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190部懸疑電影中選出了這些文案,哪一句讓你細(xì)思恐極?
這段時間,懸疑題材的好片絡(luò)繹不絕。還記得《隱秘的角落》剛火起來時,“我還有機會嗎?”和“一起爬山吧!”這兩個梗迅速出圈,讓錯過劇情的我看得兩眼發(fā)懵。

很少有這樣的劇,光片頭動畫都被顛來倒去地分析。觀眾們似乎也勤快了起來,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喜歡這種需要稍費腦筋的題材,主人公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要扒下兩層皮來,琢磨一下是否別有深意。的確,編劇們在撰寫懸疑題材的劇本時,總會在某些容易錯過的橋段里埋下那根牽制后續(xù)劇情的伏線,當(dāng)謎底揭曉時,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答案早已揭曉。
懸疑題材就是這樣有魅力,讓人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為什么懸疑題材有這樣的魅力?今天,我們來看看,電影宣傳文案們是如何讓觀眾產(chǎn)生好奇心,鉆到這讓人猜不透、看不穿的懸疑劇情當(dāng)中。
整體來看,短且上口
本次選取的電影來源于豆瓣電影懸疑分類,精選了100條懸疑電影宣傳文案。從最早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到斬獲第54屆金馬獎8大獎項的《血觀音》(2017),素材選取時間跨度近百年,為我們?nèi)娴卣宫F(xiàn)了懸疑電影宣傳文案的寫作編年史。

但因為此次入選的電影國家以歐美國家為主,亞洲國家為輔,我們在分析的時候也會以英文文案為主,中文翻譯為輔。
綜合來看,因為電影文案的寫作目的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nèi)給觀眾留下影片內(nèi)容的大概印象,讓觀眾產(chǎn)生購票觀看的欲望,因此文案長度普遍偏短,平均長度僅為8.27個詞。寫過文案的人都知道,短文案往往比長文案難度高上許多,不光要在這方寸之間體現(xiàn)出內(nèi)容的精彩之處,還不能全盤托出,泄露了影片的核心機密,非??简炍陌傅墓P力。
另一個有趣的點則體現(xiàn)在文案的詞匯密度(Lexical Density)之上。所謂詞匯密度,是用來計算詞匯在語言結(jié)構(gòu)和人際交往的復(fù)雜性,就是說文案所用詞匯是否晦澀難懂,還是朗朗上口?這100條宣傳文案中,詞匯密度約為51%。根據(jù)李小鳳在2010年統(tǒng)計的電視語言詞匯密度為 75.3%來看,懸疑電影宣傳文案總得來說還是偏口語化表達(dá)。
看來懸疑電影文案們的詞匯量都不算大
既然談到文案,那么遣詞造句是跑不掉的了。我們先來看看懸疑電影文案大師們在詞匯的選擇上有沒有什么偏好。除開沒有實際含義的冠詞與介詞。代詞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比如you(你),一共出現(xiàn)了17次;it(它)這個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有15次之多;he(他)出現(xiàn)了12次……基本上都是四級以內(nèi)詞匯,沒啥特別生僻的單詞。
但仔細(xì)想了一下,懸疑電影文案們可真是一幫調(diào)皮鬼呢,千方百計地將觀眾帶入到語境當(dāng)中,不斷地用“你”也是電影懸疑故事的一部分。而“它”的大量使用,也是故弄玄虛。不告訴觀眾幕后大佬是男是女,是人是鬼,就用一個it,讓你豐富的想象力來補足恐懼的留白;另外……感覺有點劇透,“他”的出現(xiàn)這么高,以后看懸疑劇猜殺手首選男性。
出乎意料,love(愛)這個詞出現(xiàn)了6次。這不是懸疑電影嗎?為什么會這么有“愛”?仔細(xì)翻了一下樣本庫,果然沒那么簡單,這些“愛”一個比一個黑暗。

比如電影《黑暗面》(La cara oculta,2011)的宣傳文案是“This Valentine's Love Will be Murdered”(這份情人節(jié)的愛將被謀殺)、希區(qū)柯克的名作《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的宣傳文案是“It's love and murder at first sight!”(第一眼就可看見愛和謀殺!)、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作品《放大》(Blow-Up,1966)里的“愛”就挺玄乎的——“At love without meaning. At murder without guilt.”(在愛沒有意義時,在謀殺沒有罪惡時。)最浪漫且莫名其妙的要數(shù)《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ive,2001)的宣傳文案了,“A love story in the city of dreams”(夢之城的愛情故事。),絲毫沒有任何懸疑成分,乍一看還以為是一部愛情電影。但一看導(dǎo)演,哦喲,著名“精神病人”大衛(wèi)·林奇的大作,好了,肯定和愛情沒啥關(guān)系了。

Murder(謀殺)與Crime(犯罪)也是高頻詞匯,畢竟是懸疑電影,不見點血,出點人命官司怎么算完?1972年的電影《足跡》(Sleuth)的宣傳語“If it was murder, where's the body?”(如果這是一場謀殺,尸體在哪?)、《利刃出鞘》(Knives Out,2019)的文案“Nothing Brings a Family Together Like Murder.”(沒有什么比謀殺更能讓家人重聚。)、《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1944)的文案“From the moment they met, it was murder.”(一見即謀殺。)都是很好的例子。
五大流派,分分鐘學(xué)會寫懸疑文案
既然都舉出了不少實例,我們就順便來看看懸疑電影文案們是如何造句的。這里主要有幾個流派。
第一個流派是比較老派的“希區(qū)柯克”式宣傳語,通常特點是“夸張”,動不動“空前絕后”并且加入驚嘆號,加重語氣,我摘幾個給你們瞧瞧:
《群鳥》:Suspense and shock beyond anything you have seen or imagined! (懸念與震驚超出你的見識與想象力)/ ...and remember, the next scream you hear maybe your own!(……記住,下一次尖叫可能是你發(fā)出的?。?/mark>

《后窗》:The most UNUSUAL and INTIMATE journey into human emotions ever filmed!!! (史上拍攝的一個人類情感所能經(jīng)歷的最不尋常且私密旅途?。。。?/mark>
不是希區(qū)柯克的作品,但卻頗得其真?zhèn)鞯摹犊胤阶C人》的文案“You'll talk about it! - but please don't tell the ending!”(你可以談?wù)撨@部電影!- 但請不要劇透結(jié)局!)
《惡魔》:See it, be amazed at it, but... BE QUIET ABOUT IT!(觀看,驚嘆,但……保持安靜?。?/mark>
《迷魂記》:A Hitchcock thriller. You should see it from the beginning!(一部“希區(qū)柯克”式的驚悚片。你應(yīng)該從頭看起?。?/mark>
《驚魂記》的廣告語則顯得“正常”一些,但卻是最有余韻的一個:Check in. Unpack. Relax. Take A Shower.(登記開房、打開行李、放松休息、沐浴洗澡。)看過電影的人,肯定知道這幾個詞意味著什么。

第二個流派繼承了《驚魂記》的精髓,如果沒看過電影,肯定品味不出其妙處。我管這個流派叫“劇透”派,通過情節(jié)來制造懸念。
比較有名的有《七宗罪》的宣傳文案:Seven deadly sins, seven ways to die.(七種死罪,七種死法。)劇透得干干凈凈,卻讓人心生好奇,到底什么是七宗死罪,到底有哪七種死法?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的宣傳文案也有點意思: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women you killed?(你還記得你殺過的那些女人嗎?) Where are you now?(你現(xiàn)在在哪?)讓人不禁好奇,兇手為什么要殺那些女人?事發(fā)多年為何沒有被抓?

《諜影重重2》的文案:They should have left him alone.(他們本不該招惹他)其實挺妙的,他們是誰?他又是誰?為什么不能招惹他,發(fā)生了啥事兒?
《電鋸驚魂2》的文案:Oh yes, there will be blood(啊,沒錯,肯定會見血),幾句話就告訴你內(nèi)容的勁爆程度,請暈血人士慎重觀看。

最愛的是澳洲女演員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的《狗鎮(zhèn)》文案:“A quiet little town not far from here.”(一個離這兒不遠(yuǎn)的寧靜小鎮(zhèn)。)看到這個文案時我開始的是反應(yīng)是“哈?!”,看電影時的反應(yīng)是“咦?”,看完電影時則是“??!”。你要想聽懂,先得看看這部電影。
第三個流派的文案則充滿了哲學(xué)意味,有點歧義,也有點深意,我稱之為“哲學(xué)派”。這個流派里的文案乍一看有點神乎其神,不知所以,但細(xì)細(xì)想起來其實挺出彩的。很少有懸疑片專門是為了講一個案子而拍,更多的是因為這個案子背后的故事,上升到一個更高的主題。而這個流派的文案,就是為了主題而做。
《網(wǎng)絡(luò)迷蹤》的宣傳文案之一就是“We are what we hide.”(我們是我們嘗試所隱藏的一切),讓人讀后反而有種頓悟的感覺。
《記憶碎片》的宣傳文案是:Some memories are best forgotten.(有些記憶最好忘記),這是佛家所說的放下執(zhí)念嗎?
《大衛(wèi)·戈爾的一生》的宣傳文案是:A life without principles is no life at all.(沒有規(guī)矩的生活不是生活),看得我立馬放下了手里的下午茶甜品。

《云圖》的文案:Everything is connected. (萬事萬物皆有聯(lián))既很好地體現(xiàn)了影片的主旨,也闡釋了影片的敘事結(jié)構(gòu),看完之后只想道一句“阿彌陀佛”。
第四個流派是運用排比與諧音的“順口溜”派,感覺有點皮,適合傳播。
這個流派里的高手的作品常常最亮眼,比如楊雅喆的《血觀音》,“婊里不一”和“必修婦黑學(xué)”利用諧音將影片的內(nèi)核傳出,看在這么妙的份上,就不扣錢啦。(海報上用的文案“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贏家?!笔怯昧恕皠⊥浮迸傻募记?,也是一句不錯的文案。)《暴裂無聲》的文案:“不聲張,心事如鯁在喉;不死心,真相皆為利往;不讓步,孤身對抗世界”寫得也很妙,更妙的是與海報完美契合,光看海報就能猜到幾個主角的命運走向。



韓國電影《恐怖直播》的英文文案“Stay Live to stay alive”(在線直播,才能存活。)只有短短五個詞,卻將劇情說得差不多了?!妒瓭h》的文案“Life is on their hands, death is on their minds.”(生命在他們的手中;死亡在他們的心中。),讀起來不光順口押韻,也傳達(dá)出影片劇情最精彩的神韻。

最后,如果以上都寫不出來了,就不如加入“折騰觀眾”派,這種文案的特點就是變著法兒地折騰觀眾,不停地用“你”這個詞,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
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的文案“Rearrange your brain”(重組你的大腦)和“Find Yourself Before They Find You.”(在他們找到你之前先找到自己),光看這文案就讓我覺得腦仁兒疼。
《月球》的文案“The last place you'd ever expect to find yourself”(你最不希望找到自己的地方),不知道這部電影要把觀眾折騰到哪去。

《小島驚魂》的文案“Sooner or later they will find you”(早晚他們會找到你)很容易讓人想起陰魂不散的前任們。
類似的還有《禁閉島》的“Someone is missing. Some places never let you go.”(有些人神秘失蹤,有些地不讓你走。);《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You must become Caligari”(你一定會變成卡里加里);《消失的愛人》的“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 it's...”(你從來不在乎自己擁有什么,直到你將要失去的時候……)和《贖罪》“you can only imagine the truth.”(你只能想象真相)反正這些文案都要和你發(fā)生那么一點兩點關(guān)系,要讓你全力參與到劇情當(dāng)中。
別看這只有寥寥幾個字,要想把懸疑電影文案寫好,真的需要一點本事。文案本是共通,我們總能從其它文案中學(xué)到方法。你可以借用夸張,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還可以“蝎子掀門簾——小露一小手”,用內(nèi)容制造出懸念(可以參考《知音》一下怎么起標(biāo)題);更可以提高主旨,用哲理的思考來調(diào)動觀眾;當(dāng)然,也可以皮一下,用排比句和諧音梗來增大傳播力度;最后實在沒轍了,別忘了常用“你”這個字,讓觀眾身臨其境,參與到故事劇本里。
說了這么多,咱們也來練習(xí)一下:
給你喜歡的電影寫一句懸疑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