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海平面上升的五種建筑模式
Waterstudio.nl的白色環(huán)礁湖,漂浮在馬爾代夫的水上別墅
如果真像大多數(shù)科學家說的那樣,氣候變暖將是地球所要面臨的最大威脅,那么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果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我們還要如何居住在這個土地越來越有限的地球上?除非我們長出鰓,不然我們必須要想出的法子,就是如何居住在充滿水環(huán)境中。
這里我們找到了五種能適應于水生環(huán)境的建筑模式,讓我們在未來,有可能應對新世界帶來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
The Citadel
荷蘭公司Waterstudio.nl有一整個漂浮系列,看起來就像把房子直接置于水的表面上一樣。Waterstudio.nl已經設計過酒店,人造島嶼,以及一個漂浮的公寓,就叫做Citadel (上圖)。根據(jù)計劃的時間表,2014年,我們就能在荷蘭看到這塊漂浮于水上的復合型房屋了,其中包含60套奢華公寓,停車場,甚至還有漂浮的道路來連接陸地,完全用不著船來進入它。
Tōh(huán)oku Sky Village
Sako Architects設計了應對海嘯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有三個層次的結構,在其中人們居住在置于土地上的小型島嶼上。這些島嶼可以解決整個城鎮(zhèn)的商務和居住需要,這一概念已被納入日本東北地區(qū)未來的規(guī)劃考慮中,雖然這只是為應對海嘯而做的設計,但對于海平面上升似乎同樣實用。更棒的是,這些陸上小島的壽命有200年之久。
Underwater Hotels
現(xiàn)在,新的方案是住在水下。Jule’s Undersea Lodge是一個位于佛羅里達州基拉戈的水下汽車旅館,但看起來從1998年開始,他們就沒有更新過的網站了。雖然并不是為了什么環(huán)境危機而建,這個汽車旅館是由水下21英尺深的海事實驗室改建的,有兩個臥室和一個浴室。而更具雄心的則是Poseidon Undersea Resorts (海神水下度假村,上圖),這是一座斐濟的水下奢華旅館,它建在40英尺深的海床上。它原本計劃在2008年開門營業(yè),不過根據(jù)Wikipedia記載,酒店似乎仍在建設中。
Architectural Membrane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Tingwei Xu和Xie Zhang想出了一個從海水中拯救紐約的獨特方案。他們用一種可伸縮的智能薄膜覆蓋建筑底部,它們能防水,照明,同時種上農作物。下雨的時候,這個薄膜能吸收水分,防止洪水,并以此灌溉農作物,替代泥土。 這種格狀結構還能照明,這些植被還將制造一道屏障,抵御可能發(fā)生的洪水襲擊。
Synthetic Biology
現(xiàn)在,威尼斯水城正在下沉,城內建筑物因為建在三角洲泥地上而遭受侵蝕。Dr. Rachel Armstrong在她的未來威尼斯計劃中提出,她將建造人造石灰?guī)r礁石,讓其在水中釋放微粒的油,與二氧化碳發(fā)生作用,產生礁石。這正是希望利用材料之間的化學反應,建造可應對環(huán)境變化的“有生命的”建筑。
Via creators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