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的小孩問我:什么是永遠(yuǎn)? | BigKids

若一個大人在陪他的小孩看Beatrice Alemagna的繪本,那么到最后,小孩極有可能發(fā)現(xiàn):誒,他的家長怎么眼中閃著淚花?
意大利兒童繪本藝術(shù)家Beatrice Alemagna的作品就是有這種直擊人心的魔力,讓涉世不深的小孩沉浸其中,讓品嘗過生活百般滋味的大人在瞬間就柔軟了下來。
70后出生的她已經(jīng)看得出皺紋,屬于孩童的視角卻神奇地保留了下來。讓我們走進(jìn)她的繪本世界,看她如何以充滿詩意的畫面和語言詮釋那些永恒的主題:愛,成長,生活,自然……

翻過這一頁,你會明白什么是永遠(yuǎn)
《消逝的事物》/Les Choses qui s'en vont

如果有一天我的小孩問我:“媽媽,什么是永遠(yuǎn)?”這么抽象的問題,該怎么回答呢?
“寶貝,永遠(yuǎn),不是天長地久,不是海枯石爛,而是……你先看這本書?!?/p>
這本書其實有兩個英文名:Forever和Things That Go Away,這兩個名字在我看來,剛好是充滿哲思的巧妙問答。想知道什么是永恒不變的,先來看看身邊那些轉(zhuǎn)瞬即逝的微小事物。
這本書最大的設(shè)計亮點在于巧妙運用了半透明的硫酸紙夾頁。那些終將逝去的事物被單獨印在硫酸紙上:偶然落在指尖的小鳥,坐在山坡上吹出的肥皂泡,腿上的傷疤,眼淚……翻過去這一頁,它們就會離你而去。



流下的眼淚會干。

靈感會不見。

睜開眼睛,睡眠會消失。


頭發(fā)也會掉光光!


最后的畫面是一個轉(zhuǎn)折:世事無常,唯有母愛不變。

不錯,Beatrice Alemagna也是一個母親,擁有兩個女兒?!断诺氖挛铩繁恢谱鞒闪撕喴椎男赢?,Beatrice Alemagna坐在自己的畫室翻閱朗讀著,時光靜靜流淌。
失落的大人,把小孩寫成詩
《親愛的小孩》/Che cos'è un bambino ?
英譯名:What is A Child?

不曉得中譯本為什么將法文標(biāo)題的原意“什么是小孩?”改成了“親愛的小孩”,問號也不見了。其實這本書里作者在嘗試描述“小孩”。
打動我的是書中小詩一樣的配文,淡淡地陳述著有關(guān)小孩和大人的事實。
有些小孩長大了,感到很高興,他們想:“長大真好,自由自在,能夠自己決定一切!”而另一些小孩長大成人,想的卻恰恰相反:“當(dāng)大人,太自由真不好,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做決定!”

小孩有雙小小手,有雙小小腳,有兩只小耳朵,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腦袋里的想法也是小小的。

一粒小石子掉進(jìn)水里,小孩會哭;洗發(fā)水弄疼了眼睛,小孩會哭;困了,或者天黑了,小孩也會哭。他們嚎啕大哭,想讓大人聽到自己的哭聲。你需要用溫柔的目光來安慰他們,并且在床頭柜上放一盞小小的夜燈。

大人卻相反,他們喜歡在黑暗的地方睡覺。他們幾乎從來不哭,即使洗發(fā)水流進(jìn)鼻子里也不哭。假如真的哭了,也只是輕輕啜泣。聲音如此輕,連小孩都注意不到。不過即使注意到,小孩也會假裝什么都沒看到。

小孩的東西都是小小的,正如他們自己一樣:小床、五彩的小書、小傘、小椅子。然而,他們活在一個廣闊的大世界里;大到城市根本不存在,公交車開往遙遠(yuǎn)的太空,長長的樓梯永遠(yuǎn)沒有盡頭。

下定決心不再長大的孩子,永遠(yuǎn)不會長大。他們在心田種下了一個秘密。所以,即使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們也會被細(xì)微小事所感動:比如一縷陽光,或是一朵雪花。
《親愛的小孩》出版后獲得了法國呂?!敔柮匪赏瘯瀹嫪劇⒁獯罄┞迥醽啎棺罴淹瘯勥x書推薦,并入圍法國巴歐巴童書獎。
把手伸進(jìn)泥土里,能摸到什么?
《無所事事的好棒的一天》/Un grand jour de rien
英譯名:On A Magical Do-Nothing Day

又是一部獲獎無數(shù)的佳作。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無聊至極的小女孩和大自然的一次親密互動,帶有奇幻色彩又溫暖人心。很多人在這本書里看到了育兒理念:不做直升機式父母,放手讓孩子探索,親近大自然……而我卻看到了我自己。

故事中小女孩和媽媽來到山上的一座小房子度假,小女孩無聊地玩著重復(fù)的電子游戲,被媽媽制止后,帶著氣憤和煩悶出門,一個人走進(jìn)了雨中的森林。

在露出湖面的圓石頭上跳躍時,她的游戲機掉進(jìn)了水中,這下真的無所事事了。


但正因為如此,她得以把注意力轉(zhuǎn)向了身邊的大自然,開始了她的探索之旅:潮濕的森林,冰涼涼的湖水,石頭一樣砸得人生疼的雨水,她跟蝸牛對話,撫摸它們的貝殼,聞到了空氣中熟悉的氣味,想起了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把手伸進(jìn)濕濕的泥土里,能摸到什么?作者畫出了只有想象力才能看到的事物。小女孩靜靜感受著手指間細(xì)微的顆粒和盤繞,它們來自谷物和漿果的種子、根系,她接收到了來自泥土下面成千上萬個小生命的訊號。

絲縷光線穿過云層照到小女孩的身上,她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雨中的大森林是那樣的鮮活,又是那樣神奇地將生機與活力饋贈給原本不開心的小女孩。她興奮地在山坡上打滾,品嘗雨滴的滋味,躺在草地上看顛倒過來的世界……

在故事的最后,玩到盡興的小女孩回到家里,已經(jīng)擁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和視角。她在鏡子里看到了一直思念著的爸爸的笑臉。

她很想把剛才在森林中的冒險分享給媽媽,但什么也沒說,只是和媽媽一起靜靜地喝著熱巧克力。

一個兒童版“放下手機”的故事。某些時候,大人和孩子的煩惱是共通的,而大自然治愈心靈的奇效也是不分年齡的。
在這本書中,Beatrice擅長的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方法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彩鉛、鋼筆、水彩、色粉、拼貼……她把雨中大自然的潮濕朦朧呈現(xiàn)得生動非常,在描摹森林的鮮活生機時又很夢幻。我仿佛也跟著小女孩玩到全身濕涼最后又心中暖暖。
Beatrice Alemagna的繪本就像一個個成長的寓言,很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看。我不禁想起《城南舊事》,時年四十幾歲的林海音以小女孩英子的口吻將一件件舊故事娓娓道來,不說破,不道明,生活的滋味盡在其中。
說回作者,她出生在博洛尼亞——舉辦插畫界最大盛事的地方,看上去畫畫成為事業(yè)簡直順理成章。實際上,成為一名畫家和小說家,是她八歲時就開始擁有的夢想。歷經(jīng)多年磨礪,如今她的多部繪本都拿下很多大獎,還擔(dān)任了最新一屆博洛尼亞插畫獎的評委。
之所以她如此成功,我想是因為她將繪本的畫面、語言、故事內(nèi)涵三個層面都做得非常好,同時保持著鮮明的個人風(fēng)格。更重要的是,如她所愿,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小孩與大人都能共享的文學(xué)和幻想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