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的人到底會不會傷心
文/vivi@topys
TOPYS WEEKLY 一周脫稿秀 【第41期】
每個布滿灰塵的面孔背后都有一個靈魂?!ɡ盏隆ず惸?/span>
去年的草莓音樂節(jié),新褲子唱了一首《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他不會傷心,他不會傷心…… ”后來網(wǎng)上聽到的卻是另一個版本,“沒有文化的人不傷心,他不會傷心,他不會傷心,他也會傷心,他也會傷心……”最近發(fā)現(xiàn)連名字都干脆變成了《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如此糾結(jié)。
那么,沒有文化的人到底會不會傷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文化的人很容易傷心。
這種傷心有時候表現(xiàn)為自怨自艾。一顆剔透玲瓏(玻璃)心,因為看得更透、想得更遠而各種憂郁和無力。前幾天民謠鬧哄哄,馬頔挺無辜,但他那句引發(fā)炮轟的發(fā)言——“在中國做音樂真可悲”,倒確實是自怨自艾的標準句式,尤其加上“在中國”三個字,簡直就是蓋棺定論、無可辯駁。
向他開炮的李志,則很有一點借題發(fā)揮的意思,且這次打擊面之廣,足見有文化的人耍流氓的殺傷力。殊途同歸,也許李志恰好代表了有文化的人容易有的另一種傷心——憤怒。
搞藝術(shù)的,不憂郁,不憤怒,簡直就像名將不能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一樣遺憾。
那么,沒有文化的人呢?
如果你也困惑,喬治·奧威爾的《去維岡碼頭之路》給你答案。
“在一所房子后面,有一個年輕婦女跪在石塊地上,用一條棍子在捅從房子里接出來的——我想大概是——堵塞了的排水管。我有時間看到她身上的一切:她的麻袋布圍裙,她的笨重的木鞋,她的凍紅的胳膊?;疖嚱?jīng)過時,她抬起頭來,距離那么近,我?guī)缀蹩吹搅怂难酃?。她的圓圓的臉十分蒼白,這是常見的貧民窟姑娘的憔悴的臉,由于早產(chǎn)、流產(chǎn)和生活操勞,二十五歲的人看上去像四十歲。在我看到的一剎那間,這臉上的表情是我見到的最凄慘絕望的表情。當(dāng)時這使我想到,我們常說的‘他們的感覺同我們的不一樣’,還有什么貧民窟里生長的人除了貧民窟不知有別的,這種話是何等的錯誤。因為我在她臉上看到的表情并不是一頭牲口的無知的忍受。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遭遇是什么——同我一樣清楚地知道——在嚴寒中跪在貧民窟后院的臟石塊上捅一條發(fā)臭的排水管,是一種多么不幸的命運?!?
幾年前,在蘭陽博物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小屏幕放著一個關(guān)于漁民的紀錄片。里面那首關(guān)于討海人生活的閩南歌謠,對我充滿無知和局限的世界是一次強烈震撼。歌里說的是漁民生活的無奈,每次出海的彷徨,母親守候在家中的煎熬,在也許笨拙粗糙的皮囊下,它展示了一個無比柔軟和溫情的世界,比最細膩的情詩更柔腸寸斷,比最熱烈的莎士比亞還要炙熱。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文化什么時候成了人們會不會傷心的指標。
如果已經(jīng)簡單粗暴到僅僅以地域、文化或財富來區(qū)分人,那我們和色盲一樣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

看到來自著名文化學(xué)者鮑鵬山的演講實錄《我們培養(yǎng)了很多高學(xué)歷的野蠻人》,這一切比想象的還要糟一些。永遠不缺的冷漠而夸夸其談的圍觀者,也許只是高學(xué)歷野蠻人中的一種。
一周脫稿秀,我們下周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