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羅西的卡特吉奧柜子
儲物柜是家家都不可缺少的基本家具之一,在居住面積比較大的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往往用走入式壁櫥代替,但是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儲物柜還是最方便、最實際的儲物工具。多年以來,設計師往往重視桌子椅子的設計,特別是椅子,產(chǎn)品設計師在家居用品中重視設計燈具,而儲物柜這般重要的家具類別,則鮮有人注意到,正因為如此,意大利建筑家阿道.羅西(Aldo Rossi, 1931
說這個儲物柜有些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我想首先是功能好,由好多個抽屜疊合而成,抽屜大小不同,便于放不同尺寸的東西,高高低低一疊,外面是一個瘦長的框架,一個朝上卷簾式的柜面,要打開的時候把柜面朝上卷上去,好像開窗簾一樣,用完了拉下來,很整體。儲物柜儲存空間不小,但是柜子本身不算大,加上移動方便,使用彈性大,制作精巧,這個儲物柜看上去有點古典家具的氣質(zhì),而功能上卻又很現(xiàn)代,這是家具設計中比較少見的后現(xiàn)代主義的作品,好用、好看,自然成了經(jīng)典。
羅西為莫提尼公司設計了的卡特吉奧儲物柜在用材料上很特別,雖然基本是夾板制造的,但是在夾板表面用了羊皮包裹,并且在皮面用手工繪制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圖形,這樣的設計手法,使得作品顯得有一種古典味道。意大利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高檔家具經(jīng)常用小羊皮包裹,甚至在羊皮上有手工描繪的圖案。作為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的羅西,就用了這種方法來喚起對古典設計的聯(lián)想。象征性的使用古典手工動機正是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中常用的方式,不過一般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師用古典圖形為多見,而羅西則注重古典材料的表現(xiàn)使用,因而在當時各家之中更加突出。
我們學習過建筑史的人都知道羅西是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設計建筑、家具、工業(yè)產(chǎn)品,也有大量的著作,理論研究等身,羅西也以自己出眾的繪畫引人矚目。
阿道.羅西(Aldo Rossi,1931–1997)
阿道.羅西1949年進入于米蘭理工學院(the Politecnico di Milano)學習建筑學,到1959年才畢業(yè),學問很深,設計能力也非常強。1955年,他還在學校的時候就寫有關設計的文章給前衛(wèi)設計雜志《伊莎貝拉》(the Casabella),1959年畢業(yè)之后,他直接到《伊莎貝拉》雜志擔任了編輯,一直做到1964年。他在這段時期對設計理論作了很深刻的研究,特別注意到意大利1920年代第一代的現(xiàn)代建筑、設計家的特征,比如他注重的吉烏瑟皮.特里格尼(Giuseppe Terragni),其作品就收到當時奧地利現(xiàn)代建筑師阿道夫.魯斯(Adolf Loos)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卻又能夠保持意大利的質(zhì)感,他感覺特里格尼的作品中有意大利畫家契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味道,因而非常醉心。他在1960年代曾經(jīng)到蘇聯(lián)訪問,對于斯大林時期的民族現(xiàn)代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這種既是現(xiàn)代的,同時又具有個人、地方、民族特點的方式一直在羅西的設計中、理論闡述中非常強烈,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批評理論界對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建筑所造成的沖擊影響缺乏研究的情況,他認為應該研究城市的文脈,研究城市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對于能夠留下歷史痕跡的城市建筑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他提出城市是一個“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的看法,建筑好像紀念碑一樣把城市的歷史軌跡記錄了下來,因此他是對現(xiàn)代主義一概否定歷史的歷程持反對態(tài)度的,這個立場導致他在1960年代毅然走上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道路。
阿道.羅西影響力最高峰是在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中,他撰寫了好多本重頭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如《城市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意大利文:L’architettura della città, 1966),《科學自傳》(A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阿道.羅西在設計上多有突破,他在1986年設計的咖啡壺“科尼科”(
羅西的設計總有一種象征性的感覺,比如他在馬斯垂德市設計的伯尼法騰博物館(Bonnefanten Museum in Maastricht.)就用一個好像金色牛奶罐一樣的塔型大廳,象征了本地的產(chǎn)業(yè)特點,卻又具有現(xiàn)代感。類似作品相當多,視覺沖擊力都非常強有力。
2012年4月12日
Via:王受之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