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史上首支談“隱私”短片,有點皮
今年3.15爆出的“智能騷擾電話,自動獲取用戶個人隱私”,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諸如此類的私人信息被泄露的資訊,不足為奇。
而談及被侵犯各類大小“隱私”,大伙的條件反射可謂毫無二致。
視作私人后花園的日記本,總?cè)滩蛔〗o它安裝一個面部識別ID鎖;
原本興高采烈的兩人對談,忽然走進第三個人,瞬刻空氣忽然安靜;
塵埃落定住上豪華大單間,卻有“神秘嘉賓”試圖闖進,來一張“保持距離”拒之門外。
條件反射的公式不止一條,但將其影視化時,卻條條讓人不得不驚呼:“啊,這不就是我嗎?”
短短55秒,配合頓挫抑揚的音樂,從臥室到浴室,從辦公室到課堂,從餐廳到私家車,蘋果最新·、TVC《Private Side》,又是一支精彩絕倫的作品。
這是蘋果首次以產(chǎn)品重視用戶的隱私作為切入點制作TVC,作品賣點亦是通俗易懂,巧妙契合。
以當下眾多社交程序?qū)τ脩綦[私獲取要求過多為洞察點,《Private Side》采用一連串人們在保護自己隱私時,會作出的反應(yīng)為素材片段,引出最終的廣告語:“If privacy matters in your life, it should matter to the phone your life is on.”(“如果隱私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那么它對你使用的手機也很重要?!保?/span>
亦有媒體分析指出,這支短片是蘋果對今年一月被爆出的用戶隱私保護BUG——“蘋果自帶通話功能Facetime,在用戶向其他用戶發(fā)起邀請后,只要在Facetime中填寫自己的號碼,那么在對方?jīng)]有接聽的情況下,發(fā)起者也能夠聽到受邀者麥克風傳來的聲音”的一次公關(guān)回應(yīng)。(此功能未涉及中國區(qū)用戶。)
*知名科技網(wǎng)站《The Verge》報道
而在今年1月,蘋果也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19(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展覽會)上,以蘋果以隱私保護為主題制作了一張“極簡風”戶外廣告。
*讓iPhone上發(fā)生過的事就留在iPhone上。
只不過對比直白說道理的戶外廣告,我還真的蠻喜歡《Private Side》最后的動態(tài)轉(zhuǎn)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