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美好的食物,誰會舍得吃掉啊?
鳳梨罐頭會過期,飛機會變航線……再美味、鮮艷的食物如果留不住或者不吃掉,也會變成惱人的存在。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讓食物以可愛、可觸摸的形式永遠保存下來,它們會是什么形態(tài)?芬蘭藝術(shù)家Maria Skog 就用“編織”這種貫穿古今的世俗勞作,將食物與日常生活“勾搭”在了一起。

說起芬蘭,可以算的上是個設(shè)計和藝術(shù)無處不在的地方。因為對于芬蘭人來說,藝術(shù)不必是曲高和寡卻無人問津的精美雕塑、也不必是價值萬千卻只可遠觀的收藏級畫作。很多時候,藝術(shù)只是一種最樸素卻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創(chuàng)作。

藝術(shù)家Maria Skog 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談及創(chuàng)作起源,她表示:“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想玩咖啡店、雜貨鋪那樣的‘過家家’游戲,因此從那會開始就開始鉤織各種食物,從草莓到烤火雞,從拉面再到華夫餅……一織就是十多年,織到孩子都已經(jīng)長大?!?/p>
鉤織東西的時候,Maria就從普通的女人變成了一個魔法師。就連綠葉蔬菜、葡萄酒、棉花糖和爆米花這樣軟乎乎又不大規(guī)則的東西都可以用鉤針編織,不過這并不代表這樣的創(chuàng)作很容易。

就拿肉來說,看似沒啥難度,其實非常難縫,因為沒有特定形狀和特征,就會對顏色要求非常高。目前,Maria最滿意的肉就是她縫制的培根,因為剛好找到顏色很合適的紗線。

Maria表示:“大家吃掉一個糖果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是對我而言,從策劃到成型,卻需要思考好幾個月的時間?!?nbsp;也許是由于她的作品太過逼真和可愛,哪怕幾個月才有一個新作,粉絲也欲罷不能,如今Maria已經(jīng)在Instagram上積累了超過六萬粉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達藝術(shù)家主頁欣賞:這里!

我想著迷鉤織的人,大概都是很簡單的人。一塊布、一條線最基本的直線結(jié)構(gòu),再加上食物鮮艷的顏色,就足以喚起一種情感力量。在鉤織的持續(xù)又專注的時光中,身體也進入了最自然的類似冥想的狀態(tài),想必這樣的平靜,應(yīng)該是世俗生活中最難得的時刻吧。
看,藝術(shù)不必非要改變或影響世界,能找到自己的歸處,或許也是一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