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xiàn)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午餐是可以一邊玩一邊吃的
餐桌禮儀估計是每個人在小時候都學過的一堂課。
“食不言,寢不語”是最基本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光盤宣言。誰家的小孩要是敢不好好吃飯,甚至把玩起碗里的食物,必然會招來父母的教訓甚至是打罵——說的就是我小時候不堪回首的記憶。
這么看來,卡夫食品公司(Kraft)旗下的兒童方便餐食盒Lunchables可能是最招我父母“恨”的東西了,因為它居然可以允許小朋友玩弄自己的飯菜。
不過,Lunchables不僅不是父母的敵人,還可能是“飯渣”小孩的救星,可以一邊吃一邊玩,父母再也不擔心他們不吃飯了。

Lunchables是卡夫公司早期瞄準職場父母推出的產(chǎn)品,為忙于工作無暇做飯的父母直接準備好了孩子可以帶去學校的方便午餐,主要由午餐肉、雞塊、芝士片、餅干、薄餅組成。
但由于長期以來餐盒內容變化不多,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因此,卡夫公司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營銷方式,也曾在餐盒中加入胡蘿卜等更健康的食物。

最近,卡夫公司像一家玩具公司般(不禁讓人想起了樂高)轉而從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切入,重新定義方便餐盒Lunchables——“建來就是被吃掉的宿命” ,鼓勵小朋友把餐盒里的食物當作積木,發(fā)揮想象力,搭建好玩有趣的作品, “如果你可以搭建它,那么你也可以吃掉它。”
這個創(chuàng)意讓我想起小S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提到了一個解決小孩不愛吃西蘭花的辦法,大意是只要跟小孩說西蘭花的頭發(fā)需要修剪了,那么小孩都會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全新的Lunchables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吃掉埃菲爾鐵塔、探索者號火箭、UFO,這不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呀!

Lunchables的內容物沒有變,還是那老幾樣。變的是卡夫為此推出了二十多個食物搭建圖紙,并按照搭建某個作品所需要的材料(也就是食物)來重新組合餐盒的內容,動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應有盡有,父母和孩子可以按喜好選擇,就像買樂高一樣。



宛如圖書、玩具對兒童進行分級的標準,新版Lunchables還特別貼心地將搭建說明書分為簡單、中等、困難三個級別,適用于年齡不同、動手能力不同的孩子。










當然,孩子們也可以完全天馬行空、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屬于自己的作品,孩子的個性也是卡夫所倡導的,為此還舉辦了一個食物搭建比賽(Lunchabuild)。即日起至9月4日,父母協(xié)助孩子在社交媒體發(fā)布自己的作品并tag卡夫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以及計劃如何花費獎金2000美元,卡夫會從中選出25位幸運家庭頒發(fā)獎金。

Lunchables的食物搭建還走上街頭、走進孩子們常光顧的玩具店,以廣告、裝置等形式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僅僅只是擺在超市貨架上的Lunchables是默默無聞的,但變成玩具的Lunchables或許可以重新虜獲孩子們的心。


鑒于我又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有過不舍得吃掉蛋糕上的動物巧克力、不愿意破壞精心制作的橡皮泥玩偶的經(jīng)歷,我忍不住想“杠”一下,新版Lunchables會不會又給父母帶來了一道難題:如果孩子用食物搭建完卻不愿意吃掉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