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物輕輕撥動字母,封面活了!
關(guān)于刊頭的處理,時尚雜志大部分時候遵循著一種一成不變的規(guī)律:刊頭置頂,以封面人物為中心,有時還會為了突出人物而讓刊頭置于人物之后,明星和雜志刊名的關(guān)系似乎只是圖層上下、位置左右的物理關(guān)系。
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當封面設(shè)計師讓人物和刊頭互動起來,趣味無限,平面的空間頓時鮮活了起來,在想象力的。相對比較常見的一種做法是讓人物觸碰、撥動刊頭,試探空間的可能性,仿佛要打破第四面墻看見讀者。






在這種還有一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阿拉伯版《Haper's Bazaar》2021年5月刊「引領(lǐng)者」的封面人物是一位中東珠寶設(shè)計師Noora Shawqi,她不僅僅輕輕觸碰了刊頭,還為字母Z鑲上鉆石。此舉既完成了互動,也透露出了封面人物的信息、展示出了珠寶,一舉多得。

在更大膽的情況還會把字母拽下來,人物的能動性盡現(xiàn)。最經(jīng)典的要數(shù)《Haper's Bazaar》1959年12月刊的這張封面,身著紀梵希粉紅絲絨長袍的模特爬上梯子撤下大寫字母A。后來同刊英國版和臺灣版都曾致敬過這張封面,分別由安妮·海瑟薇和奧利維亞·巴勒莫重新演繹。






有時,封面人物也會成為刊頭的一部分,用身體演繹字母,或者像詹妮弗·安妮斯頓、權(quán)志龍那樣,以自己名字首字母取代字母,強勢地宣告主體地位。




除此之外,更有更顛覆的玩法,故事性更豐富的畫面,此時刊頭也成為了一個有力的敘事元素,每一個畫面都因人浮想聯(lián)翩,充滿想象空間……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常常給人更深刻的印象,美不罕見,但動人的故事才讓人難以忘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特別的玩法,相較于更偏愛使用固定LOGO刊頭的雜志,《V MAGAZINE》經(jīng)常把刊頭的大V字母變成可供封面人物把玩的道具,讓封面更變化多元的同時也能不斷在視覺上突出強調(diào)雜志的標志。



類似的做法其實不是《V MAGAZINE》的首創(chuàng),1930s至1960s的《VOGUE》還沒確立如今固定使用的襯線字體刊頭,這賦予了設(shè)計師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那時每一期的刊頭都可以是不一樣的字體、材質(zhì),隨主題、人物、題材、風格而變。




為什么我們今天漸漸看不到這些創(chuàng)意與審美價值兼具的優(yōu)秀封面設(shè)計了呢?如果能跳脫出時尚雜志的主角是明星的固有模式,打開格局,生動地組織起所有可以運用的元素,一張封面也可以講述耐人尋味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