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上,創(chuàng)造一個小人國
對這位來自西班牙的雕塑藝術家Isaac Cordal來說,世界就是他的游樂園。一個又一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兒從他手中溜出,游走到歐洲各地,你也許會突然在一個公共汽車候車亭頂部瞥到某一位,又也許會偶然在排水溝里看到一個有趣的身影。
Cordal擅長的,正是微型街頭藝術。他熱衷于制作約15厘米高小人物雕塑,主題往往是通過對資本主義、權力體系以及官僚制度的觀察,來呈現(xiàn)某種社會刻板偏見。
Bilbao, Spain
而當這些小人被安置在不同地點,并與景色融為一體的時候,便是一次絕佳的,作者或是小人對于所在地的詮釋和評論。
“我的作品是一個,嘗試去理解并且改變這個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的濾鏡?!边@位雕塑家說道。
譬如一件在東倫敦Hackney哈克尼區(qū)的裝置藝術作品,便是一班身著西裝革履而神情冷漠的男人,意為以刻意陳舊的形式,來呈現(xiàn)父權制度以及資本主義制度。
Follow the leaders, London, UK.
Follow the leaders, Berlin, Germany
Follow the leaders, Beaufort04, De Panne, Belgium
這個創(chuàng)作項目已持續(xù)多年,名為“Cement Eclipses(水泥日食)”,字面意思指的是水泥建筑遮擋陽光的景象。對于Cordal來說,則是“一種對于發(fā)展的批判性反思”。
在材質(zhì)上,Cordal往往先用粘土來制作雕塑原型,然后再用水泥來多個復制。他認為水泥是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代表性足跡,而今天的城市群早儼然一個個水泥森林,仿佛它們才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大自然。
New York City
Boras, Sweden
在這個瞬息萬變、話題隨時引爆而又隨時消失人海的時代,雕塑家看到人們愈漸希望通過體積的龐大或題材的大膽,來留住某些關注。反而小成為了最難能可貴的東西。
而又因為小,雕塑們便可以更好地融入周遭城市景物中去。街道成為最好的布景,與小人相輔相成,生發(fā)出一幅幅微小而又包含深意和隱喻的畫面。林林總總的人們經(jīng)過,當然常常會忽略這些微型雕塑,但“我很好奇某個人突然發(fā)現(xiàn)它們的那個瞬間,”Cordal說。
St Peterburgh, Russia
Bilbao, Sp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