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突變,現(xiàn)代婆媳之間的矛盾原來這么好解決
平常寫稿時,我有時聽搖滾,有時聽爵士,時不時還走會兒電子樂和古典樂。但最近,我卻迷上了一邊寫稿一邊聽民生節(jié)目,從《1818黃金眼》到《新老娘舅》,每每聽完一期,我只能感嘆:“生活才是最好的編劇!”
聽多了,門道也摸清了一點,一般民生節(jié)目中婆媳之間的常常會因為觀念的差異冒出絢麗的火花??梢岳斫猓吘箷r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不同代際之間有著觀念上的差異非常正常。雖然雙方都知道它們需要的是理解與溝通,而非“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決絕,但清官難斷家務事,媳說媳有理,婆說婆有理,丈夫是做助燃劑還是潤滑劑,才是對丈夫情商和智商的終極考驗。
最近,日本的一支tvc就告訴大家,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是如何解決婆媳之間的觀念差異?
你看看,我說啥了,生活才是最好的編?。∧X洞一下,躲在這支廣告背后的創(chuàng)意人,是不是也曾做過難當?shù)摹半p夾板”?終于在婆媳之間零星摩擦中獲得創(chuàng)意的靈感。
但妙得讓我拍手手的洞察則是這支廣告不是瞄準那些需要補習的職場人士,而是將目光放到了被忽視的家庭勞動者,將“活到老,學到老”貫徹到底。誰說我們家庭勞動者不需要學習的?家庭勞動才是云集了各種知識與實踐的工種好么?帶個小孩,需要懂兒童心理學,做個便當,也要廚師資格證,切莫小瞧師奶阿嫂,她們說不定專業(yè)技術上比你還高一個層次。

輕快的節(jié)奏與有趣的對白,還時不時地加入一些熱血動漫的中二臺詞,嗯,姜還是老的辣,戲還是你們足。
但看你要問我看過這支廣告的想法,則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羨慕,有一個有兒童心理學背景的媽媽帶來娃兒;嫉妒,媳婦兒有廚師資格證,燒得一手好菜;恨,這種好事兒咋輪不到我?但仔細一合計吧,媽媽和媳婦兒都這么努力,看來下班之后做一條咸魚的“偉大理想”,恐怕只是一場黃粱美夢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