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ari的新海報,又又又又一次致敬藝術
你認識幾個不愛喝兩口的藝術家?
親愛的文森特·梵高摯愛“綠色惡魔”苦艾酒;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則是葡萄酒的狂熱粉絲;國畫大師傅抱石,則是認為“畫中詩意有沒有,全靠四兩酒”。畫家與酒,就像畫家與模特一樣,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但在酒品牌中,最愛與藝術與設計打交道的莫過于意大利的酒品牌Campari了。自從19世紀晚期開始,Campari就和藝術家們開始合作,從二十年代“美好年代”的招貼畫到六十年代“黃金時代”中充滿活力的油畫,再到以當代設計呈現的海報,Campari在視覺營銷方面一直爭飲“頭啖湯”。
近日,Campari就再次以海報的形式展現出藝術是如何影響到大眾對酒形象的認知,通過不同的海報風格,讓我們一窺百年來酒形象的變遷。瓶雖舊,但裝上新酒,味道一樣好。

最先登場的是印象派風格的海報,看這筆觸,有點高更遇見馬奈的味道。

緊接著則是帶有一絲東方主義的裝飾招貼畫,仔細看看,仿佛融合了朱爾斯·切雷(Jules Cheret)的技巧和阿爾方斯·慕夏(Alphonse Mucha)的浪漫。

第三張海報則是透露出些許現代主義的影子,以線條感的對比和顏色的沖突作為視覺呈現的推手,一下跳躍至那個理性的年代。

第四張海報則是去到了野獸派與超現實主義的邊界,濃郁夸張的配色和顛覆常識的構圖,來吧,和Campari一起穿越夢境,忘卻煩憂。

用后現代解構的觀點做設計,得到的就是這張頗有至上主義風格的海報。瓶身分解成網格,但你只需稍稍動用一下聰明的小腦瓜,將海報卷起來就會發(fā)現一瓶完整的Campari酒就在你的手心。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怎么樣,看到Campari的這套操作猛如虎,一下就知道人是老玩家了。的確如此,Campari在品牌方面一直強調品牌在廣告方面與藝術源遠流長的關系。他們邀請享譽世界的藝術家為Campari設計酒標,推出限量版進入市場,讓人們光看著酒瓶就已經被美醉倒。

不光是Campari借藝術家的東風,藝術家們也投桃報李,用Campari深入人心的形象大做文章。Bruno Munari 為米蘭開通第一條地鐵設計的名為《Declinazione grafica del nome Campari》的海報,現在藏于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身份從廣告變成當代藝術品。

logo和瓶身的變化只是基本操作,Campari騷就騷在連相關的IP都能成為藝術家的繆斯。

有 “當代廣告之父” 之稱的意大利海報藝術家 Leonetto Capiello為Campari設計的小精靈形象深入人心,讓人在看到時會不自覺地回味起Campari酒苦甜交加的滋味。
2012年,意大利藝術家Ugo Nespolo操刀藝術酒標項目,就再次動用了小精靈IP,通過設計展現出Campari酒現代的一面。

在未來主義與亞文化盛行的當代,大家都想在潮流前沿當一把弄潮兒,用科技將品牌年輕化。但Campari的這一系列廣告讓我看到了不忘初心的魅力,它將酒與藝術的文化綁定進一步加深,也讓我們在貪杯的時候就可以大方地說:“我不是在買醉,我是在品味文化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