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nèi)TV唱的還是十年前的歌?

我們這一代,真挺對不起2020年與時俱進的KTV曲庫的。
周杰倫可以兩個小時輪著播不重樣,在座的各位都準備好了吼一嗓子。《離開地球表面》前奏剛響,躍躍欲試搶麥的姿勢仿佛五十米田徑起跑。
范曉萱陳綺貞蔡健雅是冷場必備,林宥嘉陳奕迅孫燕姿或許還能救救孩子。《情歌王》中長達八分鐘傳麥結(jié)束后,今天這局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哦,新晉金曲可不能漏過了伍佰大哥的最后一支舞。
到底為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去KTV唱的還是十年前的那些歌?

01
笑爸媽曲庫過時的年輕人,正步入其后塵
小時候被爸媽帶去聚會,中年男女們民歌軍歌八十年代苦情歌信手拈來,你坐在角落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真沒勁。
而好不容易輪到你愛國者MP3里循環(huán)播放的周董,你使勁把舌頭捋直了好應(yīng)付那一連串的RAP,沒成想爸媽也跟著搖搖頭:話都說不清楚,有什么好聽的。
罷,罷,罷。

再看如今,自稱中年興趣養(yǎng)生的你我他,把00后弟妹往包廂一領(lǐng),往事重演。不過十年的年齡差,恍若間隔了一整個漫長世紀。
這一屆年輕人對流行事物越來越容易疲憊了。
當外甥們開始蹦跶“拜拜甜甜圈”,我輩正在感慨“那就不要留,時光一過不再有”。
新歌食之無味,鮮肉消化不良,歌還是老的好。像朋友,陪著我們長大,兜住了過往那些直來直往的快樂與開不了口的糗事。
那時候還有拿起電話就能唱得響亮的電臺節(jié)目,甭管是鬼哭狼嚎還是技驚四座統(tǒng)統(tǒng)歡迎,反正你極大幾率擠不進熱線。
那時候也流行買一卷空白卡帶,偷來長輩的老式磁帶機把自己的心意反復斟酌收錄,再趁沒人注意放進那誰的課桌抽屜里,還小心留意得妥妥掩在ta的長袖校服下面。
很多時候我們聽的不是音樂本身,是附著在它之上的某種生活、某段故事,雖然絕大多數(shù)可能見不得人。

“找一個承認失戀的方法,讓心情好好的放個假”,讓多少男孩女孩無數(shù)次哭著跳完;“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辯,女人實在無須楚楚可憐”的細微末節(jié),真花了好幾年才總算搞明白。
害,你看情歌聽了再多,還是談不好一場戀愛。
02
全民大合唱是現(xiàn)代人聚會的禮節(jié)與要義
同學聚會最愛選的活動套餐,吃飯唱K,經(jīng)濟實惠。
十多年過去亦如是。
久未見面,誰都不好意思。于是需要一些膾炙人口的歌兒,幫忙炒熱氣氛。
《快樂崇拜》《戀愛ING》《愛之初體驗》走一輪之后,這麥自然就閑不下來。它們足夠有魔力,讓那些整日分享陽春白雪的朋友,放下包袱,想唱就唱。

“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畢業(yè)的時候唱這首《再見》啊,哭成一片呢?!?/p>
“對啊,現(xiàn)在看不就是畢業(yè)嘛?!?/p>
“想當年”的話匣子好不容易因此打開,那些關(guān)于工作關(guān)于學業(yè)關(guān)于資源的話題終于可以告一段落。
你咬了咬牙點播了《女兒情》與《舞女淚》,聽到另一邊傳來了陌生的和聲。哦,是曾經(jīng)就沒說過兩句話的小陳。合唱一首老歌謠的默契難得,是成年人之間的心照不宣。
另一邊,是天南地北共此時的部門團建。很有意思的,每個地域都有屬于自己的高潮曲目。
胡建人只熟練掌握一首《愛拼才會贏》是萬萬不行的。遇見來踢館的廣東朋友,請昂首挺胸地攬過他的肩,邀他把酒共唱“嘸驚風嘸驚涌,有情有義好兄弟”。

東北的哥們兒除了用《我的好兄弟》下酒,還別忘了那首《咱們屯里的人》。前奏一出就能稱霸全場,唱出鄉(xiāng)村愛情的欣欣向榮之余,純熟的卷舌音和兒化音還能叫在場的老少爺們兒大氣不敢喘一聲。

粵語區(qū)的朋友選擇就更多了。




謹記,千萬不要獨身與一群廣東同事共處一室,否則這局就沒你什么事兒。

摩拳擦掌的包房里,個個人狠話不多,搶麥倒挺快。
03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打歌
混KTV的最高評價,莫過于一曲唱罷,聽眾錯愕:“我還以為剛剛放了原唱?!?/p>
這可比雞肋系統(tǒng)識別出你的音色像孫燕姿更令人激動。
想要解鎖如此成就,除了前期得用對力氣開嗓門,還得在對的時間掏出那首每每必點百唱不厭的主打歌。
哦,基本上寒窗苦練沒有個十年八年的,都沒資格被稱為“主打歌”。

有人非要點名《死了都要愛》。腿沒蘇見信長,高音還沒人家漂亮,又何必偏惹鄰座在捂不捂耳朵中陷入兩難。

有人一口氣點了十首英文韓文日語歌,試圖與隔壁那位閩南話廣東話四川話樣樣精通的社會大哥正面剛。
有人自然不能放過曾經(jīng)躋身某民K歌排行榜的一枝獨秀,KTV的環(huán)繞立體聲真實還原“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有人會選你倫前《七里香》時代的安靜/暗號/游園會/半島鐵盒/上海一九四三,不那么熱門的最有面子。小朋友們倒背如流的《等你下課》比起以上,真真小巫見大巫。

周杰倫早已是這個世代的文化符號。曾經(jīng)互相借卡帶翻錄的那群人,如今已成了孩子他爸他媽。那時候的作品在流行音樂的大框子下,撒開手腳把各式各樣的風格揉得有模有樣。
我們?nèi)缃駪{音樂風格以群分,卻不知那些金屬哥特嘻哈甚至中國風與古典樂,早在千禧年初就被你倫全盤吸收以最優(yōu)組合輸出,營養(yǎng)充足好吸收。

《三年二班》的編曲中用乒乓球音效作打擊樂,《亂舞春秋》相當任性地用八個段落串起四分半鐘的曲長,《完美主義》里竟把自己的名字唱成順口溜……歌詞上禁毒環(huán)保反戰(zhàn)反家暴,立意遠不止綿綿情歌。
一個時代的主打歌除了擁有傳唱度,還需要彼時就成先鋒,十多年后仍耐聽得很。
更別提擁有200萬評論的《晴天》成為前網(wǎng)易云音樂熱門打卡勝地,叔叔阿姨們絕地反擊送你倫上熱搜的英勇事跡。

也難怪有人說,我們這一代從小就有好東西聽,真好。
04
沒有人再照著華語音樂排行榜聽歌了
“華語樂壇的光輝歲月一去不復返”這話兒,還真不能這么早說。
但現(xiàn)在的排行榜是真的……沒眼看。

粉絲為打榜掏腰包收割了一沓沓數(shù)位單曲與專輯,結(jié)果為“該送給誰好”撓禿了頭。這圈層還沒來得及破,就被隔壁棚的“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搶先攻占了大街小巷的水果店便利店腸粉店。
回頭看看二十年前的頒獎典禮,說是神仙打架再不為過。
哥哥張國榮,對打擂臺的那英田震,頂一頭黃毛小卷的李玟,背著書包上領(lǐng)獎臺的樸樹,沒散伙也很靦腆的花兒樂隊,未分半壁江山的陶喆王力宏,或許還一點兒不來電的張柏芝謝霆鋒……以及尖叫誠意毫不輸專業(yè)應(yīng)援的觀眾席樂迷。




就連當年領(lǐng)獎必備開場,“感謝CCTV,感謝MTV”,也是闖遍大江南北的黑話一句。

難免嘆息,時光一過不再有。
曾經(jīng)被紅布捂著眼唱《一無所有》的少年如今也扼腕:“現(xiàn)在的年輕人聽的音樂是包裝出來的,都是因為長得好看?!?/strong>
單曲永遠比歌手紅,仿佛成了這些年的不滅定律。短視頻多用幾遍,單曲播放量就能繞地球轉(zhuǎn)幾圈。但瞅瞅周圍,現(xiàn)在誰還學貓叫?
聽的都唱不會,費了大力氣學成的KTV曲庫不給機會——也是朋友們心中的有苦說不出。K局只要持續(xù)兩小時以上,就一定搬出壓箱底的老歌,順帶揉揉自己坐久了的腰。
不過在上一輩眼里,二十年前的排行榜也不過轉(zhuǎn)瞬即逝的三天熱度而已。就在我對著手機放聲嘶吼《挪威的森林》時,我爸從旁邊走過撂下一句:“這歌兒不都過時好久了么?”
真·流水的排行榜,鐵打的“分豬肉”。

你可能也好長一段年月沒推開KTV厚重的玻璃門了。畢竟這年代我們的K房在浴室,在天臺,也被壓縮在那一個還沒巴掌大的手機屏幕上。
好在好音樂還有很多,只是我們的耳朵不能被“流行”慣壞。
而能否成為“流行”,還得靠無數(shù)雙耳朵鑒定。
寫到最后,想起早些時候聽伍佰演出,他說:“別人以為我寫的是愛情,其實不是,我寫的是人生?!?/strong>臺下歡呼收不住聲。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也能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遇到那首剛剛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