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最費錢的一首《U Can't Touch This》
說起《U Can't Touch This》這首歌,它是美國說唱標桿人物MC Hammer的代表作,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說唱代表作、流行說唱的風格標志,也是不少短視頻常用的神曲BGM……可能光看文字一時反應(yīng)不過來,但只要前奏響起,我敢說大部分人都曾聽過這首歌。
作為一首經(jīng)典作品,翻唱、重新演繹《U Can't Touch This》的表演者不在少數(shù),就連看起來和音樂毫不相干的冰島銀行也有這首歌的二創(chuàng)作品,而且這可能是是最費錢的一首《U Can't Touch This》,因為這首歌的演奏“樂器”有點特別。
冰島銀行(íslandsbanki)請來翻唱樂隊Bjartar S?veur重新演繹《U Can't Touch This》,但樂隊成員既沒有吉他、貝斯、鍵盤,也沒有麥克風,他們手里的“樂器”是手機,聲音是進行移動支付時的音效,這是音樂,也是花錢的。
之所以選擇《U Can't Touch This》作為廣告曲,不僅僅是因為它知名度、傳唱度,更因為冰島銀行這個廣告宣傳的是(我們早已見怪不怪的)移動支付服務(wù),又叫“非接觸式支付”,歌名與產(chǎn)品不謀而合。也許改名為《U Don't Need to Touch This》會更貼切一些,無需接觸現(xiàn)金、卡片,只需揮揮手機就能完成支付。
說這可能是最費錢的一首《U Can't Touch This》,因為從一閃而過的支付頁面可以看到,樂手們每刷一次手機就要花3300冰島克朗(約160元人民幣),毫無疑問就是用錢“彈”出來的音樂,有計數(shù)君數(shù)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錢嗎?

會想到用支付音效演奏歌曲來宣傳移動支付的腦回路著實不太尋常,就像提及泰國廣告時,搞笑、奇葩、浮夸、腦洞大是常有的關(guān)鍵詞,說到冰島廣告的話,也有不少無厘頭、引人發(fā)笑的的案例。
我們過去就為大家介紹過不少冰島廣告,來感受一下來自冰島的清奇畫風吧——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