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樂把LOGO做成「盲文菜單」,還你“看見”披薩的權利
這世界上令人感到迷惑的品牌logo不多,但這個數(shù)字絕對不是0??赡苁菫榱嗽谶@個競爭激烈的注意力狩獵場里分一杯羹,劍走偏鋒地選擇了“激將法”策略(你猜這是什么意思),也有可能只是一個悲傷的logo廢材的掙扎(我還以為你能懂呢),也有可能只是不在意logo(找logo設計的朋友幫了個忙)。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logo的意義其實都是品牌賦予的,而對大眾來說——它就是個圖,實際上毫無意義。
然而,達美樂發(fā)現(xiàn)了它的logo對社會的實際意義——誒,我們家這個紅藍配色的多米諾骨牌logo,長得不是很像盲文嗎?

盲文的一個方塊表示一個字母,每一方由2x3的凸起小點組成,可以通過觸摸小點的分布來解析意義。
方塊和點,看來,達美樂logo該有的元素都具備了。



于是,達美樂在世界盲文日(每年的1月4日)推出了「盲文菜單」,還將盲文印在了它的披薩外賣盒上,上面寫著:“現(xiàn)在,我們的披薩盒、菜單和披薩變得更有包容性(inclusive)了”。
在盲文的幫助下,不同口味的披薩能夠被“看見”,也許他們在點單的時候,也能多一份從容,來想象關于披薩的一切:
火腿、培根、土豆、番茄、黑橄欖圈、馬蘇里拉芝士(還有菠蘿)被隨意地鋪在涂滿醬料的松軟面餅上……

烤得火候正好的披薩被端上桌,表面是令人著迷的焦褐色斑點,挑逗著食客:“我們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美拉德反應”;
用手拿起一塊披薩,餅邊的側面可以看到均勻的氣孔,芝士在熱騰騰的溫度下拉出長長的絲……


這些對菜單的想象與心底的盤算,都是「閱讀」菜單帶來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還可以找服務員念菜單呀。但我只是想象一下就開始焦慮了——你首先需要在高峰時期的餐廳里,找來一個服務員,在20秒內聽清菜單,在10秒內做出決定,同是還可能承受著“不想給別人添麻煩”的顧慮。閱讀與聲音當然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么盲人閱讀的權利需要被尊重,被重視。
但是達美樂并沒有到此為止。

除了制作自家菜單的盲文版之外,它還給競爭對手的傳單制作了盲文版:從麥當勞、漢堡王、Papa John‘s、肯德基……并把這些「盲文菜單」送到盲人們常去的地點,讓他們能夠方便地獲取。
這下子,達美樂確實是“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了——我們真的有在認真實踐「包容性」噢,不僅是對社會各種群體的包容與尊重,對我們的競爭對手也一樣包容!

CNN評價:“現(xiàn)在所有餐廳都有盲文菜單了,這多虧了達美樂?!泵と藗兛梢圆恍枰獎e人的幫助,自己閱讀菜單。其實本應如此,不是嗎?
他們不應該被永遠框定在“弱勢群體”的標簽下。而對于占社會大多數(shù)的健全人來說,比起抱著“弱勢已經(jīng)是既定事實,那我們也沒有辦法”的回避態(tài)度來說,審視自己的隱形特權,尊重并盡可能幫助他們獲取一切健全人也有的權利,也許能夠更好地營造一個包容的社會氛圍吧。
當然,對于達美樂來說,這是一個很聰明的campaign:不僅切中了盲人群體的痛點,填補了這一塊的需求空白,還能夠用公益的形式讓更多人記住它的logo。就像它所說的「For all brands, For all menus, For all people」,品牌、受眾、社會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好的公益營銷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