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語文:扎進下意識軟肌肉里的漁叉
文/黃集偉
編輯/Spiral@頂尖文案TOPYS
一周語文‖2014(14)‖2014-3-31~2014-4-6
本周單字“負”,“負心”的“負”。本周種種末日狂歡般的熱鬧始于上周末那則“節(jié)目預(yù)告”,當然,也緣于“周一見”的戲言及戲言踩空。如此這般,本周所有熱鬧都是文章,是“負心漢”文章,是自媒體、網(wǎng)媒體、傳統(tǒng)媒體捉對廝殺、你來我往、相互辜負文章,同時,也是人世險惡、人性薄涼文章……一篇篇五味雜陳,一字字苦辣酸甜。
“周一見”成為本周流行語,“且行且珍惜”成為本周流行句,“伊琍體”在本周被大規(guī)模復(fù)制……在這番立體化、全民化娛樂狂歡遮蔽下,恁多比“負心漢”故事更驚心動魄的“辜負”少人問津?!笆澜缟献钸h的距離,據(jù)說是你在圍觀文章,他在受困建三江;或者你在八卦劈腿,他在反對PX”……前面的慨嘆來自記者羅昌平周三微博。
在題為“文姚戀周一見”的本周博文里,羅昌平還特別強調(diào)“邊界”之要。在他看來,那類肆無忌憚的“僭越”從一開始就已是辜負:“一個人的自由可能就是另一個人的地獄,越過自己的邊界,擅入他人權(quán)域,要么強求,要么威逼,即使是善也可能轉(zhuǎn)化為惡。這或是嚴復(fù)將‘自由’譯成‘群己權(quán)界’的原由?!?
漢字“負”為會意字,《說文-貝部》的解釋說,負,恃也,本義為依靠,后泛指背著、馱著。引申為抽象意的衍生意有擔當、違背、遭受、享有、虧欠、慚愧、失敗等。
—————————————————————————————————————————
★『晚上看了一會兒新聞聯(lián)播就算過節(jié)了』
來自媒體人羅昌平周三推薦,是一則段子:“昨天愚人節(jié),等了一天也沒人騙我,于是晚上看了一會兒新聞聯(lián)播,就算過節(jié)了。”點評此段子,羅點評4個字:“求虐慣性”……與往年比,今年愚人節(jié)過冷。另一則偏熱段子是前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出任聯(lián)合國首位外星大使。有網(wǎng)友稱,其實這還是舊聞翻熱,不刺激。
★『1000米經(jīng)濟』
來自《楚天都市報》本周報道。記者樂毅、廖仕祺在題為“智能手機讓你變宅”的報道里說,新近武漢多所高?!?a target="_blank">1000米經(jīng)濟”大熱。“1000米經(jīng)濟”指“從學校食堂到學生宿舍1000米左右的距離中,蘊藏著無限商機”:從“1000米送餐”,到“1000米送件”,從“1000米送蛋糕”,到“1000米送水果”,都有人因此特殊服務(wù)牟利?!拔寤ò碎T的‘零距離’服務(wù),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學生宅居的現(xiàn)象。華中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呂同學告訴記者,自從校內(nèi)有了微信送餐服務(wù),她的室友們變得更不愛出門了,‘最長的一次,她們連續(xù)4天的晚餐通過微信點餐’”……這則新聞給人直覺是現(xiàn)代年輕人的宅和懶,但間接想,它與移動互聯(lián)語境頗為契合。早年間,俗話“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說的是讀書,擱現(xiàn)在,已位移成讀網(wǎng)。
★『演變成殘酷的津津樂道』
語出作者石一楓周二博文,原題為“什么我們總在遺忘‘他人的痛苦’?”文章從昆明暴恐事件、馬航失聯(lián)客機事件被圍觀被議論被遺忘的事實說起,認為”現(xiàn)實生活里,人們對于無論多么慘痛的事件都只能維持一陣風的興趣,甚至在‘熱議’的過程中跑題,演變成殘酷的津津樂道,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本性使然”……想石一楓先生所謂“殘酷的津津樂道”其實也是各類社交媒體每日上演的“保留劇目”。如號稱馬年第一聯(lián)(上聯(lián):馬云馬航馬伊俐,下聯(lián):失意失聯(lián)失文章。橫批:且行且珍惜)所謂,果真殘酷且歡樂。
★『計算機視覺綜合癥』
現(xiàn)代病之一,可與屏幕臉、辦公臀、屏幕眼、鼠標手、觸屏指、電腦頸、玻璃胃、空調(diào)肺、耳機耳等現(xiàn)代病相提并論。因長時間專注死盯各類屏幕,大多數(shù)城市人眼部不適癥狀日趨加重。其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頭痛、眼睛干澀、視力模糊、并且可能各種眼部不適狀況。
★『這個世界一直是把我蒙在鼓里』
來自《南方都市報》對詩人朵漁的專訪,語出詩人朵漁。談到自我閱讀史,朵漁說,他正式開始讀書“是在大學畢業(yè)后……帶著瘋狂的閱讀欲望,他一有時間便去北京買書。有一年他在一本雜志上讀到殷海光所翻譯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的一個章節(jié),感覺遇到了與自己的認知世界‘完全不一樣’的作品。他覺得自己一下清醒了,‘這個世界一直是把我蒙在鼓里,原來自己的人生也是被制度設(shè)計的?!?
★『移除興奮源』
來自著名媒體人羅昌平博文,原題“搶尸——移除‘興奮源’”。釋義這個新詞組,羅昌平說:“本為醫(yī)學用語,卻被維穩(wěn)體系賦予新的意義與內(nèi)涵。從某種意義上講,興奮源就是公共事件中的遺體及附于其上的冤情,移出興奮源的通俗講法就是搶尸火化?!秉c評此新詞組,羅昌平說:“從維穩(wěn)學的角度來看,移除興奮源,首要考慮的不是疾病學上的危險,而是社會學上的威脅。移除并善后,就是對興奮源社會危險的一種排除。換言之,強制火化等于將死亡定格為一種純粹的客觀事件,從而控制或消除附加其上的事實細節(jié)與情感因素。因此,搶尸,或曰移除興奮源,就成了一種維穩(wěn)安排?!?
★『Powered by Android』
來自騰訊科技本周報道。報道者小貝稱,“盡管谷歌旗下的Android操作系統(tǒng)在全球智能手機領(lǐng)域占據(jù)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但Android本身還不夠知名……谷歌希望改變這一狀況,其中一個措施就是要求新手機在啟動時顯示‘Powered by Android’(意即“安卓動力”)標語。HTC One M8或三星Galaxy S5開機過程中,用戶會看到這個標語清晰地顯示在公司品牌下面。而且這兩款手機顯示的不僅僅是文本,HTC和三星都采用了經(jīng)典的Android LOGO,這是原始的Android手機HTC G1開機動畫里采用的畫面?!?
★『永遠在線』
來自媒體報道,原題“即將永遠在線的我們”。報道說,“‘現(xiàn)實世界’和‘網(wǎng)絡(luò)世界’正在變得邊界模糊以至于彼此不分……當你的各類身體指標數(shù)據(jù)都被寄存在蘋果、Google那里時,哪還有什么‘現(xiàn)實世界’,所有的物理元素都通過網(wǎng)絡(luò)被鏈接在一起。我們終將真正意義上的‘永遠在線’”……將這個“永遠在線”還原成大家感同身受的場景,可以是:你不是在微信上,就是在微博上,我不是在美劇里,就是在韓劇里。
★『紋章就不會背叛老婆嗎?』
本周熱門段子:“汪峰和章子怡在一起,為了讓章相信他不會背叛,就想在胸口前紋個章字,紋身師冷笑說‘紋章就不會背叛老婆嗎’?結(jié)果文章真背叛了?!?
★『藥兒園』
來自媒體報道。報道說,“因‘病毒靈’事件被停園整頓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馨港幼兒園24日復(fù)課。當天,200余名幼兒中有124名返園”……這則報道的標題是“湖北‘藥兒園’復(fù)課 保教工作被代管”……從造詞法看,用“藥兒園”替換“幼兒園”采取近音法,措辭儉省,主題突出,細思極恐啊。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來自《南都娛樂》周刊“中式英語”專題,上句屬典型Chinglish代表句,譯成中文是“你行你上??!不行別BB?!逼渌砭淙纭癢e two who and who”(咱倆誰跟誰)“You want money,i have no.you want life,i have one!”(要錢沒有,要命一條)“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等。
★『面容失認癥』
“臉盲癥”的別稱,來自新書《一生記不住一張臉》書介。談到“面容失認癥”對作者所生成的化學反應(yīng),作者寫:“你可以說面容失認癥帶來的禮物,就是與不確定共存的能力,能夠接納一個人可能會有的一切轉(zhuǎn)變……臉盲幫助我對種種可能性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在非常細膩的層面上,鼓勵我嘗試去認識并理解無法輕易看見的事物?!?
★『扎進下意識軟肌肉里的漁叉』
來自學者徐賁本周刊載于《上海書評》的書評文章。介紹維克多-克萊普勒《第三帝國的語言》一書的核心截至,徐賁轉(zhuǎn)引美國歷史學家格倫伯格的話說,納粹語言就像“‘扎進(德國人)下意識軟肌肉里的魚叉’。漁叉是有倒刺的,一旦插進肉里,便難以拔除……語言可以改變?nèi)说某@砗统WR。(文革期間)喝芒果湯是領(lǐng)受‘毛主席的恩情’,誰要是不喝,誰就是‘反對’毛主席,這樣的語言改變了‘爛芒果湯不能喝’的常理?!?
★『曬娃族』
來自作家連岳“我愛問連岳”新一期,原題“你會不會變成曬娃族?”。盡管文中連岳在文中提及“曬娃族=公害”這一意見時,為“公害”添加了引號,可在留言里還是有不少不同看法。而連岳的下述意見,可參考:“養(yǎng)孩子不是抒情,不要欺騙自己,它很辛苦,要有所準備。中國似乎沒有同類的研究,但我想人性都是相同的,在家庭關(guān)系中濫情的論調(diào),無限夸張母愛,無窮贊美孩子,都宜保持懷疑,也許與事實出入太大?!?
via 孤島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