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感了!原來都在葡萄牙的建筑里
每到景區(qū)前,總能看到有游客以托舉或踮腳的姿勢、試圖利用透視關系與景點構成某種奇妙的形態(tài)——有的是托起一座塔,有的是捏住一顆太陽。這種世界顛倒、亂中有序的感覺令人上癮。
一位來自葡萄牙的藝術家也學會了這個“網紅打卡”的路數,不過卻激發(fā)了他的靈感。葡萄牙攝影師Hugo Suíssas在廣告公司從事創(chuàng)意攝影逾十年。他在業(yè)余時間的一大愛好,就是去各個知名地點“打卡”,并利用透視關系為建筑們進行“二創(chuàng)”。
不用復雜的后期技術、難懂的設計語言,而是幾支彩筆、一把鑰匙、一只轉筆刀。只要從恰當的角度將物品“嵌入”,便可打開一個全新的維度。比如將鑰匙放在里斯本著名商業(yè)廣場(Pra?a do Comércio Square)瘦長的拱門前,就將巨大的門洞變成一個細小的鑰匙孔。再比如他用一個小小的燈帽托住另一扇門,就出現(xiàn)了一個以藍天為底色的燈泡。
這種比例失調帶來的沖突感,和前段時間羅意威拍攝的“小人國”秋冬廣告(??點擊跳轉)倒有些許相似。只不過后者是真實存在的微縮模型,而Suíssas則是用鏡頭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新的視角。














除了利用透視關系進行創(chuàng)意拍攝,Suíssas也擅于在物品大小上做文章。
前幾年疫情肆虐時,Suíssas為了鼓勵人們接種疫苗,將世界各地的著名塔樓截取頂端的部分做成海報。乍一看去,便如同細細的針管。東京塔、巴黎鐵塔、柏林電視塔都成為了他的素材。


Suíssas的創(chuàng)作透露出一種玩味生活的幽默感,把常見的建筑縮小、把海島顛倒……所以,千萬別放跑日常中“我覺得它好像xxx啊”的想法,順著這個思路繼續(xù)下去,說不定創(chuàng)意就這么誕生了。
by 變身7
4 評論
55 贊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