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研哉帶學生做項目,“一無所知”是他們的信條|未知商店
未知的事物總是很吸引人。
已知的事物則很難打動人心。
然而,人們卻熱衷于把世界變成已知的。
——原研哉
你有這樣的經(jīng)歷嗎?偶然因工作、辦事、探親等原因有機會來到一個新的城市,想抓住難得的機會偷閑逛逛,但卻受限于短暫的停留時間,沒辦法如同專程旅游般盡情游覽,怎么辦?
2004年,原研哉和他的學生們也有這樣的煩惱,去京都出差辦完事回到京都車站距離新干線發(fā)車還有90分鐘,這時間太雞肋了,對好好游逛一個景點、商場而言時間太短,對喝東西打發(fā)時間而言時間太長。
后來他們以“京都90分鐘博物館”的主題,探索京都某個小地方,如可以買到豆皿的小店、一條石塀小路等等,并用卡片記錄下這些目的地的概況和路線,這些卡片收集起來就形成了像博物館一般的龐大信息設計系統(tǒng)。
原研哉和學生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四萬十川”,四萬十川是位于日本高知縣西部渡川水系的干流,“日本最后的清流”是人們對此的固有印象。
但原研哉偏偏想打破這一人盡皆知的觀念,他認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我們的創(chuàng)意工作中,如果想要保持新鮮感的話,就必須回避那些既定的‘理解’?!?nbsp;

于是,自2005年開始,原研哉和他的學生們開始深耕不同的主題,推翻那些以為“已知”的事實,把事物“未知化”,企圖喚起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未知化”四萬十川,從嶄新的視角展現(xiàn)這里的鮮活姿態(tài),只是一個開端,一場長達十年的設計實驗由此開始。
未知商店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新書——《始于未知的設計》,即是這場設計實驗的總合集。

《始于未知的設計》的副標題是“Ex-formation”(未知化的方式),是原研哉從“Information”派生出來的詞。
眾所周知,如今世界日新月異,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網(wǎng)絡信息資源豐富,各種免費的、付費的知識、信息應有盡有,當外部條件看似已經(jīng)可以滿足人們一切求知欲,我們反而漸漸失去了驅動學習、探索的好奇心。
當獲取知識和信息、知道自己“知道了”成了思考的終止符,原研哉發(fā)明了這個與Information對應的概念,當人人都滿足于“已知”,他用Ex-formation推廣一種讓事物變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如果海量的知識只停留在“我知道”,充其量只是聊天的話題,若要繼續(xù)深入思考,知識只不過是一個入口。
旅行時也如此,眾多旅游圖書、旅行指南就不說了,現(xiàn)在還有大量由社交媒體傳播的旅行攻略,但這些都只能讓我們獲得“我知道!我去過!”的體驗罷了。
原研哉想要進一步探索的是從“已知化”中脫離出來、幫助人們感受到更新鮮、更未知的事物,徹底讓自己意識到自己對于某個事物、某個地方是“無知”的,反而充滿期待和驚喜。
總而言之,原研哉和學生們的Ex-formation實驗正是一種始于未知的設計,通過設計的角度,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和周邊事物,聯(lián)動全身感官再次體驗初識的新鮮感,挖掘生活中更多未知面相,保持對熟悉事物的怦然心動。

因此,如果你總感覺到生活無趣、一日復一日,寫方案、構思創(chuàng)意時苦于沒有靈感,如果你是設計領域的從業(yè)者、學生或者創(chuàng)意、藝術領域的工作著,那么,我們誠意推薦你看看這本《始于未知的設計》。
首先,正如上文所言,“未知化”是原研哉的核心設計理念,如果說《設計中的設計》是關于“未知化”的理論闡釋,那么這本書則是“未知化”的實踐匯總,具體分析原研哉是如何帶領學生重新理解世界、認識身邊熟悉的事物,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其次,雖然書中所收錄的作品并不是現(xiàn)今市面上流通的商品、曾被實際運用的設計、獲過獎的案例,但它們很可能會讓你從前所未有的未知世界中獲得思考,再習以為常不過的東西都能“大變樣”。
這些作品也并非無中生用,而是在已知的事物中不斷發(fā)現(xiàn)未被理解的可能性,讓已知的事物變得未知化。遇到瓶頸時,不妨回到設計原點,思考創(chuàng)意的本質,同時無法用一種陌生的眼光重新觀察習以為常的人事物,利用“未知化”抵達打動人心的設計。
從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原研哉和學生們探索了十個不同的主題,包括有四萬十川、度假勝地、皺紋、植物、裸露、女人、半熟、空氣、兩個人、東京,針對這些的主題,從先入為主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用新鮮的視角重新設計并感知現(xiàn)實事物。
下面給大家簡單舉例介紹其中幾個作品:
冰淇淋
在“度假勝地”的主題之下,有三位學生選擇了冰淇淋作為假日休閑的代名詞。
他們從一位公司職員手握冰淇淋的畫面準確地捕捉到了從日常工作中偷閑取樂的真實感。

接下來還研究了冰淇淋甜筒的制作,通過改變基礎冰淇淋的噴嘴、蛋筒的形狀以及填充冰淇淋的動作等角度,設計出許多種看起來陌生卻有十分有趣的冰淇淋。
下圖從左至右分別是由圓形噴嘴、“8”字型旋轉打出來的冰淇淋,單側稱波紋狀的噴嘴來回運動做成的絲帶狀冰淇淋,模仿蒙布朗用小孔噴嘴做出來的冰淇淋,用波紋狀溝的原型噴嘴、螺旋填入蛋筒的“強迫癥友好”冰淇淋。

皺紋
皺紋并非人類的專屬,廣義上說也是生命張力的對立面,如衰老、舊衣褶皺、建筑腐朽等。
有一位學生用雞蛋采集皺紋,以雞蛋作為“底色”去呈現(xiàn)皺紋這樣的“圖案”,打破我們對雞蛋固有印象。當雞蛋擁有了各種各樣的皺紋,人們也不禁開始浮想聯(lián)翩,這些雞蛋到底遭受了什么?
看,是誰打了雞蛋一拳?又是把雞蛋嚇得抬起“眉毛”?區(qū)區(qū)一條皺紋,就讓光滑的雞蛋失去了原有的張力。

但有的皺紋又會讓雞蛋恢復生機——卷心菜菜葉張開的皺紋,讓人感覺到了生命力;耳朵形狀的周圍體現(xiàn)了一種秩序和功能;呈溝壑狀的皺紋看似平緩卻隱藏著褶皺的內部結構。

書口
因為疫情長期封控的城市里,有些植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生長出來,植物的存在感反而更強烈了。有一位學生將類似思路移植到書本、印刷品上,文字和話語便從書口中肆意生長了起來。

對我們所熟知的書本而言,書口是整齊、鋒利的,若要體現(xiàn)一些小巧思,給書口做個特殊噴繪已經(jīng)難度不小了。而這個作品竟能讓書中的文字生長出來,仿佛從臺階縫隙中冒出來的野草,給人一種文字力量與植物生命力得以互文的驚喜。
雖然以上只是全書其中三個作品,但整本書所涵蓋的十大主題、足足54個項目給我們帶來的新鮮感、靈光乍現(xiàn)的體驗可見一斑,帶領我們開啟屬于自己的未知化之旅。



有一句日本諺語很適合用來形容這本書:“鱗從眼睛上掉下來”,比喻鏡片從眼睛上掉落,從先入為主的中解脫出來,這就是《始于未知的設計》給人帶來的感受,這就是未知化的巨大力量。
給事物未知化的重要性既是給缺少水花的生活來一點波動,也是給創(chuàng)意、設計、藝術等領域的工作打開一扇窗,窺見不一樣的天地。正如建筑師青山周平對這本書的評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事物和行為,突然有一瞬間,會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官和體驗。這大概就是設計的本質吧?!?/p>
-/-
給創(chuàng)意人、設計師的思維拓展之書
《始于未知的設計 Ex-formation》
未知商店現(xiàn)正新書發(fā)售
定價¥98|現(xiàn)價¥73.5
↓↓↓即刻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