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驚悚懸疑片的海報和片頭,就是一個大寫的妙
雖然是“指間觀影”派,但驚悚懸疑片,依然是我的最愛(單押)。
恐怖片讓腎上腺素飆升,劇情片讓顱內(nèi)電波起伏,兩者結(jié)合的驚悚懸疑片讓我們用一部電影的時間,收獲雙倍的快樂,它,就是我們時間管理大師的靈丹妙藥。
久病成良醫(yī),看多了驚悚懸疑片的我現(xiàn)在看片兒抓兇手一猜一個準兒,但這也讓我開始格外地關(guān)注驚悚懸疑片的海報和片頭,狡猾的編劇肯定與調(diào)皮的設(shè)計師通了氣,要不然為什么很多驚悚懸疑片的宣傳物料里都悄咪咪地藏著那么多彩蛋?讓觀眾在看完故事,了解完前因后果之后忍不住猛拍大腿——“嗨呀,幕后黑手竟在我面前!”
我們搜集了一些驚悚懸疑片的海報和片頭,還攏了攏手邊的素材,為的就是好好看看,這些個驚悚懸疑片是如何讓我們“未見其人,只聞其聲”就嚇得一只手抖成八只的吧。

《黑處有什么》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只看到小女孩誤闖劇場,不小心掀開幕簾,將一束光放進來,照亮黑暗的一角?在沒看電影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在看完電影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部電影的一系列海報,都將天機泄露出來了。
仔細看,這個幕簾的形狀是不是有點奇怪?好像是一副背對著觀眾的女性裸露身體。兩腿之間的人影,正是本片的女主角。她所身處的位置非常巧妙,從側(cè)面揭曉了本片的線索是一系列奸殺案。海報用小女孩與幕簾之間光影,在體現(xiàn)了“光照進黑暗”主題的同時,也泄露出了本片的主要脈絡(luò)。
但這部電影劇情卻很奇怪,雖然說是懸疑驚悚片的歸類,但看著看著仿佛穿越到了青春片的現(xiàn)場。有懸疑的因素,但更多的仿佛是追憶那個人們談“性”色變的年代。甚至某些橋段的設(shè)計,還略帶社會議題的沉重感。但為了這張巧妙的海報,我還是愿意再刷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么細節(jié)。

《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導(dǎo)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己也沒想到,“一部在自家客廳拍攝的電影能夠傳播到大洋彼岸?!?要說這部電影的簡陋,那可真是簡陋,幾乎就是在小區(qū)里拍完的??善€是一部科幻懸疑片,不整點特效怎么也說不過去了。
但人就是說過去了,還說得挺好。幾場群戲演得那是有鼻子有眼的,讓人深陷在一場次元迷蹤里。海報上的熒光棒,初看似乎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在看過之后才知道,這里的每一樣小道具,都有特殊的含義。但總覺得這張海報有什么奇怪……
有點像是這一張……

破案了,原來這支電影發(fā)布了一系列近乎雷同的海報,來凸顯電影當(dāng)中錯亂的時空感。除了熒光棒由藍變紅之外,飲料也從酒變茶,餐盤上多了一些圣女果和蘆筍,少了一點彩椒。珠寶盒里的戒指變成了袖扣,書里照片中人也由女變男,數(shù)字也發(fā)生了變換……
這組海報用近乎雷同的呈現(xiàn)形式,通過小細節(jié)的變化告訴觀眾時空的錯亂。交代出故事的設(shè)定,這樣的處理方式,你能說不巧妙?
同樣邏輯的海報還推出了多個版本,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細心找找彩蛋。





《美國眾神》
在看《美國眾神》的片頭時,我常常會覺得有種割裂感。
黑漆漆的一片,神明的形象輪番登場——以一種現(xiàn)代的形式。蛇發(fā)女妖美杜莎(Medusa)的毒蛇變成了光纖,暗示著我們已被科技石化;

蒙在圣母臉上的不再是面紗,而是集合電路板,我們是否也被電子產(chǎn)品蒙蔽的雙眼?

北歐神話中的諾恩三女神(The Norns),原本掌握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現(xiàn)在都用上了攝像頭,時間的一切,都被窺視;

猶太光明節(jié)燭臺(Menorah)上面不再需要擺放蠟燭,而是需要插上電纜,現(xiàn)在拜祭的是信息之神;

彌勒佛沉溺在化學(xué)藥物帶來的虛妄之中,愈快樂愈墮落;

寄托原始信仰的圖騰柱?已經(jīng)被璀璨的霓虹爬滿。今日的美國眾神,是股票;是網(wǎng)絡(luò);是媒體;是消費;說到底,萬教歸一,資本為王。

再將《美國眾神》的片頭看一遍,是不是感覺有些不同。好似有些諷刺,卻又十分寫實。

《網(wǎng)絡(luò)謎蹤》
吹爆《網(wǎng)絡(luò)謎蹤》!
這部由約翰·趙主演的電影真的處處是彩蛋啊,真的恨不得一幀一幀地觀看,反復(fù)解讀。故事大意是說一位少女突然失蹤,爸爸通過網(wǎng)絡(luò)尋找愛女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在看完電影之后,我又上網(wǎng)搜索片中的彩蛋,生怕錯過一個。在看到大神指點迷津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答案早已告訴了我。

在預(yù)告片中,有這樣一張照片。女兒和爸爸站在高中校門前合影。背景上寫著Home of the Catfish —— 鯰魚之家?其實這里有個英語俚語考點,Catfish有鯰魚的意思,也有用假身份詐騙的意思。而事實上,女兒也是因為被假身份詐騙而失蹤的。
這個彩蛋只是影片眾多的彩蛋當(dāng)中的一個,要想找到全部的彩蛋,還得讓你親自去看。別的不說,光看這充滿創(chuàng)意的鏡頭呈現(xiàn)就值回票價。

《寄生蟲》
奉俊昊的《寄生蟲》作為史上首部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電影,制作水準自然是讓人印象深刻。當(dāng)然,讓人印象深刻的遠不止影片,海報也讓人無法忘懷。

比較常見的應(yīng)該是上圖版本的海報,人物臉上都打上了遮蓋,底層人物用黑線遮住雙眼,房屋原本的主人則是用白線遮住眼睛,對立的顏色象征著兩群人的階級不同,矛盾尖銳。顏色的運用也體現(xiàn)在了衣著上,干活兒的窮人身穿深色衣服,耐臟又好洗;慵懶的富人身穿白色或米色的服裝,反正弄臟了也是下人來收拾或是買新的,透露出傲人的金貴。
玻璃反射出的印第安帳篷也是重要的道具,窮人入家的第一夜和殺戮發(fā)生時,帳篷都在現(xiàn)場。陽光、草地和別墅組合,是指最后安排在富人家寬敞庭院里的party,在下雨后的艷陽高照里,有人倒在血泊之中的前兆。
這個版本的海報雖然最為常見,但我還挺喜歡該版本海報的另一個變體海報。

一樣的圖片,卻采用了鏤空處理。當(dāng)你將鏤空之處按照點與橫的形式,用摩斯碼的解讀方法解密之后,寄生蟲的片名正好出現(xiàn)。又是一個劇透彩蛋,別忘了,女管家的丈夫與后來逃跑的爸爸,都是依靠著摩斯碼與外界聯(lián)系。
這篇稿子寫得真的好打腦殼哦,按理說我看的懸疑片也不少,但不知道為什么在寫個題目的時候覺得總想不起來最精彩的海報/預(yù)告彩蛋是哪一個。你們有沒有比較好的推薦,請在評論區(qū)告訴我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