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語文:老板,來份椒鹽里脊,不放里脊,打包
>>一周語文>201112>2011-3-14-2011-3-20>
本周單字“鹽”。原本本周預(yù)備專心搜集與“核”相關(guān)內(nèi)容——核武器、核危機、核災(zāi)難的“核”——沒想周三那天,一場大規(guī)模的搶鹽風潮漫卷而來。與之同步,各類“鹽語”、“鹽段”忽就井噴狀海量噴涌。
本周最流行“鹽語”是兩個草率且尖銳的對子,其一:上聯(lián):日本人在核輻射中等待碘鹽 下聯(lián):中國人搶碘鹽以等待核輻射,橫批 無鹽以對;其二:上聯(lián):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聯(lián):中國是鹽荒子孫;橫批:有碘意思……
此兩聯(lián)均遵循諧音修辭規(guī)則,試圖用游戲文字或記錄,或宣泄。另有一句堪稱咆哮體變種的單句子來自網(wǎng)友:“我們這兒的鹽多得足以將全世界的活物腌成臘肉”……這兵荒馬亂年月,大多游戲文字皮笑肉不笑,一攥一把淚,最終留于掌心的是硬硬的荒唐。
漢字“鹽”為形聲字,《說文-鹽部》對這個字的解釋是:“鹽,咸也,從鹵,監(jiān)聲,古者宿沙初作煮海鹽。”本義為實驗,無機化合物,成分為氯化鈉,無色或白色晶體,味咸,是重要調(diào)味品……
不過,這種重要調(diào)味品早已五味雜陳:“本質(zhì)上,中國人每天都在搶鹽??床 ①I房、上學、擠車,都是不同形式的搶鹽。搶鹽不過是把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以一種漫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了”……前面者分析來自網(wǎng)友小撮本周飯文,這話延展了鹽的內(nèi)涵,中國人民搶的不是鹽,是安全,哪怕短暫脆弱,不堪一擊的安全。
作家王佩將此番搶購風潮歸結(jié)為“鹽騷動”:“在我看來,很多人之所以搶購食鹽一是因為不算賬,二是因為怕吃虧。中國自古就是資源匱乏的社會,人們搶奪有限的資源已成習慣。”“一個人人都不想吃一點虧的民族是一個十分絕望的民族。”
“面臨鹽騷動,很多人呼喚政府看得見的手緊急干預(yù)。我認為正確的選擇還是應(yīng)該讓市場自己去調(diào)節(jié)吧,等大家情緒冷靜下來,鹽價自然也會降下來。個別民眾的短視與瘋狂,不是超級大政府存在的理由。中國需要市民社會,形成一個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隔離層。中國更需要獨立知識分子,為發(fā)熱的兩極降溫。”
—————————————————————————————————————————
■ 在牽強附會的電影情節(jié)中告捷是沒有用的>>
來自紐約時報本周二所刊作者彼得-韋恩-卡比所撰文章,原文標題為《日本的核災(zāi)難大片》。文章視角別具一格,以分析日本哥斯拉系列災(zāi)難電影入手,進而挑剔日本文化及其核困境之間深層關(guān)系。文末一段作者說:“我們需要的不是一部災(zāi)難電影來引出日本社會的核矛盾。對于宣稱核能是應(yīng)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石油供應(yīng)的安全解決方案的人來說,海嘯只是其中一次明白無誤的抗辯。在我們的思路仍舊停留在關(guān)注成千上萬身陷險境的安危之時,日本有缺陷的核記錄足以說明,其他國家的核計劃,包括美國的在內(nèi),在牽強附會的電影情節(jié)中告捷是沒有用的,它們必須要在現(xiàn)實世界里取得成功。”
■ 暴力慈善>>
媒體對新聞人物陳光標“現(xiàn)金救窮”“高調(diào)行善”行事方式的一種概括,又稱“暴力式慈善”。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對此直言不諱:“如果以喪失受贈人的尊嚴來獲得自己的某種滿足,這是一種慈善的暴力行為。”本周和訊網(wǎng)的消息說,陳本人對此不以為然:“這種定位非常好……當前中國慈善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必須要用‘大暴力’去推動。比如說敲鑼打鼓發(fā)紅包,秀‘人民幣墻’,這都是暴力,慈善需要暴力,所以我對這個定義很滿意。”
■ 我以為這是世界末日>>
來自網(wǎng)友宋思衡本周推薦,語出法國解放日報日本大地震后的封面頭條標題。宋師據(jù)此點評曰:“解放報不愧是法國報界公認的最會做頭版的。拋開文字的政治傾向,比起費加羅和世界報,解放報在頭版、新聞配圖方面確實是最強的”……媒體作業(yè)中“標題”之重要歷來路人皆知,而為突發(fā)災(zāi)難新聞做“眼”因其位在時間與速度夾擊間而尤顯其難。“我”句之妙在于它暗藏代入修辭而令人渾然不覺,面對日本之災(zāi)乃至跨越日本次生性影響,標題中的那個“我”其實就是“你”或“他”,徑直說,就是“我們”。
■ 圓周率節(jié)>>
本周一流行段子,來自網(wǎng)友野草莓轉(zhuǎn)發(fā)推薦:“今天是圓周率節(jié),請在3月14日15時9分26秒與3月14日15時9分27秒之間吃個派”……所謂“圓周率節(jié)”疑為“圓周率日”之誤,它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倡議,2009年,美國眾議院正式通此項提議,很多國家隨后也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圓周率日”。
■ 無論碴架或調(diào)情不要再推手直接呼板磚上大招>>
語出作家葉三周一微博:“年過三十,無論碴架或調(diào)情,不要再推手,直接呼板磚,上大招。因為人生很短,來日無多”……葉師此句來由如何不得而知,不過,在這慌慌張張的一周里,此句極具慰藉之效,比碘比鹽更有效的慰藉,它讓我想起我一直喜歡的那句老詞兒: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難風雨故人來。
■ 咆哮體>>
亦稱“驚嘆號體”,是新近在飯否、微博等即時信息平臺上流行的文體,據(jù)稱來自咆哮帝馬景濤,亦稱“文字版咆哮”。其文體特點除驚嘆號超常規(guī)使用外,還會視表達需要酌情套用“有木有有木有”之類固定句。本周,一種名為“咆哮體生成器”的軟件開始在網(wǎng)絡(luò)流行。猜測中,“咆哮體”快速流行的原因估計一來它方便敘事,一來它也算是低成本宣泄心中瘴氣郁悶?zāi)酥两^望的絕妙之法……咆完哮完,還不一切照舊?
■ 每一棵都有自己的名字>>
來自作家綠妖博文,針對南京砍樹之事,綠妖寫:“不要奇怪南京人還記得06年的事。對南京人來說,這些樹,并不是一個阿拉伯數(shù)字:一千多棵,一百多棵——它們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每一棵都有自己的名字。”一同關(guān)注南京梧桐樹的還有作家連岳。本周,連師在飯文中寫:“聽說南京要砍他們獨一無二的梧桐行道樹?為什么呢?太老換新樹?或者就是瞎砍?——如果是后者,支持南京市政府的決定,這樣南京就和別的城市一樣丑了。”2006年連師曾撰文贊美南京那獨一無二“仿佛生活在森林當中”的梧桐林,而現(xiàn)在,梧桐樹沒了,而連師文末醒目的無助與慨嘆仍在發(fā)出寂寥的回音:“讓權(quán)力太容易砍掉古樹、太輕易就打斷歷史脈絡(luò),我們得到的可能就只有遺憾和幾則市民‘誹謗’的段子了。”
■ 本周鹽語錄存檔>>
鹽成語
夫復(fù)何鹽>>核出此鹽>>厚鹽無齒>>口不擇鹽>>流鹽蜚語>>人鹽可畏>>書中自有鹽如玉>>望鹽欲穿>>微鹽大義>>握手鹽核>>無鹽見江東父老>>無鹽以對>>鹽不由衷>>鹽出必行>>鹽荒子孫>>鹽論自由>>鹽無不盡>>鹽于律己>>妖鹽惑眾>>一鹽九鼎>>欲鹽又止>>載笑載鹽>>痔無不鹽
鹽段子
【百煉成鋼版】早起,買地溝油炸油條,切個蘇丹紅咸蛋,沖杯三聚氰氨奶,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瘦肉精豬肉吃炒農(nóng)藥韭菜和雙匯香腸,來碗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西紅柿,開瓶甲醇酒,吃個硫磺饅頭。飯后地攤買本盜版小說,晚上鉆進黑心被窩。核輻射算啥?!鹽重么?
【陳曉卿版】在某超市咸魚攤位邊上出現(xiàn)了四位保安,以防止隨意舔魚的行為,保安氣憤的說,昨天好好的四尾大咸魚硬是被舔成了淡水魚 。
【帶三個表版】在舉國上下?lián)屬忹}的風潮中,只有天津人民表現(xiàn)得很淡定,因為他們的自來水擰開流出來的就是鹽水。
【和菜頭版】美國人最先搶碘片,然后中國人搶鹽,現(xiàn)在是韓國人搶海藻。今天的節(jié)目就播送到這里,明天同一時間請繼續(xù)收看我們的《全球同此腦殘》。
【老六版】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總干事天野之彌攜著名科普機構(gòu)“科學松鼠會”聯(lián)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稱研究發(fā)現(xiàn)加碘鹽并無防止核輻射功效。他們認為從目前來看,最佳防護手段是購買全部《讀庫》并認真閱讀??茖W記者土摩托表示這一說法絕對有科學依據(jù),打假斗士方舟子則一再聲稱“這是真的,這是真的”。
【喬小囧版】老板,來份椒鹽里脊。不放里脊,打包。
【三國故事版】三國核電泄露,輻射日盛。神醫(yī)華佗曰 服食碘片,可防輻射。軍中大哄,一搶而空。時先有讖謠云 若無碘片,再進碘鹽 ,又有童謠云 痛飲碘酒,亦能避難。 于是鹽價升騰,酒水磬凈 。曹操屢禁不止,只得攙著典韋和李典的手說:愛將啊 最近外面風頭緊,你們就別出去了。
【蘇格蘭打鹵面版】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輻射沒來,鹽買太多了,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輻射死了,鹽還沒用完。他們是大核民族,我們是鹽荒子孫。核出此鹽?一鹽難盡
【相親版】有鹽千里來相會 無鹽對面手難牽……女:有房嗎? 男:沒有。 女:有車嗎? 男:沒有。 女:有存款嗎? 男:沒有。 女:那還來相親! 男:我有鹽! 女:老公?。?!
■ 恭喜你你已經(jīng)玩微博了>>
語出網(wǎng)友侯小亮微博:“脫了襪子自己聞那叫日記;脫了襪子請朋友到家里來聞,那叫博客;脫了襪子掛在家門口讓路過的人聞那叫論壇;脫了襪子掛在廣場上請所有人聞,再去聞別人的襪子,恭喜你,你已經(jīng)玩微博了”……這段子口味稍重,不過細細一想,還真是那么回事兒。
■ 窮人精神官能癥>>
語出作家連岳本周三飯文:“據(jù)說‘窮人精神官能癥’的癥狀是:經(jīng)??謶帜程鞎頍o分文,老覺得賺不夠,總認為達不到親人朋友同事的期待,動不動就說‘對錢一點興趣都沒有’。——看來得‘窮人精神官能癥’與錢多錢少沒有必然聯(lián)系。”
via: 黃集偉 孤島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