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開始流行讓ChatGPT當裁判了嗎
名人代言恐怕要過時了,現(xiàn)在品牌間開始流行“AI背書”。大概是從亨氏讓AI畫番茄醬的營銷中汲取了靈感,巴西麥當勞前陣推出了一則純文案戶外廣告“A.I'm Lovin' It”。他們向ChatGPT提出了一個問題:AI、AI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具標志性的漢堡(What is the most iconic burger in the world)?
ChatGPT也如愿給出了他們想要的答案:當然是巨無霸啦,親愛的麥當勞。
它不僅在回答中介紹了巨無霸的誕生年份、制作方,還提到了“巨無霸指數(shù)(Big Mac Index)*”,以支持自己的論點。

這個蹭AI熱度,又彰顯自己品牌地位的campaign當然招致了漢堡王的不滿。
這個最愛關注麥當勞且與之針鋒相對的品牌很快推出了一個高仿版。他們也打開了ChatGPT,向它提問:AI啊、AI,誰是世界上最大的漢堡(And which one is the biggest)?ChatGPT也如實回答了:當然是你們的皇堡(Whooper)啊。
隨后,漢堡王把這則廣告以同樣的呈現(xiàn)形式制作出來,放在了麥當勞戶外廣告的旁邊。

AI在經(jīng)過大量“學習”和信息收集后,生成它認為符合提問者需求的答案,某種程度上來看,它確實是一個最不會“說謊”、最理智中肯的評判者。品牌獲得來自AI的“背書”,確實能夠成為一種行業(yè)地位的象征。
作為營銷來看,這無疑是有趣且足具說服力的。在漢堡王又一次針對麥當勞的這波精準打擊中,實際上這二者都收獲了各自的想要的“桂冠”,還靠著撕頭花的戲碼贏得了又一波聲量(所以,漢堡王實際上是愛麥當勞的吧)。
那么,一個新時代問題出現(xiàn)了——“AI的選擇”會成為下一個被品牌高亮顯示的驕傲title嗎?
* 巨無霸指數(shù):是一個非正式的經(jīng)濟指數(shù),在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的前提下,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以各國麥當勞餐廳的巨無霸漢堡價格,相對于該國貨幣匯率,作為比較的基準。這個指數(shù)在1986年由《經(jīng)濟學人》雜志推出,在英語國家里衍生了漢堡經(jīng)濟一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