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贏椿:多情的紙,溫柔的書——探尋書籍之美(二)
編輯/ SCIASCIA@TOPYS
《私想著》
出版社的名字也是手工刻成的,這個遇到了有很大的阻力,出版社很反對,他們花好多萬請人做的Logo設計,我說我就想要手工刻出來的。他們說,國家規(guī)定我們出版社都有Logo的。我說我不要稿費了,你就答應我一下。后來他們答應了,當然還是給我稿費了。我后來說條碼也要刻,他們說堅決不可以。定價也是刻的,條碼是國家給的,沒有辦法。
很多盜版畫變成了筆記本,不署他的名。立案查的時候,對方說怎么證明這個書是你自己的,他講什么都不行。后來想到,指紋是我的,每一本書都有我的指紋。這個官司現(xiàn)在看應該沒有什么問題,這些指紋是我當時掃描上去的。前面的序言也是手工刻成的。正文不是刻的,太多了。如果正文是刻的就太牛了。紙張就是用非常粗糙的牛皮紙,所有的東西都是單色印刷,價格只有二十九點八元,銷售還不錯。這樣的書是有個性的,我們不妨用設計讓它增點色。
所以我在做書籍設計的時候,一定是有區(qū)分的,我們看什么樣的書,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有的書真的可以做,有的真的不可以做。以文字為主要的經典名著,如果你做得太多,就成跳梁小丑了。就像如果你拍照,有人伸過頭來,你肯定請他讓一讓。我設計過很多書,大家不知道是我設計的,那就是經典,比如說北島和海子。我覺得名字都沒有必要留,那些書很經典啊,字號、字體、排號弄好了,就是好的東西。
《未刪的文檔》
電腦的光盤刻錄機,我覺得形狀很好看。我是學文科的,很奇怪每個小孔是干什么的。南京有一個電影評論家衛(wèi)西諦有一本書叫《未刪的文檔》。我們到一起談,我說我給你設計一本書,就用光盤的樣子來做吧。你的書叫《未刪的文檔》,我們就這樣做。他說電影書怎么可以這么做呢?我說電影書就要非要用電影膠片嗎?我們這樣做會給讀者陌生感,會很新鮮。我這樣做很多是對我的朋友,因為這樣做問題不大,如果是陌生人的書,做壞了,我會覺得很對不起人家。
這本書做完之后,受很多讀者的歡迎。它有一種陌生感,在書店里和很多電影書在一起,它不一樣。外形就是一個光盤刻錄機外殼的感覺。人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就抄它,但是沒有一個人說我是抄的。我把一個工業(yè)產品變成了書籍設計。其實這就是我抄的。設計師不要對著電腦冥想,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都可以用,一邊抽煙一邊喝茶就做出來了。但是這本書的內文沒有這樣的設計,就是文字和內碼,設計不能做過了,要馬上進入閱讀,書主要還是讀的。
《不哭》
做這本書是有淵源的。作者是一個記者,采訪了全國各地弱勢群體的一些人。找了八家出版社都被拒之門外,說這個書沒有賣點,都是慘兮兮的,民工、被拋棄的殘疾嬰兒等。我是一個內心柔弱的人,看了之后很感動,就把書稿拿到教室里帶給學生讀,讀完之后,有的學生眼圈紅了,有的抽泣了。我決定要做這個書,就做成平裝書,三十二開,書脊用手工來做,內頁用牛皮紙、廣告紙和雙膠紙和報廢紙。這本書用廢紙來做,氣質非常吻合。我們用不同的紙張來表現(xiàn)不同人的命運。我到處跑印刷廠找報廢的紙。一個乞丐,你給他一個烤山芋,比一個皮爾·卡丹要實在。我們這些書的稿費都捐給這些人,后來很多家出版社搶著出這本書。
封面紙張采用的是廢紙。上世紀八十年代裱皮鞋盒子的紙,綠色是紙的正面,反面是裱糊面。我一摸這個紙像粗布,質感也非常像布的感覺。這個書就像一個布料,很便宜,我買了好多這種紙,放大看就是布的紋理。
環(huán)襯用的是最差的牛皮紙,破爛不堪,做的時候找不到印刷廠,好的廠害怕印,好幾百萬的機器,不能用那么不好的紙糟蹋。我后來找了一個快倒閉的印刷廠,他說機器不好,我說我要的就是那樣。他說國家有標準,肯定不合格。我說這個書是公益的,誰也管不著。這本書的后面已經破掉了,紙有很多的破洞,書就是廢紙印的,就是表達這些人坎坷的命運,那種無望。廠長也被我感動了,重新開動機器,把回家務農的人找來重新工作。這里有不同的紙,根據不同人的命運選擇不同的紙進行匹配。一個孩子只有一歲半,燒傷之后,爸爸媽媽把他帶到了醫(yī)院,然后跑掉了。關于這個孩子的故事,我用最好的最白的紙張來表達,因為這個紙細膩得像嬰兒的皮膚一樣,而且開本要比正常的開本窄一些。讀者會奇怪,為什么窄?因為這個孩子只有一歲半,需要讀者特別關注他。
一個媽媽患了絕癥,孩子對他依依不舍,而丈夫拋棄了她。網友發(fā)起了一個活動,供這個孩子上學,這個媽媽后來走得非常安詳,所以我們用了橙黃色的紙。一個孩子出去撿東西,掉到了工地的池塘里淹死了,沒有人賠償,我用了冷的調子來表達,字都有一個被眼淚浸濕的感覺。如果我們設計得非常高級和文雅,在書店里可能有的人不會太注意。我作為一個設計師沖在了前面,用設計語言大聲地喊,大家來看這本書吧。千萬不要覺得我的設計過頭了,我只是想讓大家在琳瑯滿目的書中停下來,因為這個紙張感受不同人的命運。這是我有意為之。
出版社的名字也是手工刻成的,這個遇到了有很大的阻力,出版社很反對,他們花好多萬請人做的Logo設計,我說我就想要手工刻出來的。他們說,國家規(guī)定我們出版社都有Logo的。我說我不要稿費了,你就答應我一下。后來他們答應了,當然還是給我稿費了。我后來說條碼也要刻,他們說堅決不可以。定價也是刻的,條碼是國家給的,沒有辦法。
我們后來把書的費用捐給了安徽的孤兒院,我們覺得那里更需要錢。當他們知道城里來人了,歡呼雀躍。這是他們自己辦的公益孤兒院,是幾個老人辦的,全部自籌資金。這幾個孩子是被父母拋棄的殘障兒童,每天就知道吃、發(fā)呆和睡覺。有些孩子很可愛,他們在書中尋找自己的影子。他們非常開心,這對他們一生都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受到了關注,他們出現(xiàn)在了書里。這個孩子我把他放在書里,在吃面條,當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長大了,和我拍了一張照片,現(xiàn)在已經考上了比較好的中學。作為設計師,我能做到這樣,很欣慰。當我們走的時候,他們在河對岸和我們依依惜別。事情沒有結束,很多的網友讀者看到這本書之后,自發(fā)地籌集了一些資金和文化用品來到了孤兒院。
這個事情還沒有結束,這個孤兒院有一個孩子得了兔唇,爸爸媽媽都不要了,把他們用繩子系緊,掛在門鎖上。孤兒院有一個門鎖,經常會有小孩被掛在上面。孤兒院收到了三個兔唇的孩子,我們南京一個醫(yī)生,他是一位讀者,聽到這個消息就去了。后來發(fā)現(xiàn)手術比較難,自己沒法弄。正是那時候,有一個明星的女兒也是兔唇,他們到美國找了專家做了手術。一個網友說,人家明星的女兒可以去美國,我們不能沒人干。他們就給美國的慈善基金會寫了E-mail,告訴了他們這件事情。三個美國專門診治兔唇的專家?guī)е绹脑O備來到了南京。
這就是一本書,一本被八家出版社退稿的書,最后能夠讓三個孩子得到診治。你看這個孩子的唇被修好了,將來肯定是美女。我想我們做出版的,除了明星,除了娛樂界的東西,一些瑣事,真的還有這些東西。這樣的出版物真的比較少,這個書在出版的時候,我也受到了出版局的質疑。前面的序言是我寫的,后來被刪掉了,我寫了一句話“本書的事情都是真的”,出版局的領導說,你不可以這樣說,不能夸大其詞,我們政府到哪兒去了?我說這真的是真的。他說是真的,你也沒有必要說。
這本書,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講,是我最滿意的一本書。
《真相》
這本書也是把找我設計的人掉到里邊去了,痛苦不堪的一本書。根本掙不到錢,人都被搞進去了,這樣的設計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做完之后,對得起讀者和作者。這本書叫《真相》,講的是南京的慰安婦的幸存者。她們在二十幾歲如花似玉的時候,被日本兵抓去做隨軍的慰安婦。她們現(xiàn)在還活著,遭受著社會的冷眼相看,一些鄰居和子女不愿意和她們生活在一起,覺得她們很臟。一個作者拍了大量的照片,讓我來做。同樣,這本書也不用高檔材料,不會讓一般讀者買不起。
這本書在設計的時候,作為一個設計師,絕對不能在前面說太多的話,我在前八頁只選擇了八張黑白照片印出來。慰安婦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而且?guī)еC奇的心理。沒有任何的介紹,只是把前八頁看完,他會被震撼到。這都是當年二十來歲被日本兵強抓過去的女性。
封面我也沒有放過,擺在書店里應該更讓人關注。這件事是件觸目驚心的事,我用了黑和紅兩種顏色,白是露出來的。腰封用的是報紙的版式,因為對慰安婦的事實真相還處于輿論爭論不休之中,半截子的腰封也是想表達真相是永遠遮蓋不住的。文字也是用斑駁的文字和血跡來表達。這本書非常柔軟,我是用了比較好的輕型紙。書中的主人公的命運非常的堅韌,她們忍受著生活的欺凌,沒有自殺,依然在世上艱難地活著。書的切口有時候并不齊,但是我覺得沒有關系,有的時候是觸目驚心的,有些書可以稍微地表現(xiàn)一種殘缺。書的切口是染了黑色,讓書看起來很沉重。書的內容設計比較簡潔,除了把主人公特點顯露出來以后,沒有任何的花紋和線條。這樣的書就是打開來,讓讀者靜靜地看,沒有多余的。
書看起來很重,拿起來很輕。邊口是黑色,但不用很重的紙印,視覺上到了就可以,不能真的找很重的紙來印。
《沒有臉的詩集》
這也是挑戰(zhàn)國家規(guī)范的書。這也是有一定的淵源,客戶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對朋友太好了,設計他們的東西太用心,導致我不知道怎么做,設計了很多的方案,最后都想放棄了。他要出版的時候,我跟他們講,這個書能不能不要封面了?他說不要封面怎么行?我說我把書的名字改掉,叫做《沒有臉的詩集》,本來我想叫“不要臉的詩集”,他說不好聽。我說你是詩人你怕什么,就是赤裸裸地表達出來。這本書做了一個嘗試。
現(xiàn)在這本書的封面真的是沒有的,第一頁就是一首詩,名字就是《沒有臉的詩集》。這首詩就在講,為什么這本書沒有封面。作為一本詩集來講,它的表達、形式和內容都化為一體。詩集可以這樣做,但是其他的文集我不敢。這個到出版局申報的時候,依然不能通過,國家規(guī)定,書是要封面的。我后來小批量地做了這樣的書,我告訴他,這個書是有封面的,以天做封面,面子多大?2008年的時候,這本書差一點和《蟻囈》一同評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德國人喜歡,說這個書設計得太好了,內容和形式太契合了,可能我們還不太能接受詩集可以這樣做。
封面下去就是第一頁,他在寫第一遍個人簡介的時候被我斃掉了,發(fā)表了多少詩,博導什么的,我說這跟我的設計也太不匹配了。這是我給他設計的,出生時間略,籍貫略,職務職稱略,等等,最后性別:男。這很受讀者的喜歡。
《鼠述》
2008年南京下了一場大雪,我拍了大量雪地的照片,很好看。但是光拍雪比較枯燥,作為一部書是比較蒼白的,我覺得得找一個主人公。當時是鼠年,我決定做一本以老鼠為主人公,發(fā)生在雪地里的故事書。我發(fā)愁到哪里找老鼠,到南京各大玩具店買了老鼠到雪地里拍,我的助手一看就說這是假的。我說那怎么辦?用電腦3D動畫也不行啊。后來我們想到去醫(yī)院找小白鼠,就去借了兩只做我的模特,一起過了一個冬天。這些老鼠不怕人,對人有依戀,放了它也不走。
前半段我們講了一個小學生覺得自己生不如鼠。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用彩色來印刷文字,不斷地變化表達學??此苹馃幔鋵嵎浅o情。很多的孩子在學校里是很累。這個班主任非常的兇,一生氣就撓頭發(fā),講到班主任就會有個頭發(fā)在這里。這有一個蟲子,這是除四害。在印刷廠印的時候,我也看到了一個笑話,廠長在大罵工人,幾百萬的機器,怎么弄個蟲子進來了?我說這是我印在上面的,你們印刷效果非常好。
實驗室的小老鼠從來沒有見過雪,它見到雪之后非常陶醉。另外一個是小灰鼠,他對這些司空見慣,在撓癢癢。這是兩只小老鼠在雪地上非常饑餓,看到了一堆臭烘烘熱騰騰的東西,它們在研究這個東西。這是一條狗,在雪地里奔跑,這是一只貓在尋找吃的。這只貓看到了小老鼠,追趕著,當然這是P S,我不會那么殘忍的,不然小老鼠就沒命了。那年冬天我非??鞓?,帶著兩只小老鼠在雪地里拍照片。我也看到了感動的一幕,雪地里有一個洞,小白鼠掉進去了,小灰鼠在旁邊轉,它知道它跳下去也會上不來,但是小白鼠在里面凍得瑟瑟發(fā)抖,小灰鼠毅然跳下去了。鼠性啊。
這是后來小孩子臆想癥好了,我就把這些玩具和食物印上去了。
這本書賣得不好,很多人很不喜歡老鼠,你們如果喜歡打個折可以買走,或者直接寫信給我,我送給你們。我真的花了很多的精力去做這個,很享受這個過程。書做完以后,我的兩個小寶貝在我那里享受生活。我每天飼養(yǎng)它們,但是有時候我也很尷尬,我的老鼠從兩只變成了十幾只,味道特別大。我跟醫(yī)院的人說,我把老鼠還給你們?醫(yī)生說,我們這里是無菌老鼠,你們已經養(yǎng)了一個冬天了。這樣吧,你一手拎頭一手拎尾巴,一拉就死掉了。我說怎么可以這樣。后來我就把這些老鼠送給了朋友的孩子飼養(yǎng)。
其實萬物有靈,我們不要覺得螞蟻渺小,老鼠可惡。其實它們有很多東西跟人一樣,它們的集體意識,包括母子、兄弟之間的溫暖關系,真的跟人是一樣的。
《傅雷家書》
這是我做的很正統(tǒng)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很經典的書,但是出版社跟我講,他們就想做一本不太正常的精裝書。我說這就應該讓陸智昌先生或呂敬人先生來做。出版社說,我就想做一本不一樣的《傅雷家書》,我覺得這么經典的東西,在他們的堅持下,我覺得還是找一點概念。
現(xiàn)在這本書是大小開本,大家知道這里有兩個部分,一是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一是傅聰給傅雷寫的信。出于對父輩的尊重,前面這部分開本大出一截,這可能有點過了,但還是能夠表達。書放在桌上的時候,很像一個信夾,把信夾在里面。切口也是毛糙的。這是傅雷先生的手跡,很少有人用毛筆寫信了,所以我很直觀地表達了出來。這是我設計得比較正統(tǒng)的一本書,也確實有讀者提出了質疑,你不應該這樣做,我真的是被逼的。
《信封》
這本書也是有來歷的。我的一個朋友從德國回來以后,有一天我在他家玩,一個鞋盒掉到地上,里面有一些東西掉出來,我去看,以為是一疊卡片,后來發(fā)現(xiàn)是一封封信,而且封面是手繪的。我說,你應該把它們做出來成書。
我們現(xiàn)在有多少人還在寫信?春節(jié)的時候都是短信,而且是群發(fā)的,沒有人性的溫暖??戳诉@本書,我希望大家重新拿起筆來寫信。
說到封面的文字,這個作者是德國的音樂家,他追求一個女孩子,每到一個城市就給她寫一封信。投遞這種信是一個快樂,但是在國內,簡直難以想象,估計早被扔進垃圾堆了。每一個信封都是不一樣的,有照片,有剪貼。德國人寫了對方的名字、門牌號碼和地址。
在國內這樣的信真的要被丟掉了。每一封信,信封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形式又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這本書的好看之處。東西是一樣的,然而表達的形式又不一樣。他在國外的時候,把一張地圖做成信封寫上字,把鋼琴拍下來寫上字,沒有靈感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寫上字?;蚴撬乃挠白?。
我說你要給我示范怎么畫出來的,他就給我示范。我想在國內,很多的讀者會學著做一做。搞活動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首發(fā)式,把德國的這位音樂家請過來,很多孩子非常高興。我們現(xiàn)場做了一個講座,如何手工做信封,他現(xiàn)場表演了鋼琴,很多孩子自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了信封。我們也收到了全國各地的讀者給我們反饋的信封,很有形式感。這本信封的書,比較小資,在南方賣得比較好,在東北和西北賣得不太好。
《陸拾柒目》與《伍拾叁次》
這是兩本日本的舊書,破爛不堪,我從朋友那里拿到,覺得版畫太好了,插花風格也很好,就想做這本書。我花了半年時間把圖片進行修理,之后給大家呈現(xiàn)了日本的版畫和插花的書。這本書比較貴,因為紙張比較好。一本軟的書感覺非常好,一本書軟能軟到什么程度。我們知道精裝書很好,但是躺在床上看始終覺得不太舒服,但是一本像水一樣柔軟的書是什么樣的呢?我用了比較好的紙,所以價格也就貴了一點。
那兩本破爛不堪的舊書,修復花了很長時間。五十三幅版畫和六十七幅插花的方式,有點套書的感覺,以后還有一些類似的書,法國的,英國的,也會用數字來命名。這些紙是韓國進口的草莖紙,感覺很柔軟,也很質樸,不用手摁住就會這樣,不會反彈的。這本書我想讓它放著是什么形狀,就是什么形狀。當手松掉之后,又會很平整。這本書馬上就會上市,比較貴,四十來塊錢。我當時心里不忍心,想把紙換掉,后來想貴就貴一點吧,大家享受一下軟書的感覺。拉開之后很平整,自然地下垂,這種感覺非常人性。翻書的時候,最討厭就是有種力量阻擋著你,翻書的時候要摁住,手一松就會回來,這個力量對讀者來講就是不人性。若是硬精裝的書就要能攤平,軟精裝平裝的書就是要柔軟;而不應該我往這里,它非要往那里,看書的時候還要較勁,這樣的書趕緊扔了。
即將出版的書(小編注:已出版)
再講我近期的一些創(chuàng)作和即將出版的書,大家先睹為快。
《肥肉》(2014年2月出版,浦睿文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策劃了三年,一直沒有上市。每當要做的時候,總是來不及,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夏天的時候天很熱,《肥肉》上市誰敢買???我就等到今年10月上市。這本書的來源是什么呢?有一天我在夜市上看到一個鑰匙扣,就是塊肥肉,我就買了一個隨手丟在沙發(fā)上。我的一個學生從英國回來,穿著白色的裙子,拿著花來看我,她坐在沙發(fā)上感覺到下面有一個東西,她用手拿起來大叫,國內的衛(wèi)生還是這么差嗎?我就笑,這是鑰匙扣。她給我講述了她與肥肉的故事。我就用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很多人講出了自己跟肥肉的故事。這本書歷時三年,很多有名的作者都參與進來了。我們中國人的肥肉情節(jié)如此之深,比如說曹文軒先生,他開始一直不肯寫,我給他寫信,說你寫一千字兩千字都可以,后來他寫了八千字,這得在書里占多大的篇幅啊,后來想想,肥肉嘛,咱們書也可以做得“肥”一點。像麥家、虹影、殳俏、柏邦妮等都加入了書的寫作。還有尼姑、和尚、活佛,有的愿意吃肥肉,有的不愿意吃,大家都可以來談。在中國,肥肉是個非常廣泛的話題。在這本書設計的時候,我曾經想做一個特別的東西,把肥肉做個切片,鑲在書的封面上,已經跟廠家聯(lián)系好了,但后來電視上放仿真的食品有致癌物質,我說那就算了,還是用攝影的方式來表達吧。
這個書非常獨具一格,不是光懷舊,懷舊不是這本書的特色,這本書的受眾應該是非常廣泛的,農民、老人、大中小學生、醫(yī)生、美食家可以說,出家人也可以說,還有一個回民也寫了,被我斃掉了,我說你寫的萬一鬧出事情來不得了。這是廟里燒的素肥肉,這是臺灣故宮博物院的一個石頭特別像肥肉。我是想把跟肥肉相關的話題和資料都收入這本書。一個九歲的孩子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和自己繪畫的兒童手繪作品,非常富有想象力。剛才講的那個版畫家劉春杰,他給我畫了這個,“窮不丟書,富不丟豬”。這是音樂家給我畫的,他不畫肥肉,畫了一個人,想象力非常豐富。這是一個室內建筑師把肥肉和沙發(fā)做了一個聯(lián)想,很有意思。
這樣的書,非常有看頭,各行各業(yè)的人都能談肥肉,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這是我的設計效果圖,我經常在火車上畫圖,封面上只有一塊仿真的肥肉,用激凸和UV仿真印刷的,本來想弄一個肥肉切片的,現(xiàn)在也不搞了。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就是,封面上沒有文字,出版社非讓我打上“肥肉”兩個字,我說廢話,這不就是肥肉嘛?,F(xiàn)在封面沒有最后敲定,但是我想盡量還是這樣。但是有一天,我在從北京到南京的火車上想,書若是一塊肉就好了,于是我在火車上畫了一個草圖?;厝ノ揖唾I了一塊肉在掃描儀上制作,做了一個真的像肉的書,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說我夜里拿著這本書放枕頭邊來看,半夜起床一睜眼看到一塊血淋淋的肥肉在那里,根本睡不著覺了。我也想,若是有人本來想買這本書,因為這個封面不買了,也挺可惜的;很多年輕人喜歡這樣,后來我發(fā)現(xiàn)有個筆記本是類似這樣的設計,我就打了退堂鼓。為了照顧更廣大的讀者,我們就文雅一點吧。
《元氣糖》
北京作家殳俏,她對吃非常在行。這本書我做了一年,想做一本特殊材料的書,絲網印刷。無論是冬天看,還是夏天看,都非常柔軟,冬天也不冰手。這個封面材料是醫(yī)學上用的材料,沒有毒的,我問過了。我拿到醫(yī)院,醫(yī)生說這是醫(yī)院用的,沒有問題。這個書真的像日本蛋糕的質感,像糕點一樣,很好玩。用這種手法來做,拿在手上軟軟的,可能10月份會上市。讓殳俏等了一年,交上這個答卷,我自己也很欣慰。里面沒有任何設計,因為殳俏的文字太珍貴了,我不想再做什么手腳。封面是一個塑料包裝,像一個糖果包裝一樣封起來,很可愛。但是閱讀的時候,我絕不會打擾讀者。
《光陰》
這是我的另外一本新書,跟另外一個作家合作的。名字是《光陰》,講的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副標題叫“太陽的腳步”。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講的是經緯度的變化,季節(jié)對農耕文化的影響。
這本書原本沒有插圖,文字比較少。在尋找插圖師的時候我費了很多的時間,找了很多朋友畫都不行,最后決定冒險,去江蘇最偏僻的鄉(xiāng)村找到兩個農民畫家,用農民畫的手法來表達。他們就生活在二十四節(jié)氣當中,他們種地、養(yǎng)牲口,這兩個人還不是我最滿意的,我要找最樸實的農民畫家。于是我們驅車到江蘇最偏僻的地方找畫家,他知道我們來,打著雨傘過來給我們帶路。我把他的這一路拍下來,表達我對默默無聞畫家的敬畏。他不是一個畫家,不以畫畫為生,是個石匠,主要還是打石頭。他家的院子特別好,有梨樹,結了果,他真正地在二十四節(jié)氣當中生活。我們天天在空調房里,哪知道大暑小暑,他們卻感觸很深。我看他的稿子,真的不能提太多的要求,他比我懂得多。
我們坐在院子里聊天,他給我描述春天里梨花盛開、桃花開放的時候,滿院飄香。你們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離這種生活非常遙遠,而他們真正活在土地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走的時候,他跟我們告別,我飛快給他拍了一張,非常質樸。大家一會兒看看他的作品就會震撼,他比任何一個插畫師都要到位。
怎么做封面呢?我很為難。我從副標題“太陽的腳步”上找到答案,受到啟發(fā)。我就把黑白色的膠片拿在手上,讓光來照它。光陰嘛,太陽怎么表達?影子是最好的,溫度無法表達,我用影子來表達。我把白的書放在地上,膠片擋在上面,啪,一張照片,我的設計結束了,非常自然。中間用壓凹的方式把二十四節(jié)氣壓在上面,就像石頭上鑿了二十四節(jié)氣,然后“光陰”打在上面。實物拿到手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像大理石一樣,上面雕刻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文字,“光陰”打在上面。脊封是用星座的手法表達節(jié)氣的名字。
這就是農民畫家畫的大寒,大寒臨近春節(jié),這是他畫的春節(jié)時集市的場景。農民畫家質樸,若是找一個當代畫家來畫,一張畫只能表達一個場景,而農民畫家則不會,他的一個畫面可以表達多個場景,他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只是用最直觀的想法來描摹。
這是夏至,調子多美啊。我當時覺得這個插畫作者真找對了。
《蝸牛慢吞吞》
這是我養(yǎng)的蝸牛,我沒有用攝影的手法來表達,而是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因為我自己學的是中國畫不是設計。我四點起床很快進工作室繪畫,好在有我的模特,于是就做了這樣的東西。
去年我就想好了這本書的情節(jié),然而不謀而合,很多的東西應驗了,這也是讓我悲傷的地方,這本書講的是災難。去年構思的東西,今年居然發(fā)生了,我很害怕。這書到底怎么做呢?
很多人沒有發(fā)現(xiàn)周圍有蝸牛甚至有螞蟻,但是我告訴大家,蝸??隙ㄊ怯械?。我們日常生活中走路時看到的畫面,似乎看不到什么,但是這里有蝸牛,為什么你們看不到?很多人向前方或者前上方看,沒有向正前方或腳下看,所以你看不到。當你走在這樣的路上,蹲下來看看,有一只蝸牛在水邊。同樣的場景,就是剛才的畫面,蹲下來你們看到了嗎?還沒有?那就趴下來。當你把自己的身姿放低,你就會看到這么美的畫面。這個畫面是同一個場景,只是我的角度不一樣,我站著拍,我蹲著拍,我趴著拍。一個人真正能夠看到風景,看到感人的東西,不是你抬頭高高在上的時候,應該是放低自己的身段,你會看到讓你驚喜的一幕。春天的花瓣不小心落到了蝸牛的背上,多美啊。但是也有人不長眼睛,有時候蝸牛正在爬的時候,有人一腳踩上去,蝸牛經過最后的掙扎,很短的時間走向生命的盡頭。大家夏天走路一定要小心,我那時候會到平時看蝸牛的地方,把路上的蝸牛放在草叢里,它們不知道自己處于危險中。蝸牛在做最后的掙扎,這個時候螞蟻已經來了。
這本書全部是我用工筆手繪的方法來表達。蝸牛在和飛不動的蜻蜓對話,這個時候螞蟻已經來了,都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螞蟻也無所謂對錯,蜻蜓也沒有錯。這是孤獨的蝸牛,風景非常美好,但這時候它非常茫然,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用比較絢麗的色彩表達蝸牛內心的孤獨。這是路上行走的蝸牛被一腳踩扁,另一只蝸??吹搅怂?,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我還特地豎了一個牌子“慢”,這也預示著,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這么快節(jié)奏地沒命生活,不妨放下腳步來,人的需求有時候是無止境的,有時候要的真不多,主要看心態(tài),要慢下來。這是昆蟲世界里非常強大的甲蟲,包括人都會害怕它,但照樣也會走到生命的盡頭,蝸牛正在看它。
這是蝸牛在倉皇奔跑,一堆螞蟻緊跟著它。這些都是真的,是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東西。這是災難,下雨了,蝸牛沒有辦法躲藏,爬到路燈的頂端,看到汽車、房屋被淹沒、樹木倒塌。這是去年畫的,但今年發(fā)生了這個場景,我心里很害怕,全部都應驗了。這是大旱,魚都干得張開了嘴巴,蝸牛在干涸的大地上尋找陰涼之處。這個畫面很唯美,蝸牛趴在消防栓上,對著月亮,畫面講的是不管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不要一味地去抱怨,我們的心應該是有一份感恩之情,人活著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在蝸牛這本書里更多講的是對人性的反思。
我的愿望是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書香世界,讓更多的讀者看到更美的圖書。
我的講座完了,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