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to B廣告可以是一支精心打磨的喜劇
今天,在東東槍老師的微博上看到的一個20年前考古廣告,一看主演就樂了——這不是《地下交通站》的賈大隊長嘛。


這支廣告誕生于2000年,為IBM的“電子商務”制作。當時,互聯(lián)網(wǎng)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沒有那么容易接觸到,電子商務更是一個全新的概念,IBM是最早看到電子商務前景的公司之一。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誰,都不會把 IBM 提出“電子商務”僅僅看做一支廣告,它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革命,受眾也必然是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公司高層與專業(yè)人士。
20年前的to B廣告,要如何傳達“電子商務”這一復雜又陌生的概念?北京奧美為我們呈上了一份優(yōu)秀的答案(這一系列的廣告共有六支,在此精選兩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這系列廣告的杰出之處在于相當明確“廣告”的概念,并且充分運用了電視這一載體。
首先,觀眾天然厭倦廣告,因此想要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如何不讓受眾排斥是關鍵。
雖然現(xiàn)在看起來畫質高糊還是黑白色調(diào),也沒有流量明星坐鎮(zhèn),但制作非常精良,劇本亦經(jīng)過精心的打磨。就比如藥店篇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參與這個項目成員王希樂先生說,為了拍攝這個劇本,他們曾前往藥店做調(diào)研,從語氣到字數(shù),再到表達方式,字斟句酌地調(diào)整每一句臺詞。
同時還請來了演技扎實、形象鮮明的優(yōu)秀演員(比如顏冠英老師),用真實而夸張的對白、細膩的表演、豐滿的人物形象營造了整個生動又充滿趣味的場景。
我們看到最終的成品甚至絲毫不亞于當時流行的情景喜劇,也打破了觀眾對廣告的反感。
其次,電視天然具有大眾娛樂屬性,電視廣告受時長、觀看者心態(tài)等方面限制,在深度表現(xiàn)上有很大局限性。
北京奧美明確了一點,在簡單與復雜之間,并無完美的折中方案。通過一支廣告根本無法把“電子商務”這個在當時還陌生的概念闡述透徹,如果制作一支試圖講清“電子商務”的科普式廣告,不僅讓大眾乏味反感,專業(yè)人士看起來也不明所以。
因此,整個廣告充滿了簡單和幽默的力量,同時又直指本質。
正如藥店篇不需要像大家解釋到底什么是“客戶關系管理”,它只是將一個對客戶熱情過頭的藥店店員從生活中搬了過來,以此告訴大家,滿足客戶需求,你有更好的辦法。
而新疆篇則抓住電子商務相對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驚人的跨地域性。即使你在新疆,也能把天山雪蓮賣到廣州去——不知道廣州在哪里也沒關系。
讓大眾覺得這支廣告很好玩就足夠了。真正的目標群體、需要考慮更多的人,自然會去想更多。
這就是20年前廣告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