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無數(shù)的《Anxy》,讓你別討厭自己
采訪撰文/盧丁@TOPYS
圖片制作/Meiling@TOPYS
攝影/西門,盧丁@TOPYS
部分圖片由Anxy提供
獨立雜志界的評獎權威Stack Awards 2018年的評選結果剛出來,《Anxy》又獲獎了——年度最佳藝術總監(jiān)(Art Director of the Year)以及年度最佳插畫(Best Use of Illustration)。
這已不是《Anxy》第一次獲得Stack的獎項了,去年它便榮獲Stack Awards 2017的年度新刊(Launch of the Year)的殊榮。
《Anxy》是一本很與眾不同的雜志,每一期有一個特定主題,探討人的內心世界,但又完全脫離常規(guī)。從主題上,它的選擇總會讓人大開眼界——從第一期的“憤怒”,再到第二期的“工作狂”,再到“越界”,直到即將問世的“男子氣概”,都是人們疏于探討的議題,但卻如此普遍而深刻地植根于生活之中,而又時常得不到消解。
但它并無意于給你提供任何一種關于情緒和壓抑的解決方式。只是想讓你知道,無論你目前正在經(jīng)歷什么,無論你處于如何的內心波動中,請不要討厭自己,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而當翻開每一期的《Anxy》,讀者亦會驚訝于原來一個議題有如此多不同的展現(xiàn)方式——從個人故事,到社會調查,到攝影作品,到音樂playlist,到電影場景,到漫畫,到解壓小游戲……層層疊疊的內容組合,加上風格獨特的設計,以及精心選取的攝影作品,展現(xiàn)便是一個單一議題所生發(fā)出的,多元而包容的世界,從此這個議題,不再是我們眼前所見到的模樣而已。
譬如工作狂,譬如越界。工作狂,到底是熱愛工作,還是以強迫自己工作當作一種消磨人生逃避痛苦的方式?而我們,真的清楚自己與他人的底線在哪里嗎?
關于《Anxy》是如何持續(xù)通過精彩的故事與設計講述每一個令人期待的主題的,我們與《Anxy》的創(chuàng)始人Indhira Rojas聊了聊。
ABOUT Anxy
可以介紹一下自己嗎?
我是Anagraph的負責人以及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這是一家位于加州伯克利的設計工作室,同時我也是《Anxy》的創(chuàng)始人。目前我正在進行《Anxy》第四期的工作,這一期的主題是“masculinity(男子氣概)”,現(xiàn)在正在Kickstarter上進行眾籌活動。
左為Indhira Rojas
創(chuàng)立《Anxy》這本獨立雜志的想法是如何誕生成型的?
一直以來我都著迷于紙本印刷,著迷于它強有力地通過文字、形式和圖像的并行來講述故事的魅力。紙本可以通過視覺、所蘊含的情感以及引發(fā)的思考,讓讀者更好地身臨其境,并改變他們的認知,獲取新的想法。當然書籍、雜志等印刷品并不是能夠實現(xiàn)這個目的的唯一媒介,但對我來說卻始終是最強有力的。
在我的職業(yè)發(fā)展里我總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為雜志工作,雖然過去也有一些相關的工作經(jīng)歷,但是都不如《Anxy》這般強烈而又野心勃勃。《Anxy》的驅動力來自于希望世界上能有這樣一本雜志出現(xiàn):它向讀者講述關于精神健康的議題,但它并不醫(yī)學,并不病理,也不是為了提供規(guī)范的治療和教學方法。我希望找到與我相似的故事,希望人們能夠通過他人的歷程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時藝術和創(chuàng)意也成為講述這些故事的一種方式。
《Anxy》的誕生是否也與你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
是的。我還很小的時候,曾有過一段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而這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一直以來我掙扎著試圖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認為自己是一個異類,而又因這種想法感到羞恥。于是我回避他人對我的關注,不向任何人吐露心聲,直到年近30才開始尋求早就非常需要的心理健康治療,直面那些帶給我如此多波動、不安和痛苦的經(jīng)歷。從那之后我一直試圖理解自己,理解創(chuàng)傷是如何影響了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Anxy”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特殊的涵義嗎?
這個詞其實是對“angst(焦慮)”的小加工。因為我母語是西班牙語,因此angst的發(fā)音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挑戰(zhàn),我總是會把“I feel angst-y(我感到焦慮)”發(fā)成“I feel anxy”,這實際上也蠻好玩的。但當創(chuàng)立這本雜志的念頭涌現(xiàn)的時候,“anxy”就成了最合適的名字了——簡短,而又與焦慮和消極的情緒有關。
《Anxy》的主創(chuàng)團隊有多少人?你們對精神健康的看法是否相似?是什么讓你們聚在一起?
到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已經(jīng)有了相對較大的團隊,包括自由撰稿人到兼職人員。而編輯、設計、市場、執(zhí)行團隊方面,目前有10-15個人,在出版的不同階段負責不同的部分。
《Anxy》是在2016年由一群對彼此個人經(jīng)歷和困境有深深共鳴的核心編輯團隊創(chuàng)立的。從一開始我們就開誠布公地談論那些影響自己如此之深的經(jīng)歷,以及我們的脆弱之處,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原來還沒有太多關于人的內心世界、關于勇敢而坦誠地敘述個人故事的出版物。而《Anxy》的主旨正是創(chuàng)立這樣一份可以講述這些故事的刊物。
你們一般在哪里辦公和聚會?
我們有一個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坐落在加州伯克利的一棟建筑里。樓里有好幾個工業(yè)廚房,所以每天都是曲奇等美食的香味,還真挺分心的!而在這里,我們進行著頭腦風暴、每一期雜志的不同分工以及宣傳的工作。
《Anxy》的辦公室
ABOUT CONTENT AND DESIGN
每一期《Anxy》都有一個非常明確而又不落俗套的主題。這個主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可我們卻總是忽略或選擇不去談論它。選擇這些主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每一期《Anxy》的主題其實都是自傳性的,它與我自身情緒健康歷程有某種連結,也反映了我所認為的更值得關注的內容。比如第一期我們之所以選擇“anger(憤怒)”,是因為創(chuàng)傷幸存者憤怒的關系總是很錯綜復雜的,有些時候我們難以解讀到底憤怒是正常的還是有害的,而有時候憤怒也會讓人感到羞恥,而我正是希望能夠通過雜志可以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探索不同邊緣的空間?!癢orkaholism(工作狂)”也同樣是我所掙扎的一個情緒問題。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變成了通過強迫自己工作,而不是努力工作,來應對自己的生活?
通常你們是如何決定下一期主題的?是什么讓你認為這個主題足夠強大豐富,能夠支撐起一整本雜志的內容?
我們會有兩三個適合的詞作為選擇,它們代表了我們可以去報道的有潛力的領域,而這些詞也來自于我們的自身經(jīng)歷以及對世界的觀察。我們會接著展開與讀者、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的對話,反思哪一個主題可能更為有趣以及與當下相關聯(lián),也開始討論到底哪個主題會有最多的先鋒性對話和內心反思的可能。這個標準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那些并沒有被報道太多的領域,我們可以為其增加更多解讀和價值。
比如“masculinity(男子氣概)”這個主題,就是在我和編輯以及一個朋友的討論中出現(xiàn)的,我們正在談論男子氣概是如何從幼時到成年時以不同方式顯現(xiàn)在人的成長。我們看到男子氣概的議題越來越和我們的生活緊密關聯(lián),并且出現(xiàn)在#metoo的全國性對話之中。我們討論男子氣概并不純粹關于男性,而是關乎每一個人,因為這種氣質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影響我們對于自己的認知。而正是從這些熱烈的討論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就是我們希望能夠更為深度探索的話題。
《Anxy》是如何產出內容的,又對內容有怎樣的標準?
我們通過公開征稿來收集內容,公眾可以向我們發(fā)來他們想要撰寫的選題,同時我們向跟每期主題相關的作者約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邊發(fā)現(xiàn)新的寫作者和新的聲音,一邊通過資深撰稿人來為每期雜志增加維度。
我們對于每個故事的標準是——他們必須深度個人化,非傳統(tǒng),而又超乎個人敘述層面,能夠提供某種深刻的見解,給予讀者以某種啟發(fā)。
《Anxy》里的一些故事是非常個人化的,但是又能讓讀者獲得許多共鳴。通常來說,當一個故事太過私密,有時會陷入自說自話或自我沉浸的狀態(tài)里,最終與讀者感受脫節(jié),但《Anxy》在這一點上卻把握得很好。而保持這種平衡是否也是你們在選擇內容和作者的標準之一呢?
是的,這個平衡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尋找的內容是不僅可以帶來新的視角和見解,又能在行文方式上讓讀者有代入感和某種連結。我們試圖回避那些關于自我拯救或者關于如何處理某種經(jīng)歷的故事,而那些修辭、情節(jié)過于常見的故事或意料之中的故事,我們也傾向于不考慮。本質上說,我們希望呈現(xiàn)的故事,是可以感動讀者,給他們帶來慰藉,以及讓他們在這種經(jīng)歷的復雜性上產生共鳴的。
每一期《Anxy》都圍繞單個主題延伸出眾多豐富而又意想不到的的角度,比如第三期的“boundaries(越界)”主題,原來圍繞著“邊界”這個議題能夠有如此之多的話題,而邊界竟然是如此廣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們周圍,普遍到甚至有時我們自己都忘了自己與他人的邊界。那么《Anxy》到底是如何通過如此多的角度來展現(xiàn)單個主題的呢?
謝謝,這也是我們持續(xù)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對一個主題始終維持一個較大的對話框架,并且希望它是融會貫通的。這個主題有著不同的涵義、不同的觀點以及不同的解讀,它將是對某種價值觀的反映,而對于一個經(jīng)歷的解讀和掌控從來也不應只有一種方式,它在生活的不同側面中,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而我們通過所選擇的內容的組合,來反應這種普遍性和復雜性,而結果就是一次對不同解讀的吸納,發(fā)現(xiàn)某個議題如此錯綜復雜,并且這個過程是不帶評判色彩的。
每一期《Anxy》的設計風格也非常鮮明?!禔nxy》如何通過設計來更好地展現(xiàn)當期主題?
《Anxy》的與眾不同也來自于它的藝術和創(chuàng)意。通過視覺,我們可以表達有時言語無法達到的境界,這的確是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藝術、設計、以及個人講述的結合也是我們自認為非常強有力的處理方式。
我們對于如何使用設計和視覺策略來強化主題、豐富讀者體驗,有著明確的目標,每一期的設計都應該是獨特而與主題緊密結合的,所以每一次的設計都大相徑庭。我們傾向于先從某個視覺隱喻入手,為雜志里的設計元素、視覺方向及形式打下基礎。設計是為了錦上添花,并且協(xié)助更好地傳達故事里不同的細枝末節(jié)。
可以跟大致講講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設計理念嗎?他們在視覺上非常不一樣,第二期采用了大膽的色彩組合,而第三期卻相對柔和許多,但兩種不同選擇又如此豐富表現(xiàn)了當期主題。
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區(qū)別在于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視覺隱喻。第二期的主題是工作狂,我們想圍繞這個詞來展開想象,同時又表現(xiàn)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這種不穩(wěn)定的能量。我們對于色彩的選擇(比如霓虹橙)是為了更加醒目、引人注意而又展現(xiàn)激進的態(tài)度。插畫的方向則是特意要顯得忙碌、復雜而又層層疊疊。這是我們所認為的對工作狂的一種視覺表達。
而對于“越界”這一期,隱喻主要集中在焦點、模糊不清以及邊緣這三個概念。希望表達的訊息是,邊界并不總是非常明晰的,有些時候會變得模糊,不知道哪里是開始哪里是結束。我們也通過了不同方式在雜志里表達這個概念,如延伸到邊緣或者跨版的圖像,都是希望在視覺上造成一種不舒適感。同時我們也使用不同的策略來制造漸變效果,譬如在文本、邊緣、以及在背景上。而在藝術家和插畫師的選擇上,我們則傾向那些作品有觸感或偏拼貼風格的。
《Anxy》第二期
《Anxy》第三期
ABOUT FUTURE AND FEEDBACK
《Anxy》希望向讀者傳達的信息是什么?
我們應該營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并在感覺對的時候,有勇氣和安全感去分享這些內心世界。《Anxy》希望通過所敘述的故事和營造的視覺世界,來建立這樣的表達。一個能夠讓人安全地在內心世界進行對話并且自我探索的世界,才是一個互相連結并共同激發(fā)更高潛能的世界。
可以分享一些讓你感動的讀者留言嗎?
以下是一些令我個人非常印象深刻的節(jié)選:
“沒有人曾如此坦誠地談論精神健康問題?!?/p>
“《Anxy》不僅僅只是讓你感到舒服——它讓你知道,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不管你認為自己是多么瘋狂。”
“意料之外的是,當你開始談論起《Anxy》如何滿足了你和讀者們的需求,我突然不由自主地哭了起來。你在敘述自己的故事時所展示的那種脆弱,與我的痛苦深深共鳴,讓我卸下了自己的防備?!?/p>
《Anxy》第一期“憤怒”現(xiàn)已售罄
未知商店淘來第二期
“The Workaholism Issue 工作狂”
以及第三期
“The Boundaries Issue 越界”
一本探討工作如何成為應對生活的方式
一本探討到底邊界如何反映自身
實惠過海淘,手慢無
(同時大熱《Poemotion》系列
也在同步發(fā)售中噢)
立即掃碼購買▼
TOPYS旗下優(yōu)質商品與創(chuàng)意服務精選平臺,以販賣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宗旨,專注廣撒網(wǎng)開腦洞,搜羅并推薦每一個無可預告的非標品,期待為你的日常贈送驚奇和欣喜,讓未知賦予你全新的質感體驗和靈感啟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