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過600種字體,他的初心卻是做個樂手
今年10月15日,著名字體設計師Ed Benguiat于93歲生日的前十天在家中去世。50年的字體設計生涯,留下600多種原創(chuàng)字體,此刻,它們依舊活躍在無數品牌Logo和電影片頭中,給人們留下習以為常又強烈深刻的印象。

回顧大師的一生,或許也能順便追溯,要成為一位字體設計大師,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你可能要熱愛音樂。
在成為字體設計師之前,Ed Benguiat曾是一名爵士樂手。他對音樂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在訪談中,他提到童年時收到媽媽送給他的鼓便認真練習,最終卻因為鄰居向警察投訴噪聲擾民而不得不作罷。

但他對音樂的追求顯然沒有因此止步,因為退伍歸來之后,他終究還是走上了音樂之路,并在爵士樂隊中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鼓手。他在訪談中亦親口承認:“做音樂對后來的字體設計幫助很大”。
除此之外,你要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
這也事關Ed Benguiat是如何從音樂轉向的。當某次他去音樂協(xié)會繳納會費時,看到很多老年的樂手,他們多在婚禮和活動場合伴奏,這讓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未來。他深知這樣的衰老和平庸并非自己可以接受,于是毅然決然將自己對音樂的職業(yè)追求止步于此。

后來,Ed Benguiat入讀美術學校,追求時下新潮畫女人裸體,被老師斥責并不適合走美術這條路。顯然也并非僅僅因為裸體畫的緣故,Ed Benguiat最終也承認自己在此方面或許天分不足,既然做不到最好,便索性放棄。無論從事哪一行,他對于卓越的追求始終是一致的。
于是,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學會果斷地做決定。
從這個角度審視Ed Benguiat的人生,你會發(fā)現雖然他經歷豐富,并且各領域之間跨度很大,但在每次的抉擇關頭都很果斷。
無論是從音樂到美術,還是從美術到字體,他的放棄與選擇很多都是一念之間。比如選擇這間美術學校,是因為看到他們的宣傳畫上并沒有寫著“加入我們”,而是“來創(chuàng)作吧”;

又比如開始接觸字體設計的契機是原崗位的人缺席,他便趁機代班一次,從而發(fā)掘了這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可見,果斷或許同時意味著抓住身邊的每一個機會。
在工作中,要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每個行業(yè)中的翹楚,其實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比如Ed Benguiat就堅持認為“字體的美觀比可讀性更加重要”,他還堅持認為現代發(fā)達的電腦繪圖技術不能代替手繪設計的過程,“一個好的字體設計師必須要有用雙手制造美好形狀的能力”。
除此之外,他并沒有盲目推廣自己的字體。當《紐約時報》邀請他更改報頭字母設計時,他沒有為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盲目修改,而是決定用一種讀者或許察覺不了的方式從細節(jié)處微調,聚焦于標點和字體間距。最大限度保留下經典哥特式字體的特征。

看過伍迪·艾倫電影的人都知道,導演使用的片頭字體多年以來一直不變,而他開始使用這種名為Windsor的字體最初便是來自于Ed Benguiat的推薦。當時伍迪·艾倫正為一部電影的片頭設計困擾,便在和“印刷工”Ed Benguiat吃飯的過程中向其咨詢,Ed Benguiat也并沒有一心推銷自己的字體,而是選擇了Elisha Pechey設計的、在他看來最符合導演氣質的Windsor。

在個人生活中,Ed Benguiat使用自創(chuàng)字體的次數也并不多,他甚至說過“世間最美的事物還是白紙一張”,秉持著自己的工作理念,始終保持理智、謙遜和對行業(yè)的熱愛,便是大師的過人之處。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過硬的業(yè)務能力。
正如Ed Benguiat被奉為大師,除了個人品質上的閃光點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自然還是他為無數影視作品和知名品牌創(chuàng)作過的字體。年代最近的當屬奈飛自制劇《怪奇物語》,片名所用的字體是Ed Benguiat本人同名的ITC Benguiat,加上充滿危險暗示的紅色,在全黑背景中格外突出,有效渲染出詭譎氣氛。

除此以外,大衛(wèi)·林奇經典美劇《雙峰》片頭字幕也是出自Ed Benguiat之手,在一片蔥蘢的自然風光中緩緩浮現在觀眾眼前,也十分具有懸念感。

在品牌方面,著名的福特汽車、Tiffany珠寶、阿迪達斯等,都是他留下的痕跡。


阿迪達斯的品牌Logo使用的字體是ITC Avant Garde,這大概也是該字體在世界范圍內最為知名的應用。


是對卓越的追求和對美的熱愛造就了Ed Benguiat傳奇而有趣的一生。捉住身邊每一個靈感,你離成功,或許也只差一次選擇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