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jié)前,讓我們一起見見鬼吧! | 清單
似乎恐怖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就像榴蓮一樣,愛的人恨不得把每一部都反復觀看,即便是知道鬼什么時候冒頭,配角什么時候領(lǐng)盒飯都要一幀幀地反復研究。不愛的人,哼!連讓我在指縫間看電影都不成,聽音效就夠讓我汗毛倒豎了。不少“壞小子”們也總愛約女生去看恐怖片,希望等女生被鬼嚇到時,能夠投入他的懷抱,尋求一絲溫暖。但根據(jù)我的觀察,一般情況下是女孩子看完之后,擺出一副“就這?”的表情,而“心懷不軌”的男孩子哭唧唧地跑出電影院。
但恐怖片之所以嚇人,里面其實還是運用到了一些門道。說到底,恐怖片還是打心理戰(zhàn),利用人們對未知的恐懼,讓人們腦補出那些嚇人的余韻。所以,在萬圣節(jié)即將到來的這個周末,我們收集了一些恐怖片,有的是讓你沉浸其中的電影,有的則是短小精悍的電視劇,就想邀你度過一個腎上腺素狂飆的周末。
恐怖片種類各不相同,按嚇人的手段而言有包含鬼神之說的靈異恐怖片,有揭露人性陰暗的心理恐怖片,有包含外星元素的怪獸恐怖片,還有現(xiàn)在龐大到似乎都可以獨立成一系列的喪尸恐怖片……從這么多款不同的恐怖片類型,我們精心選取了一些我們的最愛,相信總有一款適合你。
《迷霧》The Mist (2007)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迷霧》這部電影走的就是傳統(tǒng)的美式科幻怪物路線。故事大概說的就是從天邊飄來一團濃霧,把小鎮(zhèn)給籠罩住了。霧里面還藏著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獸,男主角和一大幫人都困在了一個超市里面。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里怪物的設(shè)置有點硬核,猥瑣下流的觸手怪,高聳入云的螳螂怪,還有行動迅速的蚊子怪,體現(xiàn)了經(jīng)典的克蘇魯恐怖元素。

但比起外面是未知的怪物,超市里面則更讓人覺得可怕。無數(shù)推理小說告訴我們相同的道理:孤島環(huán)境是人性的試驗場。在這部電影里,你可以看到威廉·戈丁(William Golding)的名著——《蠅王》(Lord of the Flies)的影子,被困在超市的人們就像被困在孤島上的孩子們一樣形成了一個相對孤立的社會,人們對于危機的過激反應比起怪物而言,更讓我們覺得可怕。

順便不劇透地告訴你們,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非常巧妙,值得反復去思考一下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設(shè)置。
《9號秘事·萬圣節(jié)特別篇》 Inside No. 9 Dead Line (2018)
英國戲劇名聲在外,但好像英國恐怖片總有點拖后腿,和日本、泰國、韓國、美國相比總?cè)鄙倭裂壑?。但他們的恐怖片中也不乏精品?/p>
有點古早卻經(jīng)典的《驚變28天》和《人體蜈蚣》就不討論了,這次我們來聊聊《9號秘事·萬圣節(jié)特別篇》。愛看英劇的朋友們應該都聽說過一部名為《9號秘事》的黑色喜劇。在2018年的萬圣節(jié),他們直播了一個特別篇,玩法讓人大開眼界。

早早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出預告,告訴大家這一次的節(jié)目會以直播的形式播放。但熟悉恐怖片套路的都知道,直播一定會融入一些不該播出來的東西。與此同時,BBC的官方社交媒體也極力配合此次的播放,在旁邊煞有介事地敲邊鼓,告訴觀眾們:這一切都不是安排好的,我們這兒真鬧鬼啊。

內(nèi)容上也結(jié)合了一些當?shù)氐亩际袀髡f,一下子把演出事故說成是鬼搗蛋,一下子把小道消息說成真實事件,極力渲染氣氛。內(nèi)容有趣,形式新穎,演技也在線,這樣的恐怖片體驗,你值得擁有。
對了,我覺得這部片很值得推薦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僅憑光名字就讓我嚇掉魂——deadline,嗯,你下一個deadline什么時候呀?
《睡夢醫(yī)生》Doctor Sleep (2019)
要說恐怖片最經(jīng)典的一部,《閃靈》必須有他的名字。以前在美國的時候,一過萬圣節(jié),好家伙,滿坑滿谷的雙胞胎蘿莉手拉著手向你走來。而2019年推出的《睡夢醫(yī)生》,正是《閃靈》的官方蓋戳續(xù)集。

和《閃靈》一樣,這部電影就像是喝一杯濃郁的薄荷茶。初品之下,覺得還好,視覺效果和演員演技都在線,雖然不是日式那種突然懟臉的效果,但是多少還是有點驚恐的。不過《閃靈》也好,《睡夢醫(yī)生》也罷,細細一琢磨卻出了一身冷汗。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對失控感到恐懼。無論是《閃靈》還是《睡夢醫(yī)生》,其中的很多橋段缺乏邏輯關(guān)聯(lián),讓人有時摸不著頭腦,在沒有掌握足夠信息之前,觀影者會對影片的走向失去掌控感。鏡頭語言與配樂緊密配合,引導觀眾走向未知的結(jié)局。

有興趣的話,這兩部電影可以連看,瞅一眼時長,估計一晚上都可以交代在這兒了。
《電鋸驚魂》系列 Saw Series(2004)
如果你是血漿片愛好者,我覺得《電鋸驚魂》系列應該是你的菜。這部戲名氣之大,名聲之遠實在不用多余的介紹,還記得那句有名的臺詞嗎?“I wanna play a game…”

作為創(chuàng)意愛好者,我為什么推薦這樣一部很有名氣的影片呢?誒?我們的視角可以不一樣嘛,他們看劇情,我們就看看里面到底有多少種奇異的死法(感覺《死神來了》系列也可以報名)。

其實,你在看導演的名字時就應該能夠想象到這部電影里的大概風格。溫子仁導演應該算是能和昆汀·塔倫蒂諾、 三池崇史一樣的“血漿愛好者”。他眾多電影里都出現(xiàn)了大量的血漿,用最豐滿的視覺沖擊,讓觀眾隔著熒幕都能聞到濃厚的血腥味。
溫子仁導演除開血漿片之外,玩恐怖氛圍也算是一把好手,《招魂》系列、《修女》系列、《潛伏》系列、《安娜·貝爾》系列、《死寂》系列……唉,感覺溫子仁導演是不是有個一次性不把話說完的習慣?最討厭別人這………(皮一個)
《怪談新耳袋》系列 怪談新耳袋(2010)
日系恐怖時間!日本恐怖片的感覺就像是端著一碗豆腐踩著獨輪車走鋼絲,一點風吹草動都讓人心驚膽戰(zhàn)。加上旁邊的人時不時尖叫一下,往往是鬼還沒出來就已經(jīng)被旁邊的人嚇掉魂。

如果你愛短小精悍一點的日系恐怖故事,除開《世界奇妙物語》之外,《怪談新耳袋》也是不錯的選擇。什么叫“耳袋”呀?《耳袋》其實是一本書,于江戶時代成書,搜集了當時流行的怪談和訓話,大膽猜想,也許就像《聊齋志異》一樣?
既然是“新耳袋”,里面的人物肯定不是留著月帶頭的武士和穿和服的“大和撫子”們。故事設(shè)定還是停留在現(xiàn)代社會,也許是現(xiàn)代人都特別忙,這里的故事一個個都是短小精悍的“泡面番”,單刀直入,5分鐘一個,小小地嚇你一跳。要想過把小癮,看《怪談新耳袋》就沒錯了。
《感染》(2004)
渲染恐怖氣氛是日本電影人的特長,但少有像《感染》這樣將氣氛渲染出屏幕,讓恐怖的氣氛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在2020年,因為疫情的緣故,看《感染》更加心有戚戚焉。

故事發(fā)生在一所瀕臨倒閉的醫(yī)院,畢竟醫(yī)院、學校、游樂園都是鬼魂出沒的高頻場所。這天發(fā)生了一些奇怪的事兒:發(fā)生了一場本來就可以避免的醫(yī)療事故,接到了一個流著綠色血液的傳染病人,連醫(yī)生和護士也隨后發(fā)生了一些怪異行為,讓整個醫(yī)院都陷入了一種恐慌的氣氛。

“窒息感”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色彩與空間搭配得天衣無縫,白天的過曝與高光相配合,帶出詭異的效果;在夜晚場景中使用了大量的綠色,借用補色原理,讓人恍惚之間看到大量鮮紅血液。深沉的敘事氛圍,構(gòu)造出人人心懷鬼胎的群像。
好了,我的珍藏已經(jīng)分享得差不多了?,F(xiàn)在得看看你們的閱片量了,哪一部恐怖片你會愿意推薦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