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我想拍一張“不正經(jīng)”的全家福|清單

童年時期對過年的記憶,或是鋪滿地面的紅色鞭炮紙,或是屋內(nèi)的春晚和屋外的煙花上演此起彼伏的音量大戰(zhàn)……無論憶及哪個場景,第一感受總是“熱鬧”。做飯、吃飯、放炮仗,不論做什么都是一群人一起。
在這鬧哄哄、亂糟糟的年味中,只有一份記憶稍顯安靜,就是拍全家福的時候。翻看舊照,即便有些照片沒那么清晰,依然讓人會心一笑。被姥姥抱著的小孫女撅著嘴巴,大概還在怨念大人不讓自己吃糖。一旁大一點的孫子更是面若冰霜:既然都是小學生,姥姥怎么抱妹妹卻不抱他呢?……相片里不是所有人都笑著,有人懵懂,有人局促,卻都十分鮮活。
而如今提及全家福,第一印象便是照相館千篇一律的模板和精修。修圖軟件在撫平面容的同時,也消除了每個人獨特的狀態(tài)和表情。精修的圖片雖然工整美麗,卻也少了幾分生活的煙火氣。
全家福還有別的可能性嗎?今天,我們想去影視劇里尋找答案。在下面這份片單中,我們便以八張全家福做引子,講述那些千姿百態(tài)的照片背后,關(guān)于愛與離別的故事 。

“一家人就要齊齊整整,再反骨也要放進全家?!?/h2>
片名:搞笑一家人

對家庭情景劇來說,全家福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是讓觀眾代入的最基礎(chǔ)敘事元素。對《搞笑一家人》來說,除了那張一直掛在客廳的正經(jīng)全家福之外,還有出現(xiàn)在124集的全家福T恤。
家里的二兒子李民勇和大嫂樸海美一直是水火不容關(guān)系,民勇一身反骨,從不參與家庭的集體活動,那就更不用說是由“死敵”海美提出的意見。因此,當海美提出為了制作家族T恤而重新拍攝全家福時,民勇堅決反對,最終被眾人架起、強迫拍下一張狼狽的照片,被p在全家福上,敗給了全家人。
今天在看2006年的這部家庭情景喜劇,拍全家福、做家族T恤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有點老派,想來現(xiàn)在許多孩子也不一定會配合,民勇的“刺頭”人設(shè)倒成了年輕人常見的作風??晌覅s有點懷念這一家人吵吵鬧鬧的日常,我們作為觀眾就像劇中的“客人幫”金虎,常年在李家的故事里“寄居”。
會者定離,長篇情景劇再長,在我們的人生中卻短暫得像一個假期,而一張?zhí)貏e的全家福能久久地留在我們心里。

“沒點秘密,怎么能叫家人呢”
片名:間諜過家家

《間諜過家家》是日本漫畫家遠藤達哉在《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作品,已經(jīng)成功動畫化并且上線了兩季。
故事圍繞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家庭”展開:殺手媽媽,間諜爸爸,會讀心術(shù)的女兒,有預(yù)知能力的大型犬。出于“我們就是幸??鞓返囊患摇保▌澋簦┫胍瓿筛髯訬PC任務(wù)的理念,他們想方設(shè)法隱瞞自己的能力、喬裝成由平平無奇普通市民組成的和諧家庭,并由此展開了一系列有驚無險的喜劇。
和你想象的劇情發(fā)展一樣,連同主人公一起成長的,還有他們對彼此產(chǎn)生的、具體而珍貴的情誼。而這些“原本不該有”的情感,讓這個100%配件組裝的偽裝家庭時而有些擰巴。這種“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糾結(jié),和正常家庭里因為距離或小口角而走神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微妙的對照。即便是血濃于水的關(guān)系,誰又敢說沒藏著幾個不想言說的秘密呢?
同樣的,“全家?!币膊⒉皇且粡堈掌选C鎸︾R頭的故作親密,以及經(jīng)由攝影師調(diào)試后的“非安全距離”,即便對于如假包換的家人來說也是同樣的世紀難題,那就笑吧——像《間諜過家家》一樣,說不定最后結(jié)果是好的呢?對了,如果你有寵物家人,那么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構(gòu)圖參考。

“不完美的人,也可以組成完美的家庭”
劇名:This is us

并沒有追完這部劇,但不妨礙喜歡它。會有那么一些影視作品吧,你雖然沒看完,但最初的好印象會讓你一直惦記著(翻了下豆瓣,發(fā)現(xiàn)全六季,評分都在9以上),對我來說,《我們這一天》,是這樣的作品。
它確實不是那種劇情片,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勾著你“窮追不舍”,可是,相比起“刺激”,或許“溫暖”才是人類永恒追求的感受吧。把酸澀的檸檬釀成檸檬水,類似的雞湯你或許喝過很多種了,可是這部劇依舊將這個道理,熬煮出了屬于它的滋味。
它讓人太有共鳴感了,每個角色看似各有各的“設(shè)定”,但當中呈現(xiàn)出的與家人間的羈絆、沖突、掙扎、和解、支持、幫扶……樁樁件件,都能令人代入其中。而它同時又那么理想化,書寫了很多人向往的家庭關(guān)系,并不完美的彼此,以家人的身份互相包容與成就。
“最好的男人們與最好的女人們生活在一起也會遇到不幸,但是問題不大,他們總能把酸澀的檸檬釀成可口的檸檬汁。”

“倒也不必是人生對照組”
片名:如父如子

在是枝裕和諸多靜水流深的家庭電影里,《如父如子》算是個小小的異類,情節(jié)曲折中甚至略顯“俗套”。故事的起點“抱錯孩子”本身就充滿戲劇性,兩個小家庭也有意被塑造成對照組,精英家庭的克制、上進、略帶冷漠vs平民家庭的快樂和不思進取,連合影都能看出冷暖色調(diào)各異。
“要不要換回來?”這題在精英良多(福山雅治飾)這里原本非常簡單,當然要換,實在舍不得的話,就兩個孩子都要。這種理所當然的自私,讓你不由得搖搖頭,“難怪這種人能成功”。但是,所有成功都必須擁有一個極端功利的墊腳石嗎?或者,快樂教育真的是窮人的麻醉劑嗎?再或者,這兩種家庭真的理應(yīng)是平行線嗎?
別忘了,最早的抱錯,就是因為良多的妻子也是平民出身(扮演她母親的是大家熟悉的樹木希林),因此在同一家醫(yī)院生產(chǎn)。甚至良多自己,也在一步步探尋“誰是誰的兒子,誰又像誰”中,稍稍揭開了自己隱秘的痛處——某種程度上被自己斷舍離了的原生家庭。“如父如子”的主旨在這里既遞進了一層,又多了一處留白。
不管你的友好家庭和電影里比起來,是對照組還是同溫層,這張家常又有故事的照片,太適合每年一起合影了——無論如何,生活照還是少一點留白的好。

“無論你結(jié)不結(jié)婚,我們都是一家人”
片名:野馬

提到全家福,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團圓”,而《野馬》中五姐妹的底色則是“掙脫”。
故事發(fā)生在黑海之濱,土耳其北部的村莊里。五個正值花季的少女被叔叔和奶奶禁錮在家、等待出嫁。她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翻越高墻,有人獲得新生,有人則墜入另一個陷阱?;槎Y上喧鬧的人群和歡快的音樂,讓新娘成為唯一的局外人??墒窃趺捶纯鼓??她逃不走,只能冷眼注視著一切發(fā)生。
影片中五姐妹各有命運歸宿,但始終不變的是對彼此的支持。女孩們互相慰藉的場景,和面對長輩的激烈對抗,使得電影同時具備水彩的淡雅、和油畫的濃墨重彩。當鮮活躍動的生命在和煦的陽光下一點點枯萎,便更能讓人感受到這份沉重難解的壓迫。
這并不是一部開心的電影,而我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點想到她,是因為再次目睹身邊的朋友被催婚到麻木。即便她只有25歲、出身高知家庭,也已獲得經(jīng)濟獨立,對婚姻的執(zhí)念依然像一道無形的藩籬限制著生活的半徑。既然婚姻的目的是幸福,那么如果已經(jīng)獲得了幸福,又何必強加婚姻呢?希望有一天過年回家,說出“我一個人生活”,可以變成一件沒有負擔的事。

“天越寒,越顯微光溫暖“
片名:小偷家族

說到全家福,《小偷家族》并不是那種會被第一刻想起的影片吧。那張經(jīng)典的,一家人在海邊雀躍的背影,記錄下的,是這個家庭難得與尋常人一樣的快樂時刻,它看上去越是明亮燦爛,就越顯出那些窮困、卑微、艱辛的沉重。
所以,你很難說這是一張全家“?!?。
可,它又那么讓人不忍舍棄。
因為,你總是還會想到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縱然過得窘迫潦倒、縱然各有各的不幸,卻最終幸運地遇到了彼此,以自身微弱的光,互相取暖,重新定義了什么是“家”。這也許不是普世意義下,人們會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但片中角色之間流淌的溫情和愛,相信是每個人都期待擁有的。

“寶利來會褪色,但關(guān)于你的回憶不會”
片名:曬后假日

你還記得你很小的時候和父母出游的經(jīng)歷嗎?你上次和他們出游是什么時候呢?我們不一定記得了,或許老相冊能給我們答案。
《曬后假日》這部電影就像是導(dǎo)演攤開了家庭相冊和DV影帶后重組的私人回憶。無論是不穩(wěn)定的DV畫面,還是在餐廳拍攝的一張寶利來 ,漸漸顯影的是女孩和父親的記憶。電影比照我們的“小腦瓜”(mind camera)儲存記憶的方式,是一些記憶碎片的重組,它不一定客觀,不可靠,我們的情緒、腦補、印象給記憶加了一層朦朧的濾鏡,就像是會隨著時間流逝因溫度、濕度漸漸褪色的寶利來,真實的記憶也會失真,但有些東西始終不變。

親子之間的互相理解因為年齡和權(quán)力關(guān)系而存在一種時差,父母被孩子的童年所治愈,長大后的孩子才開始對父母的處境有所理解。照片定格的是我們作為父母、作為子女的社會標簽,但重要的是在標簽之下我們之間流動的情感。我們?nèi)叟c被愛,去理解和被理解,唯有作為人本身時才彌足珍貴??催^導(dǎo)演致觀眾的一封信才了解到,其實她與父親在很少拍照的年代幾乎沒有合影,于是她附上了他們在土耳其旅行時各自給彼此拍的兩張照片,這是彼此眼中兩個獨立的人。
合影是為了留念。也許有的親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在我們身邊了,用我們的方式記住他們,在腦海中“留影”便是一種留念。

“和父母互換穿搭拍一張全家福吧”
劇名:有生之年

你有沒有想過和父母穿彼此的衣服拍一張合影?《有生之年》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拍攝思路:和長輩互換穿搭;給想念的人在照片里留個位置;別在按快門時眨眼!
“失意者回家”成為近年來臺劇的常用故事開端?!队猩辍分械母呒卧溃▍强度?nbsp;飾)就是這樣一個愛情、事業(yè)跌入谷底,準備自殺時卻想回家看看的失意者。他在回家后的生活里,漸漸發(fā)現(xiàn)闊別已久的家人們的人生都處在“卡卡”的狀態(tài)。
兄弟三人,老大高嘉岳年過四十,依舊晃來晃去,人生一事無成;老二高嘉揚是高家的養(yǎng)子,操心家中大小事情,向家人隱瞞被裁員的事;老三高嘉凱,女友因前夫糾纏不愿答應(yīng)求婚;父親長期精神出軌醫(yī)院護士......而這些沖突都因老二的意外離世停止。
“我們家就是這樣啦,每次拍照總有人要閉眼。”
“你有沒有看到,你弟弟還留了一個位置給你?”
這張照片是老二結(jié)婚注冊時拍攝的紀念照,直到結(jié)局才呈現(xiàn)全貌。照片就像一個開關(guān),帶高嘉岳回到他未能同家人一起經(jīng)歷的時光。最終,想要離開的人成了被留下的人。
《有生之年》在緩慢流動的生活里,用常見的家庭物件敘事,讓觀眾從一個人看到一家人的不同狀態(tài)。在瑣碎的沖突中展現(xiàn)個人與家庭的羈絆。
“有生之年,能長這么大,算不錯了”,當你因為生活中的亂七八糟而止步時,不妨想想你曾擁有的順其自然的樂觀、體驗新鮮時的莽撞以及赤手空拳挑戰(zhàn)人生的勇氣,有沒有一部分是不是因為家人的支持才存在著呢?

“好朋友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家人呀?!?/h2>
劇名:老友記

《老友記》的存在讓我們很多看到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家庭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和我們的好朋友生活在一起的時光就是家。
如果你現(xiàn)在和好朋友們住在一起,朝夕相處,做盡傻事或無意義的事情,甚至會一起度過重要的節(jié)日,恭喜你,你的人生擁有《老友記》欸!我已經(jīng)記不起是否劇中有拍合影的情節(jié),但腦海里浮現(xiàn)出很多這六個人聚在一起的畫面:聚在central perk的沙發(fā)上閑聊,在Monica的家一起過圣誕節(jié),一起慶祝30歲生日……請你也記錄下這些時刻。按照《老友記》主創(chuàng)的算法,這段時光會隨著朋友們各自成立家庭而結(jié)束,等到那個時候,你再重溫這些照片所收獲的感動絕對不比看《老友記重聚特輯》要少。
現(xiàn)在的你也許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覺得一切都稀松平常,可能只是一個搬沙發(fā)的“pivot”時刻,殊不知,這些組成了你成為大人后第一個創(chuàng)造家庭單元,一個避風港。最愛的人都在身邊,只要主動舉起相機,就能創(chuàng)造屬于你自己的《老友記》。
今年過年,你們拍全家福了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關(guān)于全家福的看法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