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寫作#作家不會告訴你的八個秘密
譯者:Gwenjc
幾年前,我看著那些作家的文章,總認為他們跟我不同,畢竟,人家的作品情節(jié)緊張,語言流暢,不像我,總是在草稿階段不斷受阻。他們的博客可是有成千甚至上萬的讀者啊。
他們是名符其實的作家。說實在的,我擔心我永遠都不能成為那樣的作家。
但是隨著我深入涉足寫作領(lǐng)域,我意識到我的想法跟現(xiàn)實不符。作家——無論什么層次的作家——有著你我一樣的掙扎。
我將逐一列出這八個秘密。所有的作家都知道,但你永遠不會聽到他們承認的八個秘密。
一、寫作不易啊
“寫作容易: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盯著一張白紙,直到眼睛盯出血。 ”(Gene Fowler)
這很神奇——不僅僅是寫作,任何事情只要你在行,都會很容易。知名作家,包括我在內(nèi),的確有些段落寫起來比較流暢。
事實是,盡管寫作已經(jīng)很難,一些類型的確比其它類型寫起來更難,我在之前的“為什么小說如此難寫”中提到過。但不管哪種體裁都會遇到這同一阻礙—如何開始。鮮有作家,盡管是經(jīng)驗豐富的作家,能夠一次性完成偉大的框架。
提示:開始總是很難的,當你發(fā)現(xiàn)坐下來寫作很難,這并沒什么大不了。如同鍛煉身體一樣,一旦開始,就會變得容易。
二、我們都在拖拉中掙扎
“只有一種人,需要一杯水的頻率比晚上哭鬧的小孩需要奶嘴的頻率還高,那就是在寫作中的作家”(Mignon McLaughlin,《第二個神經(jīng)質(zhì)的筆記本》)
我聽一些作家談?wù)撈鸫耸拢?jīng)常以自嘲的口吻——我們拖拉。這個問題不專屬于寫作新手,就算是雜志專欄作家,比如,Jane Wenham-Jones也公開承認她寫作時的掙扎(盡管她已經(jīng)有幾部小說和非小說類書籍出版,還有許多短篇小說和文章發(fā)表。)
拖延表現(xiàn)為以下兩種形式:
洗好碗,給花園除完草,整理好書桌,削好鉛筆,你把能干的都干了,除了坐下來寫一個字。
定期寫博客、日志——但是你從未抽時間來完成一部小說、回憶錄或者一些大篇幅,意義深刻的著作。
第一種拖延形式我認為相當無害。因為要讓自己開始還是很容易的,有許多方法可以讓自己“趕緊干“。第二種更加有殺傷力,因為欺騙自己說還沒有準備好寫一些長篇幅,復雜文體是很容易的,盡管這個計劃被一再推遲了好幾年。
提示:盯緊你的寫作,你是否在拖延?現(xiàn)在開始有何不可?
三、我被寫進我的故事里
“一定程度上所有作家都把自己寫進作品中,盡管這違背他們自身的意愿”(歌德)
不論你愿意與否,你所寫的每一件事都在刻畫你是怎么一個人。甚至你選擇哪些應(yīng)該寫(決定哪些事是值得寫的)都是意義非凡的。
不止這樣。作家(尤其是好作家)有意識地從他們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中提取素材。你了解小說家的話,你不難在他們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自傳的元素。如果你熟識某位作家,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中大量涌現(xiàn)他的童年記憶(好的抑或壞的),人生經(jīng)歷,所受的創(chuàng)傷和擁有的夢想。
提示:從你的過往中挖掘故事,可以是一些很小的事,只要情感真摯。將他們運用到你的寫作中,這將使你的作品煥發(fā)生機。
四、首稿還是手紙?
“我能一下子寫好的東西只有超級超級糟糕的首稿。首稿就像小孩兒的草稿,你全盤托出,任其肆意嬉耍。只因你知道沒人會看見,你知道你稍后會作修改。”(安妮·拉莫特 《群鳥相依》 )
簡短,精煉的文章可能正是一次完成的。但大多數(shù)作家的首稿跟成稿讀起來是大相徑庭的。我記得J.K Rowling描述她是如何完成作品的,在她的哈利波特系列之一中刪除一個完整的角色,并刪除了大量相關(guān)場景。
作為讀者,只能看到成品。你沒有機會看到拙劣的首稿,這個首稿是每一作家都必須經(jīng)歷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修飾潤色好的成品。但是這些草稿,被埋或是被焚,所以那些笨拙的句子和過分奔放的段落將永逝于世。
提示:完全不用對初稿不好而感到擔憂——特別是當你寫的是小說。如果可以,拿作家的初稿跟成品比較下。諾,勇敢的Diane Chamberlain在此發(fā)表了她的初稿。
五、文章都以不固定,待完成的狀態(tài)存在
藝術(shù)永遠不會完結(jié),只有放棄 (達芬奇)
當我們讀一本,一篇文章,或者一篇博客,總感覺它是“固定的”。很難想象他們還能以其它形式出現(xiàn)。
然而,作家對于他們自己的作品可不這么覺得。這些作品是由許多想法東拼西湊而成的可能性很大。整篇文章——從章、節(jié)、段落——需要被調(diào)整,刪除,增加,擴充。猶豫不定,甚至必須通過擲硬幣來決定走向的情況時常發(fā)生。
正因如此,作家從未感到作品“完成”了,總有些方面有待調(diào)整。然而,每個作家都必須在某一時刻停手。
提示:以“完成”而非“完美”為目標。因為你永遠不會覺得一篇文章以它應(yīng)有的方式完成了。將其公諸于世,只有擁有了讀者,文章才能被真正稱為完成。
六、我迷,故我寫
“情迷狂書,不能自已;于瘋狂內(nèi)心中積此習成癖。”(羅馬哲學家尤維納利斯,《諷刺集》,公元前100年)
作家不是正常人。大多數(shù)人(數(shù)量大得嚇人)不喜歡寫作。他們一年大概只讀一兩本書。他們當然不會了解有任何原因需要將想法寫下來,不論是寫一則博客,一篇日志還是一個故事。
如果你寫作,一定是因為你對寫作有一定程度的癡迷。一些作家談?wù)撍麄儗τ趯懽鞯摹靶枰?,甚至篤信他們非寫作不能活。我也是,如果生活中沒有寫作,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提示:接受作為怪咖的自己——甚至為此得瑟吧。擠出時間寫作——當然,你將不為世人所理解,管他呢,他們又不是作家。
七、沒錢可不行
“除非是傻瓜,從未有人為金錢以外的東西而寫作?!保ㄈ姞?/span>·約翰遜)
雖然很多作家是因為有點癡迷而從事寫作,也存在很小一部分人,沒有任何想法卻將寫作作為生財之道。畢竟,如果你可以以寫作謀生,你在工作日就得跟文字打交道— 而不僅僅是晚上和周末。
作家不必喜愛甚至同意自己寫的所有東西。我就寫過類似澳大利亞高校足球的文章,倒不是我對此有特殊興趣,而是我拿人的手短。
靠創(chuàng)作掙錢不丟人。
提示:如果你想以寫作謀生,那就關(guān)注市場。一些類型的文章(網(wǎng)絡(luò)文章,特別是非小說類)的確比另一些(比如詩歌)賺錢。別怕嘗試新類型:你可能超乎想象地喜歡這類寫作,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將你的寫作轉(zhuǎn)變?yōu)檎嬲殬I(yè)的第一步。
八、與自我懷疑作斗爭
“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我變得越來越差,我的寫作就是不像之前那么好了。每寫一個新故事,我都堅信我丟了些什么——丟了創(chuàng)作的火花,原始動力,或者丟了觀察故事,講述事實,發(fā)揮想象的能力??粗业墓适?,感覺還有如此大的可進步空間?!保ń芪?/span>·莫里森。讀者文摘,MFA Confidential Blog)
你時常會遇到一些極其自信的作家,依我看,這種人不會很成功。好的作家總是充滿自我懷疑精神,然后會變得越來越好,也越老越能發(fā)現(xiàn)自己作品中的缺陷。
自我懷疑可能具有毀滅性,它削弱你的寫作能力。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與之斗爭;但是,記住,你不是唯一一個遭受它的人。當你腦中有個聲音說“誰要看這些個東西“,這并沒有什么錯。
提示:下次你再懷疑自己的時候,無論如何要堅持寫作。在草稿環(huán)節(jié)將懷疑置之一旁,并把它留到編輯環(huán)節(jié)。
via: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