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玩弄少妇高潮抽搐在线观看,天天躁日日躁白天躁晚上躁,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不夠永恒的閱讀

 

 

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最近發(fā)表了一番炮轟電子書的言論。這位兩年前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偉大的美國小說家”認為電子書“正在危害我們的社會”:“我不喜歡電子書閱讀器的原因是:上一分鐘你在它上面瀏覽垃圾網(wǎng)站,下一分鐘你又在同一個屏幕上讀簡•奧斯丁。我覺得對于嚴肅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永恒感。生活中其它東西都是過眼云煙,但書上印著的字恒久不變。……有些人費了很大力氣,寫出了完美的、令人滿意的語言,他們對這一點十分自信以至于他們把這些文字用油墨印在了紙上。而電子書的屏幕讓人感覺你可以把上面的內容任意刪改、搬來挪去。因此,對于像我這樣對文學愛得狂熱的人來說,電子書不夠永恒。”

巧的是,我在電子書閱讀器(一臺 2010 年買的 Kindle)上讀完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正是弗蘭岑寫的《自由》(Freedom)。當時因為媒體的熱捧,此書還未出版就已萬人矚目。當這本書終于在美國上架,我已經(jīng)等不及幾周后在本地書店里見到它的真身。我按動了 Kindle 上的“購買”鍵,大概過了不到半分鐘,這本書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屏幕上。不久,我讀到一則新聞:《自由》的英國版在書店上架后,英國出版方發(fā)現(xiàn)印刷廠弄錯了書稿文件,首印的 8 萬本小說全部是含多處錯誤的未定稿版本,出版商不得不緊急召回。我不知道購買了錯版的幾千位讀者中有多少人回到書店換取了正版,但大概可以肯定:弗蘭岑本人的某些錯字、錯用標點和不完美的句子將在成百上千本錯版紙質書中獲得某種永恒。幸運的是,此書包括 Kindle 版在內的美國版并未出現(xiàn)版本錯誤。可是想想看,即使我手頭的電子書也是錯版,我的麻煩會有多大?重按一下某個按鈕,再等幾十秒鐘而已。

這是 2010 年的事。到了次年年底,我發(fā)現(xiàn)自己這一年讀過的書里已經(jīng)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電子書。這大概和我在 2011 年經(jīng)常居無定所不無關系。我和妻子去歐洲轉悠了幾個月。出發(fā)時我們的兩只大旅行箱里幾乎沒有一本書——準確的說是沒有紙質書。原因很簡單:光是湊齊所去城市的旅游指南就會足以讓行李超重,更不要去奢想那些提供閱讀樂趣的文學讀物。幸好,有電子書。我們兩人各帶了一臺 Kindle,上面存了上百本電子版讀物:旅行指南、小說、雜志,還有一些歷史、文化甚至 IT 類的雜書。

現(xiàn)在我仍能回憶起在這次旅行中手捧 Kindle 讀書的一些場景:坐在黑暗的機艙里借著頭頂?shù)男糇x查克•帕拉紐克(Chuck Palaniuk)的《Choke》(此人喜歡用拉風的語言寫充滿邪氣的故事);坐在法國尼斯一家小醫(yī)院的候診室里(那天我老婆的腰受了輕傷)讀村上春樹《奇鳥行狀錄》的英文版(這本書要比《1Q84》好看很多);在德國海德堡的小旅館里讀一本名叫《A Year in the Merde》的暢銷書(一個生活在法國的英國佬調侃法國和法國佬);坐在 Eurial 列車上重讀馮唐的《不二》(準確來說那不是一本電子書,而是上載到 Kindle 上的小說手稿)。在這次漫長的旅行中我閱讀時間最長的一本書是大衛(wèi)•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的遺著《The Pale King》,那是一本我等了很長時間的小說,出版那天(4月15日)我們正離開奧地利薩爾斯堡、坐火車去德國慕尼黑。盡管在德國的書店里見到了這本書,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電子版。我在不同的城市打開 Kindle 斷斷續(xù)續(xù)地讀這本書:維也納、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巴黎……。我一直覺得華萊士是一位文學奇才,他自殺前留下的這份未完成的遺稿內容雜亂無章,但其中不乏精彩、怪異、個性十足的章節(jié)和片段,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然而我最終感覺這部小說在整體上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我在幾乎快要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放棄了閱讀。我還記得決定放棄的那個時刻:坐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某層的一張沙發(fā)上,我一邊讀 Kindle 一邊等正在購物的老婆。我從屏幕上抬起頭,透過玻璃窗看見那些淡色的充滿雕琢痕跡的老式建筑和一片在接近黃昏時讓人略生惆悵的天空。

長時間在異國旅行難免讓人偶爾生出些在外漂泊的思鄉(xiāng)情緒,這時你會懷念你出來之前的那個家。我發(fā)現(xiàn)一個能讓人在他鄉(xiāng)產生回家感覺的地方就是書店。在一個燈光柔和的小書店里端詳、撫摸書架上的書,即使印在上面的文字你未必能完全看懂,你仍會因此感覺心安,仿佛是那些文字在撫摸著你?;貞?2011 年的歐洲旅行,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個關于書店的美好畫面。然而當你站在一家書店里,忽然想到背包里的 Kindle,你可能又會感到某種矛盾和不安。這種不安大概來源于這個念頭:這家書店有可能會消失,消失的原因很可能與電子書有關。想到這一點,你可能會不自覺地再仔細看一眼這家書店的每個角落,希望把它在記憶里刻得更深一點。

于是你會想:也許一切都無法永恒,也許一切都會變成過眼云煙,也許科技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又會讓我們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你最后決定用這樣的想法聊以自慰:不論是印在紙上,還是顯示在屏幕上,文字的意義在于和讀者相遇。如果你的文字是真正的好文字,也許它們能夠在讀者的記憶里獲得永恒。


 

附:關于電子書的微訪談(答《城市畫報》)

你的電子閱讀史有多長時間?

如果把在電腦上看書也算作電子閱讀的話,那就有十多年了。如果把電子閱讀嚴格定義為通過電子書閱讀器(比如Kindle、iPad)讀書,那么我的電子閱讀史應該是從2010年開始的,那年我買了一臺Kindle。

你的電子閱讀工具都有什么?

電腦、Kindle、手機等。

你的各種電子書的來源是什么?其中最貴的一本電子書價格多少?

來源包括自己花錢買的電子書(大部分是Kindle版的英文小說)、免費下載的電子書、出版界朋友贈閱的PDF版書稿或樣書、作家朋友的書稿等等。Kindle版的小說在售價上基本相差不大,我買過最貴的大概在15美元左右,比如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自由》(Freedom)。

你的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的時間比例大約是?

如果把上網(wǎng)、看報紙等所有和文字有關的閱讀都包括在內,那我平時大部分時間的閱讀應該算是電子閱讀。如果僅限于讀書,那么我最近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的比例大概是2:1左右。

目前,你的“閱讀”里有什么成分(比如紙質書、電子書、信息集合閱讀、視頻、微博等)。哪一種比重最大、依賴性最強?

紙質書、紙質報刊雜志、Kindle版電子書、網(wǎng)頁瀏覽、手機閱讀等等。其中上網(wǎng)的依賴性最強、比重最大,雖然收獲并不是最大。

你最經(jīng)常的幾個電子閱讀的時間/場景是什么?

我的工作環(huán)境就在電腦前,所以幾乎隨時都在進行“電子閱讀”。從幾個月前開始習慣于在外出時看手機上的東西。但我在直覺上沒把這些算成“讀書”。當我認為自己在“讀書”的時候,我一般是離開電腦屏幕,手里捧著一本紙質書或者Kindle,比較專注地閱讀。

說說你有過的新鮮閱讀體驗。

對我來說,電子閱讀本身并沒有提供什么特別新鮮的閱讀體驗,只不過是信息來源比較快、閱讀比較方便而已。雖然現(xiàn)在不少電子書加入了多媒體、可以“互動”,但除了用于教學方面的書(比如學外語的電子書可以發(fā)聲、學舞蹈的電子書可以播放視頻等等),我還沒看到太多文史類電子書在多媒體、“互動”方面做得特別好的例子。

請分享幾個你用完后暗自激動,想向朋友強烈推薦的閱讀工具/閱讀來源。它最精彩好玩的地方是什么?

Kindle值得推薦,雖然比起iPad來Kindle在速度和反應上差了很多,但它最大的優(yōu)勢是讀起來不費眼,可以像讀紙書一樣長時間閱讀。另外有一種大號(9.7吋屏)的Kindle,是我見過的讀PDF最好的工具。

請分享一個你聽過的與電子閱讀有關的有趣新聞/信息/說法/想象。

前一段時間有人揣測蘋果公司有可能正在研發(fā)一種結合了LED和電子墨水(E-ink)的混合型顯示屏,這種顯示屏可以在用戶看視頻、玩游戲的時候通過LED來顯示(保證速度快),如果用戶閱讀文字,屏幕就自動切換成用電子墨水顯示(保證長時間閱讀不費眼、少耗電)。我想如果這種技術真能實現(xiàn)并且用在iPad上,那使用電子墨水技術的Kindle就可能被淘汰了。

(刊于《城市畫報》第 300 期)

via  比目魚博客

 

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D&AD今年的全場大獎,是用excel做的丨創(chuàng)意白皮書
    廣告和藝術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
    by 毛毛.G
    5 評論
    55 贊
    13 收藏