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嗑下這些東西,生活怎么繼續(xù)?丨好物

本期好物,想一窺大家內(nèi)心小小的隱秘一角。
別急著八卦,它無關(guān)任何羞恥的社會性死亡時刻,也不是見證人性的暗黑面大揭秘,而是扒拉扒拉那些能讓我們一秒上頭的“精神鴉片”。
世上不存在隨時保持亢奮的生活,但總有那么些東西,我們只要偷偷嗑上“一口”,便能原地滿血,精神抖擻。
今兒個,我們的私貨,就先交代為敬了,你的那件醒神清腦避世裝備,不妨也評論區(qū)告訴我們一聲?
讓我們,在這昏昏世界里,一起high起來!

一想到一天只有24個小時,每天的通勤就顯得格外漫長又可惜。
耳邊是地鐵行駛的單調(diào)噪音,人群來來往往的嘈雜中間或夾雜著小孩子的哭鬧,這時候就得戴上降噪耳機。打開降噪器,倏然就空降到了另一個世界。
耳機里的世界是我的,隔絕著平庸瑣碎的現(xiàn)實,足夠自得其樂。我在地鐵上聽搖滾聽音樂劇,聽日漫里的插曲然后閉上眼想劇情,或者開一期有聲雜志,聽聽意大利人過著怎樣的慢生活,法國人在什么時候喝哪款香檳。
降噪耳機里自成一國,而我是這撮爾小國里唯一的公民。
——不過別太入神坐過站,切記切記。

據(jù)說對很多直男來說,判斷一個女生是否化了妝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有沒有涂口紅。
雖然技術(shù)含量實在低了點,但也側(cè)面說明了口紅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女性的重要性。
之前看過一個日本廣告,無論經(jīng)歷著生命中怎樣的跌宕起伏,女主都會堅持涂好口紅,元氣滿滿地出門,從年輕到老邁,無論健康或病痛,一次不落。
確實,在這個終于漸漸可以除下口罩的秋天,太需要一些信號,告訴周遭更告訴自己,我們又活過來了。
口紅,不僅是你的最佳保護色,也可能是最低成本聚集元氣的方法了。
至于具體品牌色號,大火的Charlotte Tilbury當(dāng)然值得安利,Walk Of Shame尤其百搭不挑人,雖是啞光但非常滋潤無需打底。Dior的999是經(jīng)典的氣場之色,漸變唇膏系列也帶來好氣色但又不強刷存在感。秋天來了,CPB的干枯玫瑰典雅又具有秋日氣息。YSL的很多顏色也非常驚艷。
對,我的意思是,所有口紅都美且有益健康,買它。

作為一款拼圖解謎游戲,《Gorogoa(畫中世界)》性質(zhì)更像一部懸疑片:最多4小時即可通關(guān)(據(jù)說高手只要1小時),完成之后,所有謎題解開,是徹徹底底的game over。
但就是這款“一次性”游戲,令人不忍卸載之余,還會時不時打開來再看一遍,然后嘴里一定會碎碎念:他(作者)到底有幾個腦洞??身為程序員,這手繪也太**細(xì)膩好看了吧!

玩Gorogoa,第一遍沉浸于解密,第二遍可能在某些地方還會不太熟練,第三遍、第四遍,你開始關(guān)注游戲情節(jié),一個有些孤獨、沉重,充滿宗教意味,又似乎有著現(xiàn)實隱喻的神秘故事。

它即像一次跌落兔子洞的魔幻冒險,又好像這個世界某處曾經(jīng)發(fā)生的真實事件,令你即迷惑又著迷。我猜沒幾個人能一次便看懂,于是,即使游戲本身已了無懸念,還是想一遍遍鉆進Goroga孤獨又豐滿的世界,嘗試?yán)迩暹@段旅程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而最后,可能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畫中世界”。

洗手的重要性,在今年這個情況下基本是無需贅敘了。而作為新褲子和阿原的雙重鐵粉,這個聯(lián)名的免洗手液一出來我就馬上在TOPYS的未知商店下單了(不是廣告
添加了護手精油,所以洗完以后手不會干這一點是最戳中我的。酒精是免洗手液最主要的成分,消毒殺菌的同時也會把你的手變成大沙漠。換了阿原這款以后,我的洗手次數(shù)肉眼可見地上漲,有事沒事就拿出來噴一噴。而因為這里面另外添加的廣藿香、薄荷、檸檬香茅,基本上氣味傳播范圍迎風(fēng)飄八米(我承受這有夸張的成分)。
從此以后你就變成了辦公室的定時提醒洗手小助手,每次在你搓手手的同時一群人也紛紛拿出來了自己的免洗手液……
獨自上癮只能說是孤芳自賞,帶著一群人上癮才是精神狂歡。

我的閱讀習(xí)慣像吃甜品,追求分量小卻味道足。
第一次打開《小時候》時,是把它當(dāng)做生活中的調(diào)劑,卻捧在手里放不下來。無論是前半部分小時候的成長經(jīng)歷,還是后半部分的“三城記”,桑格格用半自傳、半虛構(gòu)的形式,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普通成都女孩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因為這深深的共鳴,這本書成為了心情不好時必吸的“精神鴉片”。
吸到什么程度呢?
通過把這本書翻到書頁都散開,我現(xiàn)在聽成都方言俚語是沒啥子問題;去成都玩也知道哪里可以買拌了辣椒油和芝麻的大頭菜絲;每次看到榕樹的時候,都會想起桑格格的語文老師,是如何朗誦《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后遺癥也頗為嚴(yán)重,十幾年過去了,我還經(jīng)常上微博,只希望能從桑格格的微博里,找到張敏和豆豆的蹤跡。
除開這本《小時候》,桑格格的書我還推薦《黑花黃》以及《不留心,看不見》,其實她的都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平淡的小事,但這些小事,才讓人上癮。

兒時印象中,奶奶常用一只外綠里白的雙耳搪瓷小碗蒸雞蛋糕給我吃,白色碗內(nèi)盛著嫩滑甜鮮的雞蛋糕,淡黃色的表面滴上幾滴香油,油和水在一起產(chǎn)生細(xì)小的花紋,勺子動一下,花紋還會變。自那開始,搪瓷和食物的聯(lián)結(jié)就這樣在我心底種上了一大片草。

然而今天不說大件,必須分享這把勺子界被埋沒的好手!
老家位于日本新瀉縣燕市的不銹鋼內(nèi)胎白色琺瑯釉面沙拉勺!
第一眼看到覺得它應(yīng)該不好用,畢竟勺子不是勺子,叉子不是叉子的,搞噱頭!

錯!
這把勺子的妙處就在于叉子和勺子所占比例的精準(zhǔn)度,以及勺口主體的弧度與面積把控得極好!不僅在沙拉這種菜肉顆粒塊狀食物范圍內(nèi)表現(xiàn)滿分,中餐西餐不在話下,并且在獼猴桃西瓜這類需要力量和靈巧結(jié)合的挑戰(zhàn)中更優(yōu)于單勺。如果再切換到優(yōu)雅的下午茶場景,它優(yōu)美干凈略帶復(fù)古的外表和奶油蛋糕在一起,CP感無敵。
勺口的厚度恰到好處,口感圓滑舒適。拿在手上,略帶重量,十分有存在感。
它容易清洗,擦干后可直接放入自帶的棉袋,隨身攜帶。雖有點小貴,但端放在你視線范圍內(nèi),能提醒你時時珍惜,好好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