wěn)固的關系,讓自己與作品觸達更多的受眾?
G:為了實現(xiàn)與媒體的良好交流,我建議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自己的優(yōu)點。媒體會被那些真正原創(chuàng)、獨特、有趣、創(chuàng)新、與眾不同的人或提案所吸引。如果在深處沒有強烈的個性或者重要的理念,一切都會變得更加困難。

讓我舉一個相關的例子:意大利搖滾樂隊M?neskin第一次出現(xiàn)在真人秀電視比賽的舞臺上之后就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樂隊主唱Damiano的個性與魅力立即吸引了你,樂隊其他成員的原創(chuàng)性也是同樣。他們的“多樣性”是他們的優(yōu)勢,而非他們的音樂。媒體為他們而瘋狂。

因此,我建議年輕的設計師們:
- 尋找你自己,尋找你真正了解或喜歡做的事情。
- 學習,準備,訓練,了解,實驗,不要著急。
- 讓你的工作成為你的激情。
- 尋找那種可以令你自豪地說“我的導師是某某”的好老師。
- 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最容易的選擇。
- 要有勇氣。當你感覺準備好了的時候,準備一個小的、簡單的作品集,把它寄給你覺得最親近的媒體。
- 只要你認為有有趣的東西可以談論或展示,就繼續(xù)做下去。
- 做一個吸引人的網(wǎng)站,并盡可能多地傳播它。

3#女性設計與女性創(chuàng)造力
即便是在現(xiàn)在的意大利,在那些對行業(yè)最具影響力的人們之中,Gisella作為女性也是十分難得的。她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獲獎無數(shù),她被《Class》月刊列入意大利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名單,是《Elle》雜志專門為時尚和設計界最重要的女性出版的《Le Protagoniste》一書中介紹的 100 位米蘭優(yōu)秀女性之一。
后來,她還創(chuàng)立并組織了由米蘭前市長Letizia Moratti推動的“MILANODONNA”獎,一個頒發(fā)給那些使米蘭變得更好的女性的獎項,以及為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頒發(fā)的L'Alfabeto delle Donne 獎等。
無論是在意大利(2014年,她因對米蘭文化城市生活做出的重大貢獻而獲得著名的市政獎Ambrogino d'Oro),還是在國際上(2012年,她作為發(fā)言人受邀參加在圣彼得堡舉行的“國際經(jīng)濟論壇”),她的成就與貢獻都備受認可。

女性創(chuàng)造力的價值
T:「Women & Design」是今年的重點關注之一,而你本人在設計界也贏得甚至創(chuàng)立了許多關于女性與設計的獎項。女性對于每個行業(y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設計行業(yè)也是同樣。你認為女性設計師對我們來說有哪些不可替代的價值?近二十年來,女性設計師的工作環(huán)境有什么變化?設計行業(yè)中還有哪些與女性相關的問題是需要做出改變的?
G:我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但我一直認為女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男性差(事實上恰恰相反),但卻被剝奪了許多嶄露頭角的機會。我一直在通過我的報紙、我的倡議來努力使得更多女性出現(xiàn)在重要的位置上。但這并不容易,即使是在現(xiàn)在。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例子,一個普通的女孩要多努力才能到達所設定的目標。但憑借著努力,我還是來到了這里。

我們已經(jīng)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來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著名的或是沒那么有名的建筑師與設計師,但「Women & Design」這一步依舊走得十分艱難(因為企業(yè)們并不會輕易支持與贊助女性的存在(female presence))。同時,我還在支持女性在藝術、攝影以及普遍意義上的創(chuàng)意領域的發(fā)展,告訴他們我的經(jīng)驗。
我相信,盡管男性和女性在專業(yè)能力上不存在大的結構性差異,女性的敏感、同理心和好奇心也是需要被理解,且不可或缺的額外價值。

4# 成為在地的力量:Superstudio作為文化商業(yè)中心
1983年,Gisella Borioli和她的丈夫Flavio Lucchini一起創(chuàng)建了 Superstudio Group,這是一個獨特的大型項目,包括Superstudio 13(一個擁有 13 個攝影工作室和時尚服務的圖像之城)、Superstudio Più(一個用于文化和商業(yè)活動和展覽的大型創(chuàng)意中心)、以及最近成立的Superstudio Maxi(為會議、展覽、賽事、表演等大型活動提供場所與服務)。
這些位于米蘭的地標性大場所一般用于主辦、促進和組織藝術、創(chuàng)意與文化相關的交流活動,特別是時尚、藝術、攝影、設計、戲劇、舞蹈等領域。

商業(yè)愿景與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T:你與Superstudio多年來一直在為當?shù)厣鐓^(qū)的發(fā)展做出貢獻,Superstudio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托爾托納最有名的文化商業(yè)中心?,F(xiàn)在中國的許多公司與文化組織也在嘗試做類似的事情。那么,你是如何將你的商業(yè)愿景與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發(fā)展需求相結合,建立一種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的?
G: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四十年前(后來也是)創(chuàng)立Superstudio的想法并不是誕生于某個商業(yè)計劃,也不是單純出于盈利的目的,而是來自于對意大利圖像公司當時所缺乏的東西的觀察。當時,它們急需成長與進化,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據(jù)一席之地,并成為一種文化宣言,而非一個淺薄的表達。

因此,Superstudio 13誕生了,它是第一個為時尚界提供圖像與相關服務的樞紐中心,共擁有13個(后來是18個)攝影工作室,所有相關活動仍在不斷發(fā)展中,包括培訓的學校。20年后在附近的位置,Superstudio Più誕生了,變化在傳媒領域再次出現(xiàn)(從印刷媒體到現(xiàn)場活動)。最近,就在相鄰的街道上,Superstudio Maxi的出現(xiàn)帶來了文化、藝術、設計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遵循了城市發(fā)展趨勢)上的創(chuàng)新。我們的項目促進了當?shù)氐貐^(qū)的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甚至促使了許多博物館的成立。

我會建議中國的企業(yè)家們首先要“傾聽”這個地區(qū)缺少什么,也要傾聽他們自己的心聲,然后再做經(jīng)濟上的考量,即便是沒有當下的經(jīng)濟回報也要投資。如果這的確是個好主意,那一定會有所回報的。

# 給中國年輕設計師的建議
T:最后,請你給年輕的中國設計師一些建議,如何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發(fā)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G:我會建議年輕的中國設計師這樣繼續(xù)下去:建立自己的身份特點(identity),但同時學習并了解西方文化,向世界開放。走近意大利和米蘭,在這里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也有許多合適的展現(xiàn)機會。

了解更多信息可訪問:
Superdesign Show 2022:https://www.superdesignshow.com/en/the-theme-of-the-year/
Superstudio:https://www.superstudioevents.com/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